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黄佤一生需经过三个婚礼仪式才能完成婚姻的缔结,整个缔结仪式跨度时间长,仪式繁琐,但这种缔结习俗传承至今。究其原因乃是因为其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黄佤婚姻缔结仪式是其传统文化的原传介质,族群认同的重要标志,调控社会道德规范的重要媒介。  相似文献   

2.
中国和俄罗斯联邦的婚姻缔结制度是各自特殊国情、风俗习惯和民风背景下的产物,因此,在法定的结婚年龄、婚姻缔结的程序、婚前医学检查、生育制度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虽各不相同,但各具优势。了解和分析两国婚姻缔结制度的区别,借鉴俄罗斯联邦婚姻缔结制度中的优点,对于完善我国婚姻缔结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从秀州望族的婚姻史料中可以看到若干宋人婚姻的特点。在宋代秀州望族婚姻缔结的形式中表亲婚与世婚制仍旧较为常见。一个家族婚姻择取的转向则是其家族家势沉浮的一个侧面反映。同时,秀州望族婚姻缔结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地域性特点。而一个家族所缔结的姻亲地理分布的伸缩,亦正与其家族政治地位的沉浮有密切关联。这些实际上都是因源于宋人家族婚姻的缔结主要依据“门当户对”及“地缘便利”的原则。这样的原则对于望族来说可能是维持其家势不堕的一种策略。但更应是“竹门对竹门,木门对木门”这样一种文化意义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拉祜西的婚姻文化是其历史与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丰富的内涵。对拉祜西婚姻文化的考察,实质上是对该民族文化的一种深层解读。由于自然地理、人文社会及历史文化等原因,拉祜西形成了独特的婚姻文化。通过调查,对拉祜西的婚配范围、婚姻缔结的方式和婚礼三个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从中得出拉祜西的婚礼习俗遵循重礼轻物、平均分配原则。  相似文献   

5.
古希腊婚姻中的嫁妆源来以久。尽管前古典时代缔结婚姻的主要条件是聘礼,但置办嫁妆亦颇为流行。在古典时代,嫁妆取代聘礼,成为缔结婚姻的主要条件。结婚时能否置办与家庭财富相当的嫁妆成为判断婚姻合法与否的关键之一。古希腊婚姻中的嫁妆反映了妇女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抢婚是一种古老而又野蛮的婚姻缔结形式,这种婚姻形态虽然早已远离现代社会,但它的某些文化表征却在当下的婚俗中有一定程度的呈现。西府农村婚俗中的闭户拒客、撞门冲关、结队迎娶、哭嫁、趁早出阁、索要红包、藏匿物件、闹新房、涂扮公婆等习俗都具有抢婚文化遗存的痕迹。不过,它只是一种戏仿。  相似文献   

7.
传统拉祜族社会与当时主流社会在婚姻家庭方面有着不同的制度安排.拉祜族在婚姻缔结程序、离婚程序、婚姻禁忌、通婚以及财产继承等方面,都有一套本民族所特有的且必须遵循的习惯法规范.  相似文献   

8.
《创世纪》再现了原始希伯来人的社会关系及婚姻习俗,表现了原始婚姻的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婚姻缔结的神圣性、夫妻权力关系的主从性和原始婚俗的目的性,表明古希伯来人的原始婚姻是源于维护社会稳定、保护家庭财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优生观念的发展与婚姻制度的演变刘金香从法学角度讲,婚姻是为当时社会制度所确认的男女两性的结合。换言之,婚姻是缔结法定的配偶关系。然而,婚姻的意义绝不仅仅是确定两性的关系,婚姻将导致生育,确定子女的合法社会身份。因此,婚姻对于人类的繁殖、种族和社会的延...  相似文献   

10.
唐代是中国古代婚姻史中夫妻关系观念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婚姻中的夫妻之情一定程度上受到社会重视。唐代婚姻缔结过程中当事人具有较大的自主性,这为婚后良好的夫妻感情奠定了基础;"琴瑟同谐"的夫妻亲密之情在唐代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此外在婚姻解除的过程中,也一定程度上尊重了私人的感情因素。  相似文献   

