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8 毫秒
1.
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即大规模开放性在线课程,是近年来教育领域出现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具有三大核心特征:大规模、在线和开放。本文针对我校同等学力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学员良莠不齐、工学矛盾突出等问题,提出将MOOC模式引入我校的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历教育,对在职研究生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材料重新进行设计和编排,建立一种灵活的、开放的,适合于个性化以及自主学习的在线网络授课模式,以满足在职研究生培养的实际需要,这将对提高在职研究生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推进同等学力教育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参加研究生课程进修班一直是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的重要环节,如何提高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的培养质量是各高校均面临的问题。本文以某985高校为例,选取了近10年来的部分数据,用统计描述的方法分析了学员的结构特征,在此基础上从课程水平、课程质量、论文管理三个角度分析了各项提升质量的措施,并对在职学员与全日制学生之间的部分管理方式进行了综合比较,得出了该高校各种改革措施所取得的成效,并指出在职研修班学员管理的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3.
为了主动适应军队现代化建设和国防科工委科研试验事业发展的需要,我校从1991年开始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接受国防科工委所属单位在职人员进修硕士研究生课程并在职申请硕士学位的工作,以弥补学校的研究生教育在培养规模和培养模式上难以满足部队对人才实际需要的不足.这种采用在职人员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的方式,借鉴研究生教育的培养过程,把继续教育推向高学位的再学习、再教育的模式,为加速我委跨世纪高层次应用人才的培养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本文结合实际工作中的体会,就如何开展和完善这项工作谈谈我们的认识和做法,与同仁商榷.  相似文献   

4.
如何加强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是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我院提出用在职学位进修的方式,提高中青年教师的业务素质和学历水平,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加速培养中青年教师开辟了一条新途径。一、基本内容在职学位进修,就是有计划地组织中青年教师边工作、边进修。进修方式是按照硕士或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用三至五年的时间,学习研究生课程,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  相似文献   

5.
本刊讯2005年3月24~25日山东省学位办、山东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在济南召开了全省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座谈会,会议总结交流了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工作的管理经验;研究部署加强我省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政策措施;总结了  相似文献   

6.
同等学力研究生教育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1985年,我国开始进行同等学力人员在职申请学位工作的试点,至今已走过20余年,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效,成为在职人员继续教育的重要途径。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传统教育方式的变革,同等学力人员在职申请学位过程中的许多环节逐渐变得与现实情况不相适应,并严重影响了学位授予质量。  相似文献   

7.
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的“阶段性目标管理”模式中,研究生入学阶段的管理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这个阶段中,导师的指导本来就有着“领徒入行”的独特作用,而教育硕士“在职攻读学位”等特点,无疑给这一阶段导师的指导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应该根据这些特点在“新生入学教育”、“师生互选”、“师生第一次见面恳谈”、“制定个人培养计划”等环节中充分发挥导师的指导作用,使教育硕士生在整个研究生学习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相似文献   

8.
导师在我国研究生教育中扮演着灵魂的角色,导师的研究水平与指导态度与研究生培养状况息息相关。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已经是刻不容缓。在研究生导师的资格认定环节,要注重对候选人的道德品质的考察;在师生关系的塑造上,应力争建立"亦师亦友"的关系;在职能发挥方面,导师要注重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精神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并注重研究生的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9.
《教师教育研究》2016,(5):36-41
在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习状态不太理想,为了改善这一现状,提高在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有必要了解其求学动机以及寻求更有效的指导和管理模式。研究发现,目前在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求学动机多元,整体而言积极良好,内部动机强于外部动机;男女教师求学动机没有差异;不同教龄的教师求学动机略有不同;城镇乡村教师的求学动机较有不同。对在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学和管理应充分考虑动机因素,充分发挥导师的促进作用,改革课程教学管理模式,发挥群平台在创设学习氛围方面的作用,关注乡镇农村学校教师的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10.
宁海县在实施领雁工程学科骨干培训的过程中,结合当地实际,经过纵横比较,提出了首席导师制下的"导师+基地"培训模式。该模式注重激发导师的培训主导作用和学员的培训主体作用,强调过程管理和后续跟进工作,提高了培训的实效。  相似文献   

