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江,1985年从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新闻系毕业后到新华社国际部工作,历任欧美编辑室副主任,国际部发稿中心副主任、主任,国际部副主任,新华社非洲总分社副社长、华盛顿分社社长,现为新华社副总编辑。1995年破格晋升为高级编辑。刘江1991年因成功组织海湾战争对外报道,受到新华社表彰;1993年在索马里战地采访时遭枪击负伤,受到新华社通令嘉奖;1994年荣获新华社首届国际“十佳”记者称号。他的作品曾多次获中国国际新闻奖和新华社优秀新闻奖。  相似文献   

2.
为了打击索马里海域日益猖狂的海盗行为,保护过往中国船舶与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地区与世界和平发展,2008年12月26日,中国海军舰艇编队从三亚启程前往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这次护航行动是我国海军首次赴远洋执行军事任务,护航行动受到了国内外媒体的高度关注.新华社解放军分社派记者随舰艇编队出海,新华网开设专题对此次行动进行全程跟踪报道.本文运用传播学的框架分析理论,分析网络媒体中的"舆论尖兵"--新华网是如何通过军事报道塑造国家形象的.  相似文献   

3.
2003年12月12日,新华社一篇发自巴格达的稿件引起了业内关注,这篇报道的题目是《手榴弹扔进吉普车 <时代>名记伊拉克断腕》。 动荡不安的伊拉克首都巴格达2003年12月11日晚又发生美军遭袭事件,这次受伤的包括随军的《时代》周刊著名记者麦克尔·韦斯科普夫,他的一只手被炸断。《时代》周刊主编吉姆·凯利第二天在一份声明中说,韦斯科普夫是他们在伊拉克的高级记者,与他同时受伤的还有屡获大奖的著名摄影记者詹姆斯·纳赫特威。  相似文献   

4.
爱好和平的人们最不愿看到战争报道,但在当今世界,战争报道还无法消亡。一些反对战争、呼吁和平的战事报道或许能给人们带来一丝慰藉。然而,像新华社记者从北约轰炸科索沃的现场发回的特写《梦魇从天而降》,这样用调侃、幽默的手法记录战地新闻的报道,也许并不多见。 3月24日北约对南联盟发动空袭后,新华社驻外分社及时派遣记者赶往冲突第一线,从空袭现场发回了大量动态消息和一批生动、  相似文献   

5.
2008年1月1日,《法人》杂志刊登了记者朱文娜采写的一篇报道《辽宁西丰:一场官商较量》(以下简称《辽》),因该报道涉及辽宁省铁岭市西丰县县委书记张志国,西丰警方以“涉嫌诽谤罪”对采写报道的该记者立案调查,并进京拘传。此举在社会上产生强烈反响,遭受质疑。1月8日,当地公安机关正式撤销立案、撤销拘传,并派人登门道歉。  相似文献   

6.
索马里的战乱迫使外国记者离开摩加迪沙,只能在邻国肯尼亚首都内罗毕报道索马里局势,这件事本身就说明索马里局势的严峻。不在现场而要写出真实可信的报道,这对记者是一个考验。路透社记者埃丹·哈德莱写的《可怕的宁静——索马里停火》,显示出了作者的机敏和技巧。虽然作者不在现场,但他的消息来源是来自现场的救援人员,别辟蹊径,真实可信。记者巧妙地运用  相似文献   

7.
2002年,被称为世界化石宝库的辽西朝阳,又发现了两种新翼龙。在2003年1月出版的《古脊椎动物学报》上,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周忠和、汪筱林博士,报道了他们的这一研究发现。他们把这两种新翼龙,分别命名为顾氏辽宁翼龙和张氏朝阳翼龙。顾氏指的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杰出的古生物学家顾知微,而张氏就是指我。他们在论文中称,种名张氏,谨献给《朝阳日报》记者张万连先生,以纪念他长期宣传热河生物群化石保护所做的辛勤工作。以记者姓氏命名古生物化石,起码在中国是首次。1月29日新华社报道了这一消息后,…  相似文献   

