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设计理念]本次心理辅导旨在让学生通过反思、表演、访谈、祝贺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到嫉妒的危害性,初步学会克服嫉妒心理,学会接受、欣赏他人的成功。对别人的成功会说祝贺的话,从而融洽班级中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活动目标]1.通过活动,使学生懂得应该以友爱、尊重、宽容的态度与他人相处,懂得嫉妒这种心态对人对己都是有害无益的。2.通过活动,使学生克服嫉妒心理,学会接受、分享与欣赏他人的进步和成功。[活动准备]1.学习“嫉妒”这一词语,查找有关嫉妒的故事。2.确定主持人、小记者,准备有关问题。3.布置教室,出一期关于“嫉妒”方面的…  相似文献   

2.
少数民族中专学生违纪心理因素主要是:自傲心理,攀比炫耀心理,自卑心理;逆反心理,嫉妒心理,教育疏导方法:鼓励学生善于自控;学会合作,共同进步,超越自卑心理;避免逆反心理,克服嫉妒心理。  相似文献   

3.
少数民族中专学生违纪心理因素主要是:自傲心理;攀比炫耀心理;自卑心理;逆反心理;嫉妒心理。教育疏导方法:鼓励学生善于自控;学会合作,共同进步;超越自卑心理;避免逆反心理;克服嫉妒心理。  相似文献   

4.
少数民族中专学生违纪心理因素主要是自傲心理;攀比炫耀心理;自卑心理;逆反心理;嫉妒心理.教育疏导方法鼓励学生善于自控;学会合作,共同进步;超越自卑心理;避免逆反心理;克服嫉妒心理.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嫉妒心理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的嫉妒心理是一种有碍学生良好人际关系发展的危险情感,部分学生时常会产生这种心理。本文通过分析嫉妒心理的表现特征、产生的原因及危害,提出学校、学生工作者及学生应各自采取相应对策,从而有效地预防和克服嫉妒心理。  相似文献   

6.
嫉妒心理在学生群体中是一个普遍的客观存在,它崇尚价值表现为积极与消极的两重性,与荣辱观相关密切。消极的嫉妒心理以别人的成功为自己的耻辱,放弃自己抵达而去憎恨以至破坏别人。积极嫉妒心理不以别人抵达为耻,创造条件努力使自己抵达为荣。这在本质上是一个树立正确的荣辱观的问题。对学生群体荣辱观念与嫉妒心理及其表征进行初步的研究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活动目的通过寻找快乐、分享快乐、给别人带来快乐等活动,让学生学会创造快乐;懂得与他人分享快乐可以加深相互间的了解,增进彼此的感情;克服自己的嫉妒心理,学会接受、分享与欣赏他人的进步和成功。活动准备1.成长记录袋。2.事先排练有关节目。3.书法作品、美术作品、数学题等  相似文献   

8.
1.引导学生敞开心扉,分析嫉妒别人的不良现象及其成因,鼓励学生消除嫉妒心理,培养学生与别人交往、合作能力。  相似文献   

9.
陈贤 《福建教育》2006,(11A):51-51
小学语文课文不仅有侧重地对学生进行认知心理教育,而且许多课文中有十分明显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可充分利用以进行非认知心理教育。我们应该深入钻研教材,领会课文的思想内容,挖掘其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有意识地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例如教学《蓝树叶》,要让学生知道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不要小气;教学《校园里的画》,要引导学生学会克服嫉妒心理,与同学和睦相处;教学《蜜蜂引路》,要教导学会仔细观察,谦虚好学;  相似文献   

10.
学生产生嫉妒心理怎么办?萧县黄口一中邵泽禹在班级中,我们常常会发现一些同学因别人在某一方面比自己强,心里就不舒服,产生嫉妒心理,不择手段地讽刺、挖苦、打击别人,抬高自己。嫉妒,从心理卫生的角度来看,是一种病态心理,它贻误自己进步,使同学在精神上受挫伤...  相似文献   

