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民族服饰文化体系是各族劳动人民情感的表述。白马藏族服饰独特的语言符号和色彩体系,赋予了白马藏族极其强烈的文化内涵,有本民族约定俗成的文化象征意义。白马藏族服饰中太阳、月亮、星星以及鱼形图案经过漫长的历史岁月,综合周边民族图案的各种因素,演化形成了独立的、程式化的表现语言,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独特的服饰符号体系。  相似文献   

2.
傣族服饰是该民族在历史发展中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见证。其独特的款式,尤其是女性的短衫和筒裙,从当地的动植物和建筑中模仿的花纹以及和当地雨林气候相得益彰的服饰颜色,既是傣族人民智慧的产物,而且蕴含着傣族人民千百年来形成的独特的文化内涵,同时还暗含着傣族人民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美学理念。傣族服饰以其特有的样式和亮丽的颜色为民族文化添上了浓墨重一笔。  相似文献   

3.
大力发展藏族地区的学前教育是提高藏族教育质量和民族整体素质的百年大计,双语师资的质量影响着藏族地区的学前教育的发展。立足民族地区实际,利用高等院校资源,设置合理课程,建立学前藏汉双语教育师资培训中心等,是培养藏汉兼通的学前双语教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藏族世居的高原地区地理环境特殊,使藏族传承着本民族特有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及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体育传统。运用文献资料法、牧区调查、亲身体验、专家访谈等方法,对藏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共性及其价值开发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藏族传统体育具有历史悠久性、原始传承性、娱乐趣味性、民族宗教性、民族文化性、民族地域性、文化民间性等特征,将这些文化特征与当地经济、群众体育、教育等方面相结合,开发其潜在价值,对振兴民族经济,加强民族团结,提高民族素质,构建和谐社会,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普洱澜沧阿卡女性服饰,以其古朴艳丽的色彩、端庄富丽的包头、神奇美丽的饰物、精美别致的图案而独树一帜,不仅承载着民族独特的历史与文化,而且也凝结着他们对生存环境、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层思考,集中体现了阿卡人在长期劳动实践中,所形成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文化观念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6.
民族法律规范是我国调整国家内部民族关系的重要方式,历经数十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民族法律体系,并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是,目前我国民族法律体系仍然存在着立法空白、法律法规政策化等问题。本文首先对我国民族法律体系的形成历程及其基本构成内容进行概说,再以民族法和法理学角度对其目前面临的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对进一步完善该法律体系提出有益建议。  相似文献   

7.
采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在借鉴相关的身体自尊量表的基础上,对中央民族大学2013级选择部分藏族、汉族男生的进行了身体自尊情况的调查。结果表明:不同民族但同一运动项目的学生身体自尊存在差异,同一民族不同运动项目存在身体自尊差异,特别是不同民族学生之间的身体自尊感确存在着显著差异。对藏族和汉族学生身体自尊进行比较发现,藏族学生身体自尊水平高,这其中民族特点占有很大的因素。学生身体自尊也和学生的饮食习惯,休闲娱乐活动,环境差异,自我评价标准以及运动项目有关。  相似文献   

8.
服饰作为民族文化的标识,民族文化的"活的史书",是民族文化"可视化"的缩影,是流动的"活文本"。在民族旅游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民族服饰在民族旅游中作为一种文化资源被消费,民族服饰由原来的文化行为参与到经济行为中来,一方面提升了民族旅游的文化消费品质,另一方面通过民族服饰展示了自己的文化,并获得经济回报。通过对民族旅游与服饰文化资源的关系研究,分析腾冲傈僳族服饰的特点和开发现状,提出民族服饰参与民族旅游的保护性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9.
日本的文化是在不断地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才逐渐形成的独有的民族文化。和服作为日本民族的传统服饰,也随着时代的变迁接受着中国及其他国家文化的影响。本文试就日本各个历史时期的和服进行分析,来研究外来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以此来浅究日本文化的模仿性和独创性。  相似文献   

10.
藏族、汉族大学生体质状况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我国部分高校的藏族、汉族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这两个民族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高校中藏族、汉族大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均有显著性差异,其差异的形成主要与他们的饮食习惯和体育锻炼状况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少数民族服饰是伴随着该民族社会历史及生活方式的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的。少数民族服饰最初是满足人们生理需要,在这过程出促进了人们的审美意识,形成了一定的审美取向。现代少数民族服饰并非只是民族历史的遗存,同时也有现实存在。本文通过对传统哈尼族民族服饰的意义阐释以及现代哈尼族服饰的多元化发展,试图解释民族文化的认同与现代适应性发展之间的冲突是否存在、民族服饰在现代的发展路径等。  相似文献   

