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公开课结束,在课后点评环节中,孩子们"上课不喜欢发言"的现象受到了广泛关注。鉴于此现象的弊端,我暗下决心:一定要让孩子们尽快养成喜欢发言的好习惯。这样的情形很快得以扭转:自从把评课老师的话原原本本地说给孩子们听了之后,他们一下子表现得积极多了。看着课堂上小手林立,我洋洋得意。可是转变过于突然,不免又让人心生狐疑:孩子们现在积极举手,是不是就表示他们喜欢发言了?他们真能对我的提问对答如流吗?于是随便提出一个问题,请小雨作答。小雨愣了一下,慢慢站起来,半天,憋红了脸,仍然一  相似文献   

2.
去年,我光荣地成为了一名1年级的班主任。我喜欢这些天真可爱的孩子们,有信心把他们培养成最优秀的学生。可是,当我走进课堂,却发现一些状况不容乐观。镜头一:课堂上,小手林立,孩子们踊跃发言,气氛很是活跃。一个人的发言还没有结束,其他同学就迫不  相似文献   

3.
在小学校园里,我们经常会发现,一年级刚进校门的孩子们课堂上高举小手,争着发言,是多么活泼可爱。可几年小学学习生活下来,一些孩子变得不那么爱在课堂或正规场合发言表态了,或发言时脸热舌拙。每每这时,一些语文教师就会感到十分无奈。  相似文献   

4.
最近,在媒体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带动下,山东杜郎口中学的教改模式很是火。很多地方都在进行该教改模式的大讨论,其中褒贬不一,有的称“想发言就发言、想提问就提问,在课堂上就像逛菜市场”,有的称“学生‘反’了,课堂‘散’了,三面全黑板了,升学率却提高了”,有的说“杜郎口中学开放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绕不开升学率,学生回到传统课堂后,也会感到不适应,但从他们的表现看,课堂发言率、学习积极性都很高”。  相似文献   

5.
大家都知道,学生进入高中以后,大都不愿意举手发言了。举手就意味着被老师叫起来“说话”,而孩子在十六、七岁的时候恰是一个十分注重自己在他人心中印象的年龄,所以,生怕别人说自己“假积极”。于是,在课堂上便形成了谁也不愿主动发言的局面,久而久之自然会产生一种惧怕发言的心理。  相似文献   

6.
多途径进行低段说话训练山西太原市校尉营小学张月娟一、训练贯穿于语文课中(一)训练于拼音教学中低年级学生一般会在课堂上争着发言,但他们的发言往往是随兴而发,说的话不完整,不规范。对此,我在学生刚刚入学接受拼音知识时结合教材进行说话训练。1.利用韵母或音...  相似文献   

7.
课堂发言交流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载体。学生在课堂发言中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一是敢说,不管对与否,只要他觉得对,自己会就抢着举手发言交流;二是会说,却无意交流,怕说不好受批评或嘲笑;三是无话可说,无从下手;四是课后谈笑风生,课内默默无闻等。这些现象都造成课堂发言交流的空白。后几种情况主要原因在于心理定势因素——心理上存在的不平等。教师授课时自觉或不自觉地居高临下的心理状态,学生相应存在戒备或自卑的心理压力,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不安或紧张,不敢大胆、坦诚发言,有时即使发言也是言不由衷,与教师的脸色应对。所以我们要给学生创造说话条件,给他们一个自由的空间。  相似文献   

8.
在校园网上构建学习环境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当看到孩子们痴迷上网,在网上论坛狂贴贴子时,你一定会想,如果他们能把这份热情和精力花在学习上,那该多好。为什么孩子们会对网络论坛(BBS)那么着迷?理由有四:一是在网上大家发言的权利是平等的,谁都有发言的权利;二是发言的机会也是均等的,而且几乎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三是发言的内容不受限制,几乎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四是发言的情绪容易被调动起来,没有在课堂中面对面的顾忌,特别是给平时不爱说话的学生提供了轻松和谐的环境,使他们敢于说话了。总之,网上论坛是一个非常有利于言语和情感交互的环境。尝试着把它引入我们的教学,把论坛的…  相似文献   

9.
满维姣 《教师》2010,(27):40-41
郭思乐教授说:“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所以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的教学不应该是为自己的好教而设计,而应该为了学生的好学而考虑。我们遵循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他们的个性发展,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让低年级的孩子们不仅在课堂上,在课外也能够自主地、有趣地进行识字学习。  相似文献   

