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称是误读论者的哈罗德·布鲁姆曾认为,对一切文学作品的解读都是一种误读[1]。此话虽然有些绝对,但客观地说,长期以来对文学作品的解读我们未尝又不是处于茫然状态?包括大学中文系里的一些满腹经纶、治学风格严谨缜密的老前辈、老专家们,相信他们在面对一篇篇充满灵气而又个性十足的文学作  相似文献   

2.
文学自古不缺读者 ,但读者对它的解读又是处在一种什么样的状况呢 ?文学解读究竟有无标准和方法 ?这些标准是否可信 ?方法能否遵循 ?以上问题都在作者的关注和剖析之列  相似文献   

3.
人类的文化底蕴、人文内涵集中体现在文学作品中,语文教材中90%的选文是文学作品,它们对学生精神领域无疑有着持久而深广的开垦作用。然而,  相似文献   

4.
笔者近年来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发现,目前青少年的文学解读现状不容乐观.优秀的文学作品的审美效应和价值功能在解读中不能充分展现。归纳起来.文学解读中大致存在五种不良倾向。  相似文献   

5.
学作品的深度解读需有完满的审美心理的参与,只有将作品中美的语言对象化于学生的语感和美感;将作品中美的情感,美的意境对象化于学生的心灵,才能使学生与作品产生生命的交流与融合,进而形成正确的审美态度。为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构建审美心理机制,可用“澄怀味象”、“内觉体验”、“量质转化”的原则加以运作。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对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解读,我们一向有自己的方法和自己的传统,那就是通过对作品的笺订、评点和对作品的本事的反复考察等手段和方法,努力去还原作品产生的原始状态,以达到和实现对作品的内涵和意义的准确把握和理解。尽管中国传统的文学解读理论包括了“以意逆志”和“诗无达诂”两个不同的方面,但毫无疑问,  相似文献   

7.
文学文本解读课程,与一般高校开设的文学欣赏类课程有着某种共性;但是,两者面对的对象不同,其出发点和着眼点也有很大差异。后者面向的是非中文专业学生,以通识或素质教育为主。文本解读课程面向中文专业学生,目的是为文学批评和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其重点并不在全面系统地介绍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8.
文学解读是文学教育的重要途径,正确、科学的阅读观对人的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如何才能正确科学地解读一篇文本呢?我们试着从以下四个方面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9.
文学作品的风格可否传译,这是一个译者颇为关心的问题。本文认为风格存在于原著、译品与译者本身,并且可以部分地译出,而译到何种程度,则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本文涉及影响风格传译的因素、对译者自身素质的要求及风格传译的方法和理论等方面的内容,以期对风格的传译进行较为全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10.
《诗经》中的一些诗篇,具有鲜明而独特的文学特征,它们是诗歌的精妙所在。学习这些诗篇,关键在于分析其独特的文学特征,通过分析解读,就可以对这些诗篇作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文学的审美意象结构是文学审美解读的核心概念,尽管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的审美意象结构都有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之分并各具其特点,但如何实现作品的审美意象结构由表及里的过渡,则离不开审美解读,对审美意象结构解读基本程序的探析是文学审美解读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2.
高姗 《考试周刊》2011,(45):11-12
中日文化的互相影响,日本文化具有其特殊性。本文探讨了日本文化视野下解读日本文学的相关问题。在解读文学的实践当中,人们常常投身于当时的文化大背景之中进行解读,这种方式行之有效且影响深远。随着时代的变迁,文化有了多层次多角度的延展,文学作品的文化解读也发生了复杂的变化。本文以层层递进的方式,通过探讨文化变迁的实质,提出以文化解读日本文学的方式并加以讨论。以文化为切入点解读日本文学,既要掌握日本各时期文化的实质内涵,又要在先进文化的引导下,摆脱时代和地域的局限,从更广阔的角度寻求解答,追寻文学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3.
今天的文学解读,与以往的文学解读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在于不再极力去追求一个文学文本的终极结论,而是要通过创造性的文学解读,对文学文本作出符合实际的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14.
15.
接受美学认为,读者是使作品价值得以实现的关键一维因素,读者的阅读是文学再创作的动力源泉。读者对文本的解读,会因作品的创作方式、主体的修养与经历的不同主要表现为“正解”和“误读”两种情况。这两种情况及其出现的原因都应是我们研究与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董福君 《德州学院学报》2005,21(1):61-63,60
接受美学产生之前,人们在研究文艺现象的时候很少关注到读者的因素.是接受美学将读者这一维因素置于突出的位置进行研究,开拓了文艺理论的新空间.对接受视域下的文学进行解读,可以进一步强化其在文学解读中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7.
18.
文学经典的时尚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易中天品三国》和《于丹〈论语〉心得》为例,分析了消费文化语境下文学经典被时尚解读的原因及意义,对文学经典的当下命运究竟能走多远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9.
过去,由于种种原因,对文学作品的分析总是为阶级论、社会性质等所束缚,使得教材、教参、专家对文学作品的解读坠入单一的概念化的框框。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往  相似文献   

20.
学作品的深度解读需有完满的审美心理的参与。只有将作品中美的语言对象化于学生的语感和美感,将作品中美的情感、美的意境对象化于学生的心灵,才能使学生与作品产生生命的交流与融会。章从形成正确的审美态度,深化主体的审美感受,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方面论述了审美心理机制的建构;并提出审美心理机制的运作须特别关注“澄怀味象”、“内觉体验”、“量质转变”的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