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城》一文中有这样一个句子:“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人教版“教参”上这样解释句中的“才”字:这里表示长城的建成是多么不容易,饱含着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2002年版“教参”仅把这句话中的“赞叹”改为“赞美”,两个词的语义近似。教学时,不少学生对此解释产生了疑问,他们觉得这里还蕴含着作者的其他感情,比如对如此艰辛的古代劳动人民的深深同情之心,对造成古代劳动人民苦难的统治者的深深谴责。仔细斟酌之后,我认为学生的质疑有一定的道理,理由如下。1.从课文结构看。此句是该…  相似文献   

2.
同学们,还记得《长城》一课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吗———“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作者看到举世瞩目的万里长城,情不自禁地发出由衷的赞叹:“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啊。”作者赞颂了古代劳动人民,并且为祖国的万里长城感到自豪,这种借一种具体实在的景物,抒发思想感情,使得景物与人的感情相互渗透融合,达到情景交融境地的写作方法就叫借景抒情。怎样用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来描写自然风光,回报大自然的馈赠呢?一、绘形传神…  相似文献   

3.
李燕 《湖南教育》2002,(6):28-28
结合课本插图理解。学习课文《长城》中“蜿蜓”和“盘旋”两个词的时候。我先让学生看课本上的长城远景图,问学生看到的长城是什么样子?为什么远看长城会是这样的?再叫学生找出课文中写这个意思的词。这样做,使学生不仅形象地理解了词义,而且体会到了长城修筑之不易及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结合生活体验感悟。《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中,有一句讲作者肖复兴见到叶老“那样随便、和蔼,作者头顶上神秘的光环消失了,我的拘束感也消失了”,“拘束”什么意思?我引导学生:你们在生人面前感到不随便,这种感觉就是“拘束”,课文中指开…  相似文献   

4.
《中国石拱桥》是中学语文教科书中的传统篇目。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我国的石拱桥会有这样光辉的成就呢?”很明显,课文第九段有现成的答案:“首先,在于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其次……”学生很快从课文中找到了答案。学生齐声回答后,我总结道:“没错,正因为有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我国的石拱桥才有如此辉煌的成就,  相似文献   

5.
【教学目标】1.了解长城的结构,抓住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2.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欣赏长城  相似文献   

6.
教学大纲、教材、教学参考书,是小学教师在教学中的三件法宝,离开这三件宝去进行教学简直寸步难行。特别是“教参”,直接影响着教师对教学进度、授课方法、重点难点的处理和安排,在教学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教参”的作用贵在一个“参”字,即“参考”之意。若偏离了这个准则,则“教参”未必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在小学教师中级职务培训实践跟踪考核中,我们深入到学员任职校听课,发现了这样的情况: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全盘搬用“教参”上的教例,简直一字不差。试想这样照搬“教参”能给教学带来多少益处呢?虽然这是个别现…  相似文献   

7.
<正>在教学四年级上册《长城》一课结束后,我给孩子们出了一道缩句题:"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一位孩子的答案是:"劳动人民凝结成万里长城。"另一位孩子的答案是:"血汗和智慧凝结成万里长城。"还有一位孩子的答案是"血汗和智慧凝结成长城。"三位孩子的答案谁的正确呢?我并没有在课堂上直接说出谁对谁错,而是借此给孩子们上了一节缩句的语文基础知识课,教给了孩子们缩句的  相似文献   

8.
案例: <长城>一文,作者花大量笔墨重点描述了长城的巨大与壮观.并借这一"历史奇迹"讴歌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一教师在教学<长城>时,为让学生深切感悟这一要旨,采用了这样的教学方式,请看教学片断:  相似文献   

9.
简笔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我来谈一谈如何巧用简笔画激学引趣。 简笔画具有简单易懂、形象逼真的特点。说它简单,是因为它构思简单,勾画简洁;说它易懂,是因为它一目了然,一看便知道所画的事物,不像抽象的图画那样不可琢磨。这样,就使得它能够很快地传达所描述的信息,让学生心领神会。例如在教《长城》一课时,由于我已游览过八达岭长城,对长城的结构较了解,而学生大多没去过长城,虽然看过幻灯片,但对长城上的“望口”和“垛口”的位置、结构、作用还是有疑问,我在黑板上用粉笔画了一段长城图,再结合课文加以说明,这时学生恍然大悟,高兴地说:“老师真有办法,让我们也游了一回长城,领略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此后,我常用简笔画介绍一些建筑物、名胜古迹给学生,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增长了学生的见识,熏陶了爱国主义情感。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始终要关注三个问题:用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教师用书真的只是教学“参考”书.文本才是我们教学的根本:依据教参而不同于教参.出得了教参,入得了文本.就有我们的事情可做.下面对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林黛玉进贾府》进行例说。  相似文献   