12.
对于中国藏疆地区发生的暴力恐怖事件,西方媒体一概或明言或暗示,指为民族冲突和宗教冲突,诬称因汉人政权对藏族、维吾尔族实施利益侵犯和宗教迫害而致当地人激烈反抗,并毫不掩饰地表达了对被抓分裂分子、宗教极端分子和恐怖分子的同情。这些罔顾事实、颠倒黑白的报道引起包括藏族和维吾尔族在内的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概。  相似文献   

13.
藏族射箭的文化特征及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藏族高原这一特殊的地理环境区域,使藏族传承着本民族特有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及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体育传统。运用文献资料法、牧区调查、亲身体验、专家访谈等方法,对藏族射箭文化的共性及其价值开发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藏族射箭具有观赏性、娱乐性、狂热性、宗教性等特征,将这些文化特征与当地经济、群众体育、教育等方面相结合,开...  相似文献   

14.
试论《格萨尔》中的伦理思想与格萨尔理想人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族是一个富有道德感和道德传统的民族 ,他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活动中形成并发展了具有本民族特点的伦理思想。这一点 ,在英雄史诗《格萨尔》中也得到了生动的印证。这部史诗不仅描绘了一种在当时情况下高不可及的社会理想范型 ,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表达了藏族人民热爱并追求美好生活的道德理想愿望。  相似文献   

15.
玛曲赛马是玛曲传统文化中的精华。经过数千年发展、演变、积淀,不仅成为甘南藏族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缩影,反映着甘南藏族的历史、风俗、文化、宗教、审美取向,而且也发挥着英雄崇拜、民族凝聚、社会交往、社会控制、文化传承、社会娱乐等功能。  相似文献   

16.
服饰的发展变化始终反映着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要。兴蒙乡蒙古族妇女服饰的产生、延续、发展、变化都不是偶然出现的,也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由其生存环境、生产、生活方式与水平、价值观念、审美意识、宗教信仰以及民族之间的联系交往的变化积淀而成,并相沿成习。只有充分了解了这些文化的背景、因素和成因,我们才能够真正解释其服饰的发展和变化。  相似文献   

17.
以藏族弓箭文化符号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讨论体育符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逻辑,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体育方案。研究认为,作为体育符号,藏族弓箭文化符号具有符号的一般属性,在民族聚居区又具有特殊性,更容易被各民族群众接受和认可,通过象征表达意指,心理认知和情感体验更加深刻,是催生中华民族共同情感的重要工具,使中华民族共同体实现具象化和人格化。藏族弓箭文化吸收大量汉族文化符号,有利于藏汉文化融合,与中华文化交融共生、共传、共享,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基础;祖国的繁荣昌盛与藏族弓箭文化发展息息相关,休戚与共,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本保障。通过挖掘藏族弓箭文化符号的价值意蕴,讲述弓箭故事,对弓箭符号进行编码,积极组织弓箭活动,在弓箭实践中进行符号解码,民族聚居区的各族人民能够直观地、感同身受地感知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存在,潜移默化的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藏族弓箭文化符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能够加强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拓展体育人文社会学的研究内容与视域,提升体育文化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8.
为考察白马人民俗,1989年我曾到四川平武县,到了平武的白马藏族寨子,看到当地的很多白马人青年已经不穿白马人的服装了,经济发达,文化普及,媒体传播迅速,加之交通便利多了,城乡之间不像以前那样阻隔.这个原来居住在偏僻山庄的少数民族,在服饰、生活方式上受汉族的同化很快.所以我买了个红黑线缠绕的沙嘎帽子,上面插着白鸡毛.家人说你戴又不戴,年年还要拿出去晒.我说这再过若干年就找不上了.就像孙宏开先生所说,我们要组织人抢救民俗文化.一种民俗的形成,经过了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它同一个民族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经济状况、宗教信仰等联系在一起.从这个方面说,它同地下文物一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在搜集、整理、研究过程中,不应搀进自己后来形成的一些观念.  相似文献   

19.
2006年,昌宁县耈街乡打平、土皮太村苗族服饰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昌宁苗族服饰文化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承载着本民族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丰富信息,是世代相传的珍贵的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传承、保护及研究价值.但在今天现代化高速发展的历史潮流中,随着现代化的渗透,苗族服饰也和其他民族服饰一样遭遇着尴尬的境遇,面临着被边缘化、被遗忘、被破坏甚至消亡的严重威胁.将试图对昌宁打平、土皮太村苗族服饰的传承现状及传承困境进行初步分析,为下一步提出昌宁苗族服饰传承与保护的思路、对策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0.
青海高原少数民族大学生体质状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青海高原汉族、藏族、回族、土族、撤拉族、蒙古族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他们的体质状况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各民族大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有显著性差异.差异的形成与他们的饮食结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有密切关系.建议:重视和强化对青海高校各民族大学生体质状况的研究工作,加强体质和健康知识的传授和培养,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体育锻炼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