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原型是分析心理学的理论基础,对文学、艺术创作、艺术批评等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而动画艺术本身的特质决定了它与原型关系更为直接。本文以《功夫熊猫》和《喜羊羊与灰太狼》为例,分析其在角色塑造和故事设计上的影视语言与原型理论的结合,为我国动画发展提供相关借鉴。  相似文献   

2.
《千年女优》是日本动画大师今敏的集大成作品,不仅将非线性叙事与日本的历史融合,还使用了高超的"今敏式"转场,在人物、细节上也运用了极具个人特色的电影手法。本文对《千年女优》所运用的影视艺术语言进行分析,并简要探讨今敏对动画的态度。  相似文献   

3.
随着数字媒体艺术的不断发展,艺术领域中各个门类的表现形式都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动画电影也从传统二维手绘后逐帧拍摄的方式逐步过渡到由CG (Computer Graphics)技术引领的数字动画。而在好莱坞人称"鬼才"的另类导演蒂姆·伯顿,他以个人独特的艺术视角热衷于传统定格动画的拍摄方式,用华丽而颓废的非主流哥特风格诠释童话故事,其四部动画作品《僵尸新娘》、《科学怪狗》、《圣诞夜惊魂》、《文森特》全是采用定格动画的方式呈现出来的。本文主要从三个部分进行论述,首先概述蒂姆·伯顿导演的个人经历与其动画风格的形成,其次论述了哥特元素在伯顿动画电影中的表现方式,最后分析了伯顿动画电影中的哥特元素所表达的深层次意蕴。  相似文献   

4.
尽管"跨界"这一概念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就已在西方出现,但其真正构成一种全球性的趋势与风潮却是在互联网、数字艺术以及各种新媒体艺术对工业化的设计产生影响之后.在这样的背景下,动画作为一种商业需求成为跨界设计的一个门类;同时,有更多的设计师参与到动画的"设计制作"中来.动画,作为一种艺术手法,为设计师带来了新的灵感;而各种类型的设计艺术也将其各自的风格特征带入到动画表现中.动画的表现形式产生了嬗变,其中的一些特征甚至已经影响到了传统意义上的影视动画.对于动画来说,美术风格与视听语言同样重要.因此,在论及表现形式时,这两方面的因素都需要考虑.本文对动画表现形式的分析也将始终围绕这两个重要的方面进行.1.糅合在所有设计门类中,平面设计对动画造型语言改变带来的影响最大,也最为深远.在美术风格方面,动画汲取了平面设计中视觉和知觉原理,开始将形状、色块等作为表现手段纳入风格之中;另一方面,平面设计对于构图和色彩的平衡感的追求也影响了动画的基本构图,以及"在动态中寻求视觉平衡"的视听语言特征.  相似文献   

5.
动画民族化的探索一直是中国动画发展的重要课题。人们反复研究、反复探索,试图寻找一种古典与现代相结合的表现模式。事实上,中国民族化的动画,绝不是简单地用三维展示一些水墨化的镜头,用动画的形式重现一下《三字经》、《百家姓》、《二十四孝》、《四大名著》等传统故事这么简单,而是要把动画形式上的时尚性、视觉元素的民族性、内涵与思想精神的传统性和语言运用上的国际性四位一体、综合运用,才能真正走向中国动画在世界舞台上的辉煌之路。  相似文献   

6.
暴力美学不仅在影视剧中得到广泛的运用,在动画这一分支中也得到了呈现.暴力美学并非一味表面上的暴力血腥,其更注重"内涵性",动画中的暴力美学并非一味地应该受到批判和扭曲的解读,动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合理的运用暴力美学对于动画有着一定的促进发展作用.以《大护法》为例,分析这部动画中的暴力美学的体现和应用,从艺术价值出发理性探讨其中形式表现和镜头含义,和对这部动画自主分级进行探讨,这对我国动画的形式和发展有着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央电视台品牌宣传广告《水墨篇》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水墨动画广告作品,它为我们水墨动画在广告作品中的运用,开创了全新的制作与设计理念。本文以《水墨篇》为例,通过对其艺术美感、图形符号、水墨动画新技术的运用等方面进行分析,旨在讨论水墨动画与电视广告如何更好地融合,并使其艺术与商业价值得到最大化的展现。  相似文献   