8.
<正> 新年伊始,新华网有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动作——推出《新华社记者专栏》。这一专栏将展示新华社70多年历程中享有盛誉的名人名作,以及近年来不断涌现的新人新作。1月2日首批推出三位老记的专栏,包括新华社原社长穆青、原副社长冯健和著名记者李峰,以及他们的主要作品。据称,记者专栏以后还将陆续推出更多的记者和更多的作品。  相似文献   

9.
1986年12月的一天,为新生的《中国记者》准备的20多个封面在新华社社长办公室的地面上一字排开,社长穆青,副社长、本刊编委会主任郭超人等同志及编辑部的几位编缉围在那里,热烈地讨论着…… 1987年1月,经过两期试刊,由《新闻业务》、《新闻摄影》、《新闻纵横》三刊合并而成的《中国记者》正式面世。 这一年,我国新闻采编人员已达70700人,报纸2191家、电台213家、电视台220家。新闻事业在改革开放大潮中激流勇进,对新事物、新问题、新情况的报道及其自身发展呈现出鲜明时代特色,这一年也被称为中国新闻界的“深度报道年”……  相似文献   

10.
从80年代后期起,东非小国索马里战乱不已,饥荒连年,据有关国际组织估计,死于战乱和饥荒的人多达100万,占这个国家人口的四分之一。然而,由于中东局势紧张,世界石油供应受到威胁,世人对发生在索马里的这场惨绝人寰的浩劫竟不置一顾,正像一位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所说的那样,索马里成了“被世界大家庭遗忘的角落。”直到海湾战争炮声沉寂之后,联合国才如梦初醒,意识到在人类文明即将跨入21世纪的时候,却有一个国家正在“迅速朝着蛮荒时代倒退”。于是,大批记者云集索马里。世界各国人民终于通过新闻报道看到了骷髅般的索马里妇女和儿童奄奄待毙,看到了索马里各派军阀武装在摩加迪沙大街上火并,看到了万人坑中尸骨累累,太平间里血迹斑斑…… 《索马里——死亡的一日》(以下简称《一日》)采用了“聚焦”的手法,它只是忠实地记录索马里南方一处进食站一天中发生的事,却把索马里人民经受的苦难一览无余地  相似文献   

11.
非洲之角的索马里,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新闻事业也极为落后。目前,新华社是唯一在索马里派驻有常任记者的外国通讯社。乍一看来,这里似乎是被西方新闻机构遗忘的角落。但是,我在索马里工作的两年多时间里,耳闻目睹,深深感到西方新闻机构并没有忘记对这个地处偏僻角落里的穷国的注意和重视。相反,他们在当地雇用记者,十分注意索马里新闻的经营。目前,西方新闻机构在索马里雇用当地记者发稿的主要有英国广播公司(BBC),英国路透社,法国法新社。听说美联社也正在物色合适的人员担任其驻索马里记者。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西方新闻机构十分  相似文献   

12.
贵在深入     
反映东北三省卫生改革情况的一组三篇报道:(《“死水”化“激流”的启迪》、《白衣上的“污迹”透视》、《“规矩”与“方圆”的思考》(见1月5日、7日、9日“新华社新闻稿》),在内容上先是谈改革给我国医院注入活力,再是谈目前医院在改革中出现的问题,最后讲到完善医院改革必须采取的措施。纵观这三篇采访札记,不难看出记者采访作风十分深入,工作态度严肃认真,调查材料严密周全。目前在我们社会里有这么一种情况,记者要给他歌功颂德,他会热情接待;如果你要反映了解他的问题,他便冷眼相待,处处刁难。据这组报道的  相似文献   

