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Classroom response systems (CRSs) are a promising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but most literature on CRS use fails to distinguish between technology and pedagogy, to define and justify a pedagogical perspective, or to discriminate between pedagogies. Technology-enhanced formative assessment (TEFA) is our pedagogy for CRS-based science instruction, informed by experience and by several traditions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In TEFA, four principles enjoin the practice of question-driven instruction, dialogical discourse, formative assessment, and meta-level communication. These are enacted via the question cycle, an iterative pattern of CRS-based questioning that can serve multiple instructional needs. TEFA should improve CRS use and help teachers “bridge the gap” between educational research findings and practical, flexible classroom strategies for science instruction.
相似文献
Ian D. BeattyEmail: |
2.
形成性评价是开放教育教学过程质量控制的一个重要途径。从开放教育课程学习目标,即知识性学习目标、学习能力目标和情感性目标出发,构建了多元形成性评价指标体系、管理运行机制及系统架构。并根据多元形成性评价系统架构,设计了题库和作业库结构,提出了基于六维约束的自动组卷算法。针对真实数据集进行的大量实验表明,该算法具有较高的效率,从而为多元形成性评价系统的成功应用奠定了基础。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社会性评价、发展性评价以及个性化、智能化评价将是形成性评价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开放教育形成性考核的质量监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瑞红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3):122-124
形成性考核是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教育教学过程进行实时监控的重要手段。必须树立明确的质量意识,对形成性考核进行质量监控,以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信息技术课程兼有学科课程、综合课程和活动课程的特点,这些特点以及传统学科固有的评价方式使得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评价和传统学科的学习评价一样,重视终结性评价忽视形成性评价。即便是有些教师采用了形成性评价,其在评价操作过程中也遇到很大的困难,使得信息技术课程学生学业形成性评价流于形式。文章提出信息技术课程学生学业形成性评价的实施方法,希望能为工作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一线的教师起到一定的参考价值及其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论形成性评价与中国考试文化之间的张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ZHAN Ying WAN Zhihong 《中国考试》2008,(11)
形成性评价从本世纪初开始受到我国政府和教育机构的大力倡导,但是在现实的课堂内这种评价形式却很难看到。很多人认为,由于中国的考试文化深深禁锢着人们的思想,形成性评价不适合我国的教育体制。在本文中作者关注的正是形成性评价在中国考试文化氛围中实施的切实性。首先阐述了形成性评价的要旨和中国考试文化的发展和延续,然后讨论两者之间存在的张力,最后在讨论的基础上提出几点切实的建议以促进形成性评价在我国课堂内的实施。 相似文献
6.
7.
形成性评价课堂技术是一个具体的策略,旨在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形成性评价课堂技术应用在科学教育中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对科学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科学教育中使用形成性评价课堂技术需要一定的支撑环境,从传统的课堂向以形成性评价为中心的课堂转换需要进行三大转变。但教师在科学教育中使用形成性评价课堂技术也不是万能的,需要遵循三大核心原则,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形成性考核普遍应用于电大等开放教育中。本文详细分析了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教学特点,结合考核现状及其单纯依靠终结性考核的弊端,提出全日制本科教育也应该实施形成性考核,并从形成性考核的形式、内容等方面分析了实施形成性考核的必要性,并提出实施形成性考核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冯源源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11(3):50-52
形成性评价体系是一个全面合理的评价教学目标是否达到的有效方法,语言输出在形成性评价体系中更是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从语言输出的三个功能在形成性评价过程中的体现,详细分析了语言输出在形成性评价体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高职英语教学形成性评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琴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12(2):114-117
形成性评估是一种过程性、发展性评估,即根据教学目标,采用多种评估形式,跟踪教学全过程,反馈教学信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在知识、能力、素养上全面发展。这种评估方式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外语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相应竞争机制的改革。形成性评估形式包括课堂活动和课外活动记录、学习档案记录、访谈和座谈等。形成性评估内容包括:对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进行评估,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步骤以及学习策略进行评估,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社会情感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1.
英语专业综合英语课程中的形成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它可以为教师和学生及时提供反馈信息,既是保证教师教学质量的依据,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手段。将形成性评价应用于英语专业综合英语课程的教学中,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2.
教育界已经开始呼吁利用学习档案对学习和教学进行形成性评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反思能力。在这一背景下,本研究选定安徽科技学院英语专业某班学生为受试者,研究在他们学习语言学的过程中,学习档案对其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反思学习意识大大增强;学习档案有力地督促了学生坚持规划和实施学习。多数学生对学习档案持认可态度。发现的问题有:尽管学生自主学习和反思学习的意识增强了,但还未来得及彻底转化为有效行动。有些学生未能充分理解这一形成性评价工具的目的和作用,影响了学习档案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论形成性评价在外语口语教学中的引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树厚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7,22(6):51-55
本文通过分析传统的口语评价所存在的问题,介绍形成性评价方式引入外语教学的基本理念,探讨了形成性评价在外语口语教学中的运用以及引入形成性评价的意义和评价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王薇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4(4):89-93
本文从中央电大开放专科“开放英语(2)”《形成性考核及学习档案》修订后的使用情况以及个人感受出发,通过对相关数据的统计调查,反映学生对修订后的形成性考核及学习档案使用情况,评述开放英语(2)课程形考册在修订后的设计及实施中的优缺点和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5.
信息技术教师的教育信念形成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改革能否落实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关键,是信息技术教师是否拥有与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相一致的教育信念。而分析影响信息技术教师教育信念的形成因素,是找到促进信息技术教师教育信念变革的有效策略的本源性保证。文章构建了信息技术教师的教育信念与其形成因素之间的关系模型,并对文化环境、教育培训、自我反思等因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开放教育中的形成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形成性评价是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教学过程质量监控的一个重要环节。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开放教育试点”工作的开展,本文重点探讨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性评价的作用、特点以及实施。 相似文献
17.
李婷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4(4):86-88,106
为了进一步研究调查《开放英语(1)》形成性考核的使用情况和实施效果,以宁波广播电视大学使用本门课程《形成性考核及学习档案》的学生及教师为对象,实施了问卷调查。本文主要分析《开放英语(1)》形成性考核的优势和不足,以完善其内容和方式,使其真正达到行有所用,促进师生互动,产生有效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19.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娜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120-122
在现行的大学英语教学评价体系中,片面强调教学结果的终结性评价存在诸多负面影响,而注重学习过程评价的形成性评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在介绍形成性评价基本理论基础上,提出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形成性评价的原则和具体做法,并总结了需要注意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20.
This article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formative assessment in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process and the role technology can play in advancing assessment practices. It describes work undertaken by attendees of the CILT workshop, highlighting key issues that were discussed and areas for further development including how to address important equity concern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