8.
赵翌  陈晓蕾 《新闻界》2007,(5):123-124
本文以“情景再现“为切入口,从固定镜头、运动镜头、动画影像等在《故宫》中的运用分析其如何通过影像语言来还原历史,并试图探讨“情景再现“这一表现方式在纪录片中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徐丽敏 《传媒》2021,(17):后插3-后插4
伴随现代技术革新,新媒体蓬勃发展起来,动画艺术迎来新的契机.新媒体与动画艺术水乳交融,前者创新了后者的表现形式,后者见证了前者的应用价值.在新媒体作用下,动画艺术以其独特表现力赢得了观众的青睐,展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新媒体动画艺术综合造型、动作、绘画等手段,展现出别具一格的艺术风貌,给人耳目一新的体验.由田园所著的《互联网背景下新媒体动画艺术的创新形式与发展趋势》一书立足新媒体基础理论,梳理了新媒体动画艺术的发展历史,总结归纳了新媒体动画艺术的基本特征,探讨了互联网背景下新媒体动画艺术的创新形式,展望了国内动画艺术的发展,为相关研究者提供了宝贵借鉴.  相似文献   

10.
刘彤 《传媒》2021,(5):28-31
回顾国产动画历史,"中国学派"不仅奠定了中国动画的艺术高度,也为中国动画人才队伍的构建、优化和提升做出了积极探索.与此同时,"中国学派"在商业性营销、电影语言运用、现实题材和全龄化故事讲述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也成为其遭受欧美动画挑战和国内影视观众诟病的主因.全方位认识"中国学派"在模仿中蹒跚学步、在包容中独辟蹊径、在融合中开创未来的创作历程,对当下动画专业开展人才培养具有很强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王勃 《出版广角》2014,(4):86-87
正名著《李尔王》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戏剧家和诗人威廉·莎士比亚的重要代表作品。《李尔王》也评凭借其出色的构造和情节打动了无数的观众和读者,使其在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李尔王》中,涉及了部分言语语用的基本点,在语言学视角下对《李尔王》中人物语言的运用进行解读,我们就可以真正理解"大师"莎士比亚那"同样的语言,不同的功能"的人物形象塑造技巧和语言运用的独特写作技巧,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李尔王》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李尔王》在莎士比亚整个戏剧创作  相似文献   

12.
程禹 《传媒》2014,(10)
正水墨动画是传统水墨画与动画相结合的产物,以动画的方式为静态的画面赋予了生命,是中国特有的动画艺术形式,也是世界动画史上的一大创举。它的出现使中国动画打破了长久以来"只进不出"的局面,为世界提供了中国式的动画体验。诞生与发展1960年,世界上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诞生了。这是中国动画、乃至中国艺术史上的一大创举。它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艺术碰撞的结果,将中国特有的传统艺术——水墨画引进了动画的创作之中,将两种艺术的优点集于一身。这部水墨动画一问世,中国水墨所特有的意境气氛和优雅灵动的画面感,以及那些来自于齐白石笔下的动物造型使整个动画片带上别样的艺术情调,打破  相似文献   

13.
谈起动画片,总能勾起许多人儿时的回忆。70后的人们可能会想起《铁壁阿童木》、《猫和老鼠》;80后的人们可能会想起《聪明的一休》、《变形金刚》等等。多数中国人的童年被各式各样的日美动画片所充实,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些国外商业动画的影响力在当时更胜于本土动画。可殊不知早在60年代,在艺术动画领域中国动画在世界动画史上也留下过浓墨重彩的一笔。那就是中国水墨动画。  相似文献   

