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常听见有人评课说某人的这节课很有语文味。语文是什么味道的呢?引起了笔者的思考。语文是什么?叶圣陶先生说“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聚焦于语言文字的运用,和叶圣陶先生的观点不谋而合。由此,我们可以说语文味就是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得到很好提高的课堂渗透出来的气氛。语文教师应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课、简简单单教语文、用语文的方式教语文。怎样衡量一节课是否有语文味呢?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应该是把一切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作为核心理念,要在认真研读文本的基础上,共同解决主要是来自于学生的有价值的问题。让语文课充满语文味,语文老师就不能是半瓶醋、不能哗众取宠、不能目光短浅。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要有"语文味",这已是业内有识之士的共识。从教25年的我始终践行语文课的宗旨,深刻地体验到语文学科的性质所在。我以为语文课中的"语文味"的内容在于语言文字,而表象则在于读写的训练。读写训练是通过内现形象,感受意境,品评韵味等来感悟,体会语言的形式美、表达美,并通过朗读、比较、迁移、想象等训练途径把握语言表达形式特点及规律。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若干语言文字训练以及读写训练行之有效的方法,我以为在日常教学中应遵循践行,方能达到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之目的。一、层递法,掌握规律层递,是指语言文字训练的层次性和渐进性。教学中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企图揠苗助长,那么必将以失败告终。  相似文献   

4.
语感是在长期的、规范的语言运用和语言训练中养成的一种带有浓重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领会语言文字的能力,它在语文能力结构中,处于基础的、核心的地位。语感培养是语文教学的支点和中心任务。语文味的缺失虽表现众多,但共同点是教学中缺失了语文最重要、最关键、最核心的东西——语感训练。研究表明.人的语文素养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他的语感能力上,而语感能力又主要表现在语感品质上。因此,要使语文课弥漫语文味,须以语感训练为核心组织教学,并把教学的重点指向于学生语感品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6.
语文就是"语"和"文",就是语言文字的运用,就是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对语言的积累、感悟、理解、运用的能力、方法和习惯是语文核心素养最重要的内容。语文课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让语文课回归语文的本色,具有"真语文"味。笔者将从何谓真语文、何谓"真语文"味的课堂、如何使语文课有"真语文"味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7.
一、借助语文教材,精美章节引读 教材中的课文,一般是文质兼美之作。叶圣陶先生曾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因此,语文教学应以各种形式声情并茂地朗读,揣究文中准确的用词、生动的造句、巧妙的布局、感人的意境等,使文章的内容立体化、形象化,使其成为陶冶、感化受教育的熔炉,从而“入境始与亲”,把饱蘸思想感情的语言内化于学生心中,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增强思想感情教育。要达到这一目的,宜从精美章节中创设朗读,  相似文献   

8.
正有一次,听到一位比较风趣的语文教师调侃:"你看那些数学老师、物理老师多好啊,找他们补课的学生多了去了。同是文科的英语也比我们有‘钱’途。"确实,太多的家长和学生对理科的重视度大大超过了语文。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能只是一味地埋怨家长的薄识,其实,造成这样的一种社会现状,有些时候也可能是我们自己的责任。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应该感觉到幸福,因为,语文是一门人文的学科,我们可以借助语文课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和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这种深远的影响,是其  相似文献   

9.
现在,语文课的味道为何越来越淡了?我想,是因为当前的语文教学太过于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忽视了语文能力的培养;淡化语言文字训练,忽略了语文的工具性。为了防止语文课的缺失,  相似文献   

10.
课堂回放《第一次真好》教学实录师:(在柔和舒缓的背景音乐中)记得曾经有位诗人这样说过,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从自己的第一声啼哭声开始的,在别人的泪水中结束的,这中间的时光就叫幸福!而幸福的时光总是由许许多多的第一次组成的!第一次背起小书包走进学堂,第一次学有所成回报社会,第一次和自己最心爱的人携手迈进婚姻的殿堂,第一次真正静下心来享受天伦之乐.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多姿多彩!(背景音乐渐停)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周素珊的《第一次真好》,让我们同她一起感受、一起思考人生这个严肃而又重大的主题!哪两位同学先来把课文朗读一下,让我们来了解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好,已经有两位同学上台了.  相似文献   