11.
从课程设置、课堂教学、学生的技能训练、对外交流、对外汉语师资培养及团队建设以及教材建设等几个方面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科建设进行分析和论述,可围绕专业人才培养中心,注重学生的教学实践,充分考虑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实践中操练技能,形成对外汉语专业建设的鲜明目标和人才培养的特色。  相似文献   

12.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当前研究生教育的重中之重。然而本次实证调查初步表明,目前高校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在构成创新能力的四个要件,即冒险性、好奇性、想象力和挑战性的培养方面还存在着某些缺失,为此,对于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创新环境、课程教学、创新方法培训、导师指导等方面加以改进极有必要。  相似文献   

13.
提高可雇佣性技能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基于可雇佣性技能开发的教学改革,有利于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提升就业竞争力和个人发展能力.形成良好的“成才导向”。为此,要抓好人才培养模式、课堂教学、实践实习三个方面,突出可雇佣性技能训练,建立可雇佣性技能指标体系,制定阶段性升级式培养方案,探寻校企合作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建立个人可雇佣性技能发展档案,强化学生提高可雇佣性技能意识。  相似文献   

14.
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需要处理好理论积淀与科研能力培养的关系,保证学生的学习投入,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理论积淀与科研能力培养都重要,但存在一定的冲突,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既需要保证学习总时间,逐渐减少上课时数,还需要将科研引入教学,开展能发挥理论积淀与科研能力培养双重作用的学术活动;学习投入是研究生发展的基本条件,为此有必要对学生严格要求,向学生布置具有一定难度的学习任务,同时对其进行检查、督促,把住质量关;良好的学术环境是研究生成长的动力和保障,为此不仅需要创造浓厚的学术氛围,还需要保障研究生的学习自由。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仪器仪表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包括教学体系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实验内容和考核方式的改革与实践,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加强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等,以提高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最终实现对其相关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全日制专业型研究生培养的现状,分析了研究生实践环节存在的问题.结合海洋化工领域的化学工程专业的专业硕士实践环节培养方案,探讨了从招生面试环节增加其专业应用能力考核权重,制定可行的专业硕士实践环节考核机制,加强专业硕士实践基地建设,严格专业硕士导师资格评定机制,切实发挥企业导师的指导作用,制定适合专业特点的专业硕士培养计划等几个方面完善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实践环节.  相似文献   

17.
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从系统理论来看,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培养效果不仅受到创新动力等个体性因素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在培养过程中受到各种制度及其之间的交互影响。本研究基于制度的视角,通过实证研究探讨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现状、研究生对培养体制的满意程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影响因素及其内在逻辑与机制等。  相似文献   

18.
文章在对高校教育技术学硕士培养模式现状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专业+卓越"双元制培养模式的构想。高校教育技术学硕士"专业+卓越"双元制培养模式的构想源于硕士研究生的根本任务、教育技术学科性质、社会对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类型的需要,具有培养高质量的教育技术学硕士、促进教育技术学科自身的发展、宣传教育技术并扩大其影响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新疆作为我国边疆欠发达地区,需要大量的政治合格、品德高尚、专业基础扎实、知识面宽、有创新能力、综合索质全面提升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高层次人才。要使广大研究生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不仅要大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更要大力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在新的历史背景下,改进和加强新疆地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把研究生培养成政治合格、品德高尚的高素质创新人才,是为新疆地区经济建设和发展提供合格人才的必然要求,是保证少数民族地区和谐稳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推进我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0.
夏士雄  周勇 《煤炭高等教育》2010,28(3):97-98,102
在分析研究生培养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网状模型的导师团队培养研究生模式策略。该策略解决了单导师层次模型培养研究生模式的不足,同时其中学术交流的模式和研究生参与导师团队科研项目的模式,能够大大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