13.
1990年7月23日,我国老一代著名新闻工作者张友鸾同志以86岁高龄在南京逝世。7月31日新华社发出消息,概述其新闻工作经历:“早年曾为邵飘萍所办的《京报》主编《文学周刊》,担任过《世界日报》总编辑;1927年,受李大钊同志委派,任《国民晚报》社长。他先后参加了南京《民生报》、《新民报》、上海《立报》等民营报纸的创刊工作。抗战期间,他在重庆《新民报》历任主笔等职。抗战胜利后,他重返南京自办《南京人报》,不遗余力地呼吁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日报》、《文汇报》等报纸,都相继刊出了新华社上述消息。香港《大公报》、《文汇报》等九家报纸,也刊出了中国新闻社7月28日的有关报道。张友鸾同志从20年代开始从事新闻工作,在旧中国报坛驰骋了30年,有丰富的编采和报业管理经验,被誉为报业全才。他对我国报业发展,特别对四开小型报的发展有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新闻工作经历,可供研究旧中国民营报历史参考;他的新闻工作经验,诸如版面的设计,标题的拟定等等,都值得后人借鉴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有两位记者我比较熟悉,一位是《文汇报》的万润龙,见过面。另一位是新华社的吴晓波,未曾谋面。我觉得他们都是称职的记者。 由于经常在杭报上读到万润龙的文章,叹服其新闻的及时和文章的生动,便以读者的身份向他寄去一份贺年卡。几天后接到他的电话,说他前一天收到我  相似文献   

15.
今年春运期间,新华社几名记者分别到民航、铁路、长途客运站等交通运输部门,与一线职工一起工作一天。他们有的做检票员,有的当机场安检员,有的则成了问询员。 1月21日起,新华社连续播发了《我当机场安检员》等一组报道,受到了媒体和读者的广泛好评,北京一家媒体称这组报道“增加了报道的亲和力和可信度,为人与人之间的理解搭起了桥梁,起到了很好的引导舆论作用”。 这类报道就是体验式报道。  相似文献   

16.
新华社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对外报道正式拉开帷幕,始于去年10月昌都解放的庆典。分社所有记均参与了报道,5月11日,新华社总编室派人随中央外宣办组织的采访团抵藏,进一步加大了对外报道的力度。  相似文献   

17.
要为人民多“吐丝”──访著名记者、原新华社社长穆青张遂旺著名记者穆青,从事新闻事业半个世纪,写下了《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为了周总理的嘱托》、《一篇没有写完的报道》、《人民呼唤焦裕禄》等篇篇杰作,震憾了神州大地。1993年元月,他从新华社社...  相似文献   

18.
1995年5月4日,新华社团委与《中国记者》联合举办了“从焦裕禄到孔繁森——两代记者座谈会”。三十年前采写《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的作者冯健、周原(穆青同志因出差在外,未出席会议,后来我们作了补充采访),与参加采写《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的新华社青年记者何平、朱幼棣、陈雁,齐聚一堂,回顾各自的采写经历,总结、概括了这两个光辉典型的共同的时代特征,新华社副社长、总编辑南振中也特地赶来和大家一起畅谈在学习先进人物的过程中报道先进人物、并在报道中继续学习的体会。  相似文献   

19.
近读新华社记者采写的《农机替“麦客”》(见《陕西日报》6月18日),感受颇深。记者的采写技巧已显老练,令人羡慕不已;只是笔者为农多年,读罢两个细节,不禁哑然失笑。文中转述渭南市农民薛齐良的话,说他预约了一台割晒机,5亩麦不到一小时便齐刷刷地摊晒在田  相似文献   

20.
1月26日,是印度的共和国日。就在这一天,印度西部的古吉拉特邦发生五十年不遇的特大地震,震级高达里氏7.9级,造成近两万人丧生和约45亿美元的经济损失。作为新华社驻外记者,地震发生时我正在印度首都新德里、除有轻微震感外安然无恙。我想,驻在国发生这么大的灾害,无论如何也该去现场采访。果然,1月28日一早总社就打来电话:震后有关报道五花八门,真伪难辨,希望分社派记者到前方获取第一手资料。1月29日晚,我和中央电视台记者唐湘伟夫妇一起乘晚班飞机赶往古吉拉特第一大城市艾哈迈达巴德,开始了紧张而难忘的震区采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