11.
"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语文味"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不是一味的说教,而是要在引导学生构建语文知识的基础上,立足于学生的终身发展,突出语文素养的培养。富有"语文味"的课堂,学生能在诵读吟咏中品味语言,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升华、在读中体验,从语言文字中获得自身发展所需要的营养。一、激发学生兴趣,让语文多点"趣味"要想让语文课富有"语文味",得让学生喜欢语文,得让学生在课堂中大胆地去说、自主地去探究,饶  相似文献   

12.
著名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十年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却大多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的确,尽管我们的语文老师费尽心血辛勤执教,但所培养出来的学生,仍然是语文能力低下,这是无可非议的严重事实。所以,要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和写作能力,就需要扎扎实实地把小学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叶圣陶老先生早就说过:“语文课要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还说:“训练训练,分开来说,训是老师的事,练是学生的事。”  相似文献   

13.
语言文字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重视语言文字训练,借助语言文字训练,帮助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文语感,掌握语言文字运用规律,从而不断提升学生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语文味”指语文课要突出语文教学自身的特点.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要让学生通过语文实践.在把握语文这一最为重要的交际工具的同时.不断丰富自己的人文精神。那么,如何让“语文味”的清香弥漫课堂呢?陈钟梁教授说得好:语文课是美的.它潜伏在语言的深处。”“语文课要上得朴素、自然,向学生传递的是语言深处的美。”可见,我们应加强语言学习,回归语文教学本位,充分运用语言抓手.“抓”出课堂的“语文味”.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课堂上出现华而不实,注重形式,轻视文本的教风,提出注重语文课堂语言文字训练,注重语文教学中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训练中追求内容和形式上的不断更新,发挥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6.
徐茹 《文教资料》2011,(30):63-64
语文教学必须充满情感才是有生命力的。但语文教学仅做到“情浓”还不够,还要有浓浓的“语文味”。“语文味”是指由“语文”和“人文”共同调制出来的、语文课堂教学应有的“味”。语文教学应重视语文和人文的内涵,让语文教学情浓“味”更浓。  相似文献   

17.
高志勇 《教师》2008,(9):14-15
“语文味”的问题,是针对把语文课上成思想品德课、自然科学课等现象而提出的。虽然语文课与思想品德、天文地理或其他自然科学有关,但是,语文课决不是思想品德课、天文地理课和其他自然学科课,而是借助这些学科的相关内容对学生进行语文素养培养的课。我理解的所谓的语文味,就是围绕“语文”二字进行教学,就是对字、词、句、段、篇的理解,就是进行听、说、读、写、思的训练。  相似文献   

18.
编按 关于语言字的训练,曾经一度成为我国小学语教学研究的热点,然而随着语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特别是教育部颁发了新的《语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语素养”,强调语课程中的人性,“语言字训练”似乎正在淡出小学语课堂。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再来讨论“语言字训练”,似乎显得有些不舍时宜。但是仔细一想,又觉得在目前这种背景下重温当年开展的语言字训练的话题,似乎也有相当的现实意义。为此,我们特别邀请了杨再隋、吴忠豪、陈建先三位专家就此话题展开对话,或许我们对“训练”乃至语教学能有更为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著名教育专家成尚荣先生提出:“语文还要再语文一些,要以语文的方式进行语文教育。”其中这“再语文一些”,就是指“语文味”,即语文课所特有的个性和本色。而现在无论是平时学校里的教研课还是对外展示的公开课,教师对课堂模式的建构越来越多样,运用多媒体,采取各种教法让语文课堂精彩纷呈,越来越热闹,但我觉得这热闹的背后语文味却在渐渐消失。那么,语文课如何体现“语文味”呢?下面结合我上的几堂教研课来谈一谈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的语文基础”(2011版课程标准语)。所谓阅读教学的语言文中的运用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