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校本课程好比“知识超市”,是为了学生的发展,适应学习者的实际需要而设立的。它是一种充分体现学生选择权利并努力培养学生能力的课程,为学生在学科领域自主发展创造了条件,给部分学有余力又喜欢某门学科的学生自由“选购”知识提供了机会。  相似文献   

2.
据调查发现,无论是学校的管理者,还是一线担任活动课程的教师,相当多的人对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关系的认识是不清楚的。在实践中,一些人混淆了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区别,把学科课程的一套做法照搬到活动课程的教学之中,从而出现了活动课程的学科课程化倾向。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一、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区别  (一)在课程目标上存在明显差异  学科课程的主要目标在于使学生掌握各门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为了弥补学科课程的不足,活动课程把学生的态度、多种基本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傅敏 《早期教育》2006,(2):I0001-I0001
在近半个世纪的课程演变和发展的过程中,分别体现两种课程范式的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从彼此对立与分离,逐步走向借鉴与融合。依据范式的观点。学科课程范式和经验课程范式必将为一个崭新的课程范式所取代,这预示着当前的课程正处在旧的课程范式向新的课程范式转型的时期。这种新的课程范式应强调融合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于一体,强调知识的整体性、学生获得经验的完整性和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把它称为“整体课程范式”,它所代表的是当前课程领域追求的课程范式。  相似文献   

4.
新一轮课程改革将融合型综合课程纳入到课程体系之中。融合型课程开发与实施存在一个最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学科专家之间、教师之间、教育管理者之间以及教师与学科专家、教育管理者、学生之间的利益冲突,这些利益冲突已经严重影响到了综合课程的实施效果,进而影响到学生学习效果。为此,文中提出从人以外因素和人本身两个方面来解决利益冲突,为融合型综合课程发展铺平道路。  相似文献   

5.
在深化和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课程问题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旧课程的弊端更为突出,要求改革旧课程的呼声越来越高。在此背景下,国家教育部正式启动了基础教育的第二轮课程改革。课程的体系结构,是涉及课程领域各方面的关键,是这次课程改革的最实质的部分。课程结构问题突出地表现为三个问题:1.综合课程的问题综合课程的目标在于学生知情意行的全面发展,在内容上重视学科的综合,打破原有的学科体系和学科界限。它既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又有利于减少课程门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  相似文献   

6.
学科教学是新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学科教学研究与改革,一方面应着眼于研究范式的转变;另一方面应着眼于教师课程意识的生成、增强和提高,以及教师课程观念的提升。新课程的学科教学应具有直面学生及社会现实生活的实践品格、创新特性,充满学科科学理性和人文精神,用学科课程精神滋润学生成长。  相似文献   

7.
经验表明,学生只有对某门学科感兴趣,才会乐学这门学科,才会积极主动地学好这门学科。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很多,但学生的情感是相当重要的二个因素。这里所说的情感指的是师生情感。常有这样的情况:学生喜欢某个老师,就爱学习这位老师教的课。要培养良好的师生感情,首要的是老师要关爱学生。关爱学生就是要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譬如,了解学生家庭的生活情况及家庭对学生的教育和影响;  相似文献   

8.
祁晓芸 《青海教育》2003,(11):44-44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是指信息技术与教师组织、指导和帮助学生学习的学科教学过程的有机组合。它能够将信息技术手段完美、恰当地融入到学科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结合的有机产物,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它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技术,更是一种全新的教学观念,  相似文献   

9.
地理活动性课程与地理课外活动有本质差别.不能混为一谈。从课程形态上看,活动课程是学科课程的一个独立组成部分.是以国家法规形式列入学科课程的;而课外活动,尽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在学生中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并在培养特长生等许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它只是学科课程的延伸和补充.没有指令性的教学大纲和指导书。从教育目标来看.活动性课程是面向全体高中学生的必修课.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个性为主要目标的:而课外活动是以少数特长学生和学科兴趣小组为对象,旨在发展学生特长的课余活动。从活动性质看.活动性课程中的课余活动是一种学生自主的探究性活动:而课外活动则是系统的技能训练。故开设地理活动性课程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十分可行的.它与开展地理课外活动是不矛盾的。活动性课程实施途径如下:  相似文献   