11.
招婿婚姻作为传统婚姻制度的补充形式,在中国婚姻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目前这一婚姻形式虽然仍处于从属地位,但伴随社会转型与人口变迁,其重要性进一步凸显。近年来,学术界分别从人口学、社会学角度对招婿婚姻进行多侧面的研究,并就其对我国婚育、养老产生的积极影响作了深入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2.
西周王朝建立初期,摈弃了许多原始婚俗,制定了婚姻三原则,并详细规定婚礼要经过"六礼"的程序。不仅注重个人婚姻自由的实现,也强调婚姻的社会属性和社会功用,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面对我国目前出现的婚恋和婚姻问题,要认识到婚姻并不只是关乎公民个人权利自由,应该提倡婚姻权利与义务的对等,消除权利实现上时间和空间的差序格局。  相似文献   

13.
出于伦理学和优生学的考虑,我国《婚姻法》禁止近亲结婚的规定,已被广大人民所接受。但在新的社会环境和思想观念的冲击下,婚姻法禁止中表亲结婚的规定,其逻辑前提已经受到了挑战,理论依据有所动摇。以婚姻自由为价值出发点,基于婚姻应该体现出契约的精神,在不给国家和社会带来负担的基础上,照顾到平等的每一利益主体,应充分尊重婚姻当事人的自我选择权利。  相似文献   

14.
晚清知识分子婚恋观的变化既受到了明清同情妇女思潮的影响,也是中国近代社会妇女解放运动兴起的结果。晚清知识分子婚恋观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主张婚恋自由、提倡晚婚和文明婚礼等方面。当时的知识分子一边批判旧的婚恋观,宣传新的婚恋观,一边身体力行,实践着新式婚姻。晚清知识分子婚恋观的变化反映了时代的进步,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5.
婚姻家庭纠纷调解机制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婚姻家庭关系是众多社会关系当中最为普遍、最为重要的一种。家庭和社会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家庭既是组成社会的细胞,又是社会面貌的缩影。中国进入21世纪后,伴随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飞速发展,国人婚姻关系面临着冲击也面临着挑战。主要表现为婚姻领域义利观、荣辱观、诚信观、公平观、和谐观的差异与分层。因此,关注婚姻家庭争议解决机制问题,特别是关于婚姻家庭争议调解机制问题,在新形势下,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婚姻是作为男女两性精神生活、性生活、物质生活及其他社会关系的共同体而存在的,夫妻之间的感情作为夫妻精神生活的内容之一,虽然能在一定层面和程度上反映夫妻关系的面貌,但并不等于也不能代替构成婚姻实体的所有方面乃至夫妻关系整体。如以婚姻关系破裂代替感情破裂作为法定离婚条件则具有更科学、更全面的包客性。仅以感情破裂为离婚标准不仅存在极端的个人主义取向,而且势必导致社会公德的价值取向失衡。  相似文献   

17.
宋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时期,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义利观念的根本转变,导致婚姻关系中的门第婚让位于财婚,婚姻论财成为一种颇具时代特征的社会现象。本文对嫁妆的内容、数量、来源、归属作了梳理。这种婚姻论财的最大受益者是出嫁女子。  相似文献   

18.
阿柔部落属青海藏族土著游牧部落,其婚俗中有许多原始遗留,"串帐"习俗成为赘婚的基础,也是婚姻不稳定的潜在因素.赘婚发挥着调整双方家庭的劳动力结构与财产分配、和谐家庭关系的社会功能,避免了靠男子传宗接代的弊病,客观上有利于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  相似文献   

19.
“闪婚”的产生既受社会的影响,又受个人观念的支配,法律也为“闪婚”提供了生存土壤。“闪婚”是一种建立在情感冲动基础上的婚姻形态,是人们非理性和理性冲突的结果,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对“闪婚”进行社会学和法学分析,可以使青年人对婚姻进行理性思考,以选择健康的婚姻模式。  相似文献   

20.
现阶段中国农村血缘与姻缘博弈现象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农村基层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姻缘关系正在不断融入原先由血缘关系所支配的传统农村“差序格局”体系,对血缘关系构成了挑战。血缘认同下降、姻缘认同上升的根本原因在于市场经济所带来的人们价值理性的不断弱化、工具理性的不断加强,具体原因是家庭内部关系、社会继替关系的变迁,婚姻圈的缩小,择偶标准的变化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