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抗抗的长篇小说新作《作女》,具有自觉的女性意识,通过卓尔形象的描写,表现了在商业社会背景下新女性的成长和她们的生存状态、精神追求。“作女”在今天具有代表性,是城市女性不同于往日女性的新的形象。  相似文献   

2.
张抗抗的小说《作女》,通过对女主人公卓尔的描写,表现了上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初,生活在北京的一群不安分守己、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作女"的生存状态。"作女"实际上是一种社会现象。笔者从"作女"现象的表现、"作女"现象的形成原因、"作女"的书写意义三方面做一些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女性意识中,对自审意识的追求是健康的女性观中的重要因素。《作女》中的卓尔和《春天的二十二个夜晚》中的毛榛两位女性形象,其自审意识的有无则显现了不同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4.
对“嫦娥奔月”这则神话以全新的女性视角进行阐释,可以析出女性“逃离”男权压抑的主题。《作女》中的卓尔一次又一次的逃离与“嫦娥奔月”在形式与内涵方面都存在着极大的相似性,从而形成了原型上的互补与参照。在性别角色规范与自由、理想不可兼得的历史境遇中,嫦娥和卓尔存在着相似的性格特征。通过对《作女》进行合理有效的文本阐释,沿着原型批评与女权主义相结合的方向,我们可以发掘出当代都市女性中“逃离”一族的深刻心理机制,以及“逃离”的意义与局限。  相似文献   

5.
本从孤标傲世,卓尔不群,“世外仙姝”大胆追求“术石前盟”,愤世嫉俗的“咏贤才”三个方面分析《葬花辞》中的林黛玉冰清玉洁的形象。  相似文献   

6.
高彤心 《函授教育》2002,(5):108-109
本文从孤标傲世,卓尔不群,“世外仙妹”大胆追求“木石前盟”,愤世嫉俗的“咏贤才”三个方面分析《葬花辞》中的林黛玉冰清玉结的形象。  相似文献   

7.
张抗抗是走在时代前面的女作家,她的作品对于女性自由和尊严的呼唤,一直没有停止过。《作女》更是为我们塑造出了一位特立独行,追求独立与自我的女性形象,展示了获得物质和性双重自由的女性对理想生存状态的追求,表现了张抗抗对女性理想生存状态的期待。  相似文献   

8.
张抗抗是走在时代前面的女作家,她的作品对于女性自由和尊严的呼唤,一直没有停止过。《作女》便是为我们塑造了一位追求独立与自我的女性形象,展示了获得物质和性双重自由的女性对理想生存状态的追求,表现了张抗抗对女性理想生存状态的期待。  相似文献   

9.
李碧华的小说描写了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在时空的交错中展现了女性的生存状态,对建立新型的两性关系进行探索,展现了其作为一名女作家自觉的女性意识.从李碧华小说中的女性角色入手,具体分析男权社会下女性的生存困境和悲剧宿命、女性对自身欲望的强烈追求和对男性情感上的依赖,阐释她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0.
从“作女”与时代、“作女”与社会、“作女”与男人、“作女”和女人等角度,揭示女人自身的矛盾和弱点,感受白领女性的张狂、迷惘与尴尬;从而探讨“她世纪”中城市女性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11.
彭勤 《铜仁学院学报》2007,1(5):55-57,67
民间叙事中巧女形象的道德内蕴,是一项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主要从文化学的角度,对民间叙事中的巧女形象所蕴含的道德意蕴进行了一番探讨,其中重点阐释了这种道德内蕴的形成因素以及巧女形象德性内蕴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2.
《大浴女》从人性入手,着眼于当代人性的危机,而后阐释人性的内涵。由人性与环境的相互作用,阐发社会环境对人性的形成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引发出顺境和逆境两种状态。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大浴女》中主人公形象分析,看待当代人性问题。  相似文献   

13.
小说《毒瘾难戒》被视为澳大利亚一部女性主义的先锋之作。该小说的成功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在于作者加纳的语言艺术,她很善于使用形象具体的词语将抽象的人物内心表达出来,语言细腻而流畅。本文精选了小说中一些有特色的语句,从文学文体学的角度,在语相层、词汇层、句法层、修辞层四个层次上分别进行分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欣赏该作品朴实、形象和细腻的语言特色并借此更好地体会女主人公痛苦矛盾的内心状态。徐小琴  相似文献   

14.
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诗歌语言清新活泼、生动形象、富于哲理,在使人产生高端的美感的同时,也能给予人以智慧的洗礼,完美地诠释了诗人的高尚情怀和独特的艺术魅力。从弗罗斯特诗歌的自然之美、义象之美、语言之美和意蕴之美四个方面对他的诗歌审美特征进行研究,从而更好地发现和感受其诗歌卓尔不凡的魅力。  相似文献   

15.
汪伟峰 《文教资料》2007,5(30):22-24
本文从读者的角度出发,颠覆作者的创作意图,重新对《一个小时的故事》进行解读。本文透过女主人公所谓的"自由"、"觉醒"话语体系,展示了肖邦的创作意图与作品所产生的意义是不一致的。文中女主人公的思想话语体系不是追求自由的体现,而是悲伤状态下的癫狂。经过对妻子、丈夫形象的重塑,揭示出女主人公的"自由梦想"是在幻想和非理性状态下的结果,幻想会破灭,注定是要走向死亡的。  相似文献   

16.
阿特伍德的作品多着眼于女性,男性鲜为主角,男性中的父亲形象更是极少受到关注。文章试图从阿特伍德代表作《浮现》与《猫眼》入手,分析其作品中科学家父亲这一独特形象,探究父亲对女主人公的人生、爱情及自我认知等方面产生的一系列影响。  相似文献   

17.
《9·11生死婚礼》中的王纯洁和《作女》里的卓尔,以大胆、执著的情爱追求诠释着中国现代女性的反叛性。她们的反叛行为,既显现了女性与男性这两个性别群体间彼此冲突又相互吸引的复杂关系,又揭示出女性在对男权文化及传统作出反抗和叛离之时,身陷应该再度走向普遍认可的“妥协与和解”,还是继续进行不知所终的“对抗与斗争”的两难处境。  相似文献   

18.
当今女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如何将直接影响下一个世纪我国知识女性的整体形象。本文对存在于女大学生中的性角色观念、自我形象塑造、心理素质等三个方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作了较详尽的论析。  相似文献   

19.
张爱玲的女性写作是主流文学之外的重要收获,她站在女性的角度对女性进行自审,对女性心理痼疾、女性心狱、女性原罪意识的揭示,在女性文学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她从两性、婚姻的角度切入,塑造了一批"女结婚员"的形象。透过"女结婚员"的生存状态的分析,能更加深入地理解张爱玲的女性写作,从而进一步突显张爱玲女性写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丁玲挟"女"字闯入文坛,她的创作贯穿了对女性生存价值的深切关注及其人生道路的探索。延安时期,丁玲着力于特殊年代女性形象的刻画与塑造,从另一种角度解读了女性的生存状态与时代认知。本文主要从女性与革命政治、女性坚韧不屈的生命潜力、对传统贞节观的反拨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