11.
嫉妒,是人性最大的弱点之一。曾有人把它比作毒蛇,也有人把它比作双刃剑。嫉妒情绪的蔓延,既伤害他人,也伤害自己。三国时期的周瑜恐怕是因妒害己的典型人物。现在,不少中学生身上也存在着这种心理疾患。 那么,如何消除这种不健康的心理情绪呢?我认为,教学生学会赏识与合作,是消除嫉妒情绪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一、学会赏识:既要赏识自己,也要赏识他人 对于心存嫉妒的人来说,赏识自己似乎不太难做,但那种"赏识"似乎存在太多的"自大"、"自负"等病态的成分。自我赏识不是孤芳自赏,而是在客观地认识自身的前提下欣赏自己,既有对…  相似文献   

12.
嫉妒心理是情感范畴的一种心理现象,是对别人的优势所产生的以心怀不满为特征的不悦、自惭、怨恨、恼怒,甚至带有破坏性的一种负面情绪,这种心理多发生在具有竞争性的群体和情境之中。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社会竞争性大大增强,竞争的领域也不断扩大。成人的社会竞争日趋激烈,而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也同样充满了竞争。但是,由于学生的心理发育尚未成熟,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较弱,容易在竞争中产生一些不良的心理反应。嫉妒心理就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如不能得到及时的教育和疏导,势必导致不良的后果。因此,加强对嫉妒心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中小学生嫉妒心理的防治章杰,天丽嫉妒是古已有之的社会心理现象,又是一种憎恶强烈的情感体验,嫉妒者由初始的羡慕转向憎恨.由心理现象转变为嫉妒行为.纵观嫉妒的研究史,可以这样认定,嫉妒是一种病态的心理现象。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保证心理健康,我们有必...  相似文献   

14.
目前,高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日益突出,由于嫉妒而引起的心理扭曲的案例也越来越多。嫉妒心理已日渐成为危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可怕杀手。嫉妒心理与焦虑、人际信任、个人评价、教育方式及社会支持存在着显著性相关,且受个人人格、父母教养方式及社会支持等因素的影响。外部环境通过个人的认知对嫉妒起作用,而人格则起直接的影响作用。高职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理性的思维问题的能力,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以减少嫉妒心理而产生的危害。  相似文献   

15.
嫉妒是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女研究生的嫉妒既有与其他群体的共性,也有自己独特的特征。女研究生的嫉妒表现在学业、实践能力、感情生活以及求职择业等方面,并对人对己都有一定的危害性。女研究生应该学会利用各种自我调节的方法,减少自己的嫉妒心理,以便进一步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6.
嫉妒心理是在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病态心理。本文探究了嫉妒心理的产生及表现,认识了对中学生健康成长的危害,进而提出了学校教育中教师应从哪些方面教育引导学生消除嫉妒心理,为中学生成长消除障碍。  相似文献   

17.
高职院校学生在就业求职期间较为普遍地存在着焦虑、逃避、自卑、逆反、嫉妒等诸多心理问题,本文从学生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进行了原因分析,并从学生个体的角度提出了客观评价自我、进行生涯规划、掌握求职技巧、学会心理调适等相应的化解对策。  相似文献   

18.
心理素质在构成学生品德的诸因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心理学教学可以调整学生心态,消除“灰色”情调、嫉妒心理,正确引导学生的忧患意识。心理学教学中通过心理训练活动,也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嫉妒,是指因他人优于自己或可能超过自己而产生的一种羞愧、愤怒、憎恨等组成的复杂的情绪。具有嫉妒心理的人,总是时时处处寻找机会,不择手段地去给别人的成功制造各种麻烦和障碍,或是千方百计地采取各种伎俩诋毁他人的成就,以此来维护自己的自尊心和  相似文献   

20.
秦亭 《湖南教育》2001,(17):26-26
处于成长期的青少年往往不能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不少中小学生存在着自卑、猜疑、嫉妒等不良心理,个别学生甚至陷于其中而不能自拔。这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学生走出心理误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