10.
成人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一、目前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1.重视体系完整,轻视个体需求以学科为中心,恪守体系完整是阻碍课程改革的最大障碍。在制定课程标准,编写教材时,教师最强调的是学科体系的完整,否则,教材的系统性、整体性、完整性会被质疑。强调学科体系,必然制约课程设计的变革。成人学生群体有其特殊性,他们有不同的经历,来自不同的环境,有着明确而不同的需求。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并给予充分的考虑,是师生平等思想的体现,也是保证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质量的前提。2.重视过去,轻视现实重视总结的经验,轻视富有时代感的东西是现行课程中…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数据,运用多层线性模型及半结构式访谈分析了不同阶层的语言符码与不同学科的课程符码之间的匹配情况及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研究发现,语言符码与课程符码的匹配是解释学生学业成绩阶层差异的重要因素。具体来说,优势阶层学生的学业总成绩显著高于弱势阶层学生;但成绩优势在不同学科上有差异,优势阶层掌握的“精致型符码”与语文、英语学科的“整合型课程”相匹配,并使学生学业成绩优势明显,但与数学的“集合型课程”不匹配。研究结论也说明了“符码理论”在解释不同学科学业成绩上并非笼统的普遍适用,课程符码与语言符码之间的匹配是教育再生产的关键调节器。  相似文献   

12.
我校语文组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张扬学生个性为目的,进行为期一年多的语文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实践,深深感到:必须注意与地方资源相结合,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与课本教学相结合,与其他学科相结合。  相似文献   

13.
新历史教科书与过去的历史教材相比,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和结构、学生学习方式等方面都有了重大的改革和变化。比如,它的学科体系以六大板块和学习主题的形式出现,使学习线索更为清晰简洁,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和规律;历史知识点较过去大为减少。  相似文献   

14.
在西方,综合课程理念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七八十年代。当时,儿童中心论者Parker极力反对传统的学科课程,把它们称为非自然的学习。他认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应该是学校教学的基础,课程应该贴近实际、培养学生的心智能力。在同一时期,De Gamlo认为学校应教授学科课程以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但要加强各门学科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综合实践课是学生的必修课程,它与各种学科课有诸多方面的不同。本文就是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基础教育在课程结构、综合课程、课程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改革,是逐步深入与完善的,由不合理到比较合理。课程结构改革首先把活动粪课程正式作为课程列入课程计划,同学科类课程相辅相成,然后在学科类课程中又分为必修课程和多种选修课程,这样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及获得更多的选择和发展的机会。综合课程改革在各省市积极探索的基础上,构建了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的新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综合课程的设置减少了学科门类和内容,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各种能力的培养。课程管理制度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并明确了国家、地方和学校承担不同的权力与责任,有利于调动学校和教师的积极性,使学校办学更有特色,学生发展更有特长。但这些方面的改革,仍然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学科拓展类课程是校本课程的一种形式。高中阶段的学科拓展类课程主要是对基础型课程学科课程内容的延伸和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学习活动。高中历史学科拓展类课程主要指历史教师依据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历史学科特点和本校学生的历史学习状况,自主开发的校本课程。本文结合本校历史学科拓展型课程建设的初步探索,从学科拓展类课程开发的主要依据、内容、形式以及实践效果等方面加以简单论述。旨在说明以学科拓展类课程为例的高中校本课程建设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整合课,究竟是什么课?按课程学科分类,课可以分为语文课、数学课、英语课等等,系典型的传统学科概念的分类使然。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有了活动课这一新的课型。所谓活动课是从教育发展培养人才的要求出发,适应学生新的学习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传统学科界限而建立的跨传统学科知识的实践性很强的学生学习课型,它是在多年探讨课外活动的基础上,总结出的可以纳入课程范围的一种学习课程。虽然说学科分类是典型的传统概念,但是它体现了人类数千年来对学科的理解和学科本身的系统性,并不是说因为它“传统”就“落后”了、“落伍”了,甚至不科学了;更不是说活动课可以代替传统的学科课程。因为学科课程及其分类教学,毕竟是至今为止  相似文献   

19.
传统学科式英语教学的弊端是知识和语言的学习分离,教学模式与学生身心特点脱节,学科教学式英语与学生发展的整体性相背离;隐性课程的开发是意义重大的挑战性问题。浸入式教学模式中的隐性课程具有弥散性和普遍性、持久性等潜在特点,在浸入式英语教学的进一步开发过程中要增强课程开发者与实施者的反省意识。要基于对儿童充分的理解,提升对该课程模式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徐辉  徐红 《今日教育》2004,(5):13-14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提出的一门新课程,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有助于打破学科的森严壁垒,推动课程综合化、生活化和社会化,培养学生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