14.
《秦时明月》是中国首部3D武侠动画,其制作的最大亮点就在于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动画进行了有机结合.利用数字技术将中国古典文学、哲学、建筑和传统艺术形式等诸多中国文化融合到动画作品中去,实现了现代数字技术与古代文化的艺术融合.而数字技术这一新技术在动画中的运用也使动画的审美体系发生了变革,数字动画带来的一系列审美创新也促使了中国动画创作风格逐渐由新世纪早期的借鉴国外回归民族化.  相似文献   

15.
数字媒体的普及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网络媒体逐渐代替了电视和影院的动画消费模式.李四达编写的《新媒体动画概论》一书,从媒体变迁的视角出发,以大量丰富的数据探索了传统动画终结的历史宿命和新媒体出现后动画的机遇.大量生动的插图以及实际案例展示让该书在众多有关媒体动画的书籍中脱颖而出.该书以明快清新的笔触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新媒体动画的范畴、特征以及类型,并且对新媒体动画的盈利模式以及产业链进行了介绍,提出了"新媒体动画"的概念,并分析其特点,认为新媒体动画是数字技术与传统动画的跨界产物."综合媒介""混搭"与"视觉多样性"是这种动画的突出特点.原创性、流行性、波普性和时代感是其基本特征.该书丰富了当前我国新媒体动画的理论和产业研究,而且对于动画的人才培养也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张熙芮 《视听》2016,(12):35-36
本文通过对2015年上映的英国动画《小羊肖恩》与国产动画《喜洋洋与灰太狼》的碰撞分析,浅析"落后"黏土动画对国产动画的羁绊和无法吸引真正儿童观众的原因,寻找导致国产动画不能"走出去"的真正原因,旨在为国产动画创作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文浅析《魁拔》从第一部到第二部的蜕变,总结《魁拔》的进步之处——场景和道具的设计更加多样,镜头语言成熟的运用,并分析了《魁拔》与其他国产动画相比之下,在影片定位与构架等方面的成功之处。同时,通过对比好莱坞动画,分析《魁拔》在人物设定等方面的欠缺,希望国产动画可以再创辉煌。  相似文献   

18.
动画是一门具有独特的魅力和感染力的艺术,同时是具有艺术、技术双重属性的综合艺术,传统动画电影片也曾经被称作美术片,当时的造型语言主要是绘画、木偶、剪纸、泥塑等美术方式.计算机出现后,电脑动画成为时代潮流.但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技术与艺术的博弈就从未间断过.如何在保留艺术性的同时融入技术性,从而达到艺术与技术的双赢,一直是理论界和业界追求的目标,本文以此为立足点对当今中国动画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正电视是一门综合的视听艺术,它是以画面为基本元素,与声音共同构成了电视语言。如今,电视节目的种类多种多样,而电视纪实作品又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种。电视纪实作品,又称为电视专题片,它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如果说新闻节目是电视台的支柱,那么,电视专题就是电视台的血肉。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一大批堪称艺术精品的电视纪实作品《沙与海》、《西藏的诱惑》、《最后的山神》、《藏北人家》和《望长城》已经冲出国门,并掀起了中国纪实作品的新运动。电视纪实作品中的声音主要包括语言、音乐和音响三部分,也叫做声音三要素,语言是用来表意的,音乐是表情的,音响是表真的,他们一同构成了丰富的声音世界。电视  相似文献   

20.
艺术审美来源于视听,但"视"主"听"次成为艺术史的主流;表现在动画艺术中,则是"配音"观念根深蒂固。动画既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手段,也是艺术的起点;动画既应包含"画",也要包含"听",二者结合才是完整动画艺术;迪斯尼动画艺术中"听"的主体地位的逐步确立,代表的是"艺术的延伸"过程。迪斯尼通过音乐、对白与音响主体性的营造,实现了动画声音的独立地位。迪斯尼动画音乐神秘与流行相结合、旋律优美、深入参与剧情,对白语调简洁、语词简单,音响与角色、场景高度融合:它们是迪斯尼动画声音范式的主要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