10.
培养学生“说”的能力,是语文教学贯彻始终的一项任务,特别是在电子技术发达的今天,人们不会说,就会严重妨碍信息的交流。课堂发言,是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高中学生大都不愿发言,结果是许多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明显提高,而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却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语文是情感的记录,是生活的浓缩。生活的魅力有多大,语文的魅力就有多大;心灵和情感的魅力有多大,语文的魅力就有多大!语文的本质是富有魅力的,然而我们的语文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却削减了语文的魅力。还语文本真的魅力,就是要从我们传递的课堂中反思,让课堂真正充满语文的魅力。课堂永远是我们传播语文魅力的主阵地。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一朵含苞欲放的花,我们不能把其生硬地放在孩子们面前,而必须去催发这一朵一朵欲放的花苞,让其诗意地盛开在孩子们的心里。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前五分钟活动是一种以训练学生听、说能力为主要目的,以广阔的社会生活和学生的所思所想为主要素材,以学生登台发言为主要方式的能力训练,是一种用时不多、学生能力却如雨后春笋不见其长却日有所增的有效活动。课前五分钟能力训练形式多样,内容灵活,它实践了大语文学习观,打破了课堂时空的框架,  相似文献   

13.
课堂教学要彻底改变那种教师一言堂,教师讲学生听的陈旧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要引导学生善思、敢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学生们在课堂上积极思考、主动发言,敢于在众多同学面前发言本身就是一种创新精神,孩子们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是他们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结果。我们看过我国特级教师窦  相似文献   

14.
“让孩子们喜欢我!”这是邢文华给自己定下的最初目标琊文华要用自己的情,自己的爱,用自己的青春活力去感染学生,引起他们的共鸣。因此—— 微笑着,她走进了孩子们的世界 邢文华爱笑,一张笑脸让她和孩子们没有了距离,走进了他们的世界。每一天,邢文华都会让自己带着阳光般的心情进课堂,漪际激情地和孩子们一起去领略五彩斑斓的世界,遨游于知识的海洋:学生们都说邢文华的笑是最美丽灿烂的,在贺卡上,他们写下了:“老师的笑我喜欢”;下课后,他们递上了水把她团团圆住;在日记中他们说:“老师老师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邢文华知道了这阳光般的笑,对孩子们的心灵是多么重要。  相似文献   

15.
蒋俊 《考试周刊》2014,(64):54-55
<正>【案例背景】在我们在课堂上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情境:有的学生高高地举起自己的小手,眼睛盯着老师,嘴巴不停地喊:"老师,我还想说……"而我们或为了赶时间或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而忽视了某些同学的发言请求,课堂教学是按部就班地进行了,而那个想发言的孩子却很不开心,显得十分沮丧,甚至对课堂学习产生抵触情绪。当学生有表达的需求时,我们给予他们畅所欲言的机会,也许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相似文献   

16.
朱国忠 《学子》2013,(3):17-19
课堂发言,虽然是课堂教学的一个环节,或者说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元素。然而,它却牵动着几乎所有的教育理念,关涉到整体的教学效果。因此,关注课堂发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关注整体的课堂。为了更加明晰地看到中外教学在课堂发言的差异与各自的优势,我们需要进行相关的比较研究。一、课堂发言的"三国扫描版"1.课堂发言"中国版"———发言是一种仪式中国版课堂发言的典型场景颇像一种仪式,非常严谨而  相似文献   

17.
笔者第一次接手一年级的孩子,总想着孩子们天真无邪,和他们在一起,肯定会很快乐。始料未及的是,在课堂上却常常出现一个个让人哭笑不得的场景。任教师嗓门有多大,眼神有多犀利,过不了三分钟他们就照旧闹腾,在孩子的眼睛里,教师似乎是不存在的。就这样和孩子们在一起打磨了半学期,慢慢地,笔者开始有了一些收获  相似文献   

18.
正笔者观摩了好多教师所上的语文朗读指导课,课堂上大多读书声响彻教室,大有直冲云霄之势。孩子们读得兴味盎然,笔者却听得兴致索然。孩子们稚声稚气的朗读本应是一种享受,何以致此?皆因孩子们全都扯着嗓子看谁喊得大声,"朗读"变成了"喊读",颇有"惊天动地"之势。只要大声,怎样读都是好的,没有节奏,缺乏韵律,感情匮乏,有些教师却也对此泰然处之。我们都知道,理解能帮助记忆,然而从孩子们的喊读中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其实并没有理解课文,那么,文中要求孩子们掌握的大量生字,难道靠这种死记硬背就能掌握的吗?非也。在此,我想说,朗读教学同样需要"美读"。  相似文献   

19.
一堂语文课下来,总有些老师在说,孩子不够配合,孩子不够积极,却没想过到底是孩子做得不好还是老师做得不够.课堂上孩子是随教师而动的,有些老师只是追求发言热闹的场面,孩子发言后,老师的大脑却是空白的,我们有没有认真倾听课堂上孩子的发言,真正关注孩子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呢?  相似文献   

20.
心灵的撞击     
《麻雀》是小学语文人教版第八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叙述了一只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的故事,歌颂了热爱幼小者的高尚品质。整堂课学生积极参与,充分的与文本进行交流。课堂上学生的精彩发言,撞击着我的心灵,我透视了孩子们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体验到他们旺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