11.
《曹刿论战》中的主角曹刿,以他的深谋远虑和卓越的军事才能在长勺之战中写下了辉煌的一页。作为英雄,曹刿确实可圈可点,可歌可泣。然而我们在赞叹的同时,还总喜欢拉出鲁庄公来作为陪衬,以其之“鄙陋”来衬曹刿之“远谋”。许多教参亦毫不留情地给鲁庄公涂上大黑脸,把长勺  相似文献   

12.
长城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伟大祖国的象征。在外国,也有好些类似我国长城这样的建筑物。古代罗马皇帝哈德良(公元117——138年)曾下令在不列颠筑造过—道长73英里的士墙,用以抵御外族对英格兰人的侵袭。这道土墙,就是英国的“长城”。德国也有自己的“长城”。早在公元前,古罗马人和日尔曼人曾以莱茵河为疆界,为了扩张领土,他们互相残杀,征战不息。到公元  相似文献   

13.
程瑶  刘峰  崔鸿 《云南教育》2008,(9):32-33
《长城》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组“世界遗产”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文章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作者以清新的笔触,朴实无华的语言,按照“远看长城——近看长城——展开联想——赞美长城”的顺序,向读者展示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作者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相似文献   

14.
<正>【教学目标】1.了解长城的结构,抓住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2.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欣赏长城  相似文献   

15.
陈志平 《中学文科》2005,(11):72-72
《三峡》一文,有这样两句:(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2)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句(1)中“亭午”和“夜分”是两个不能并存的时间概念;“曦”和“月”是两种不同的自然现象,合起来讲意思是不通的:“如果不是正午或夜午,是看不见太阳和月亮的。”这个句子应分开来讲:“自非亭午不见曦;自非夜半不见月。”可翻译为:“除非正午,看不见太阳;除非半夜看不见月亮。”这样理解意思才正确。  相似文献   

16.
胡勤荣 《师道》2004,(7):24-24
这一天,我郑重宣布:教学参考书从今往后就是班书,任何人都有权阅读它。孩子们先是疑惑,但看看我那认真的样子,都兴奋起来。是啊,教参一直是老师的“法宝”,整天夹来夹去的,现在“秘密”都公开了,那还怎么上课?我理解孩子们的这种心情,我不就是在“惟教参”中过了十几年吗?  相似文献   

17.
在人与人交往中,如果对方某件事做得很好,或某个方面很突出,很多人就会情不自禁地赞叹道“你真有才!”“太有才了!”这当然能表现出赞叹者内心的景仰之情,但如果不分场合、不分事情、不分人物的都这样称赞,那就显得干篇一律,没有新意了。  相似文献   

18.
“赞叹”一词教学例析(第五册《曼谷的小象》)□叶妙婕师:“赞叹”是什么意思?生:称赞。生:夸奖。师:对。“我心中暗暗赞叹”的是什么?生:小象不仅善解人意,而且本领真令人赞叹!师:所有的小象都这样吗?值得赞叹的只有小象吗?生:阿玲将小象训练得如此乖巧,...  相似文献   

19.
中等学校的语文课本曾多次改编,鲁迅先生的《祝福》都列人必读课目,相应地也编印了教学参考文章。这类文章大同小异,如中师《文选和写作》第七册“教参”指出“祝福”的中心思想是“无情地揭露了封建宗法思想和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愤怒地控诉了封建统治阶级残害劳动人民的罪行”(见123页)。高中语文第二册“教参”中的说法是“揭示旧中国劳动妇女在封建思想和封建制度统治下的悲惨命运,对万恶的旧社会吃人的封建礼教提出了有力的控诉”(见133页)。这些概括,文字上略有不同,都是在一个表层上滑行,未能在鲁迅这位伟大的启蒙主义者  相似文献   

20.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长城》一文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课文共有4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概括地介绍了长城的"长",这是远看长城;第2自然段,具体地介绍长城的"高大坚固",这是近看长城;第3自然段,由长城展开联想,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