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认同在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双重态度模型理论为揭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形成的规律和特点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从信仰形成的认同机制看,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形成和确立同时存在外显认同和内隐认同两种机制。双重认同机制反映了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难度。深入探究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双重认同机制,可以增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是大学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形成同其它理想信念、道德品质的培养形成一样有着一定的规律。在新的历史时期里,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具有社会的制约性、与大学生的思想内部矛盾发展相统一性、与知、情、意、行相统一、与大学生个别特征相适应、长期性、复杂性、反复性等规律。充分探索、把握和利用这些规律,努力提高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的效率,为把新世纪的大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奠定坚定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信仰具有科学性、现实性、崇高性、健全性,是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主导信仰。大学生作为我国社会生活中最为活跃、最为敏感的群体,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社会生活中的每一次变化都会影响到他们的成长与发展,特别是信仰的变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与确立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通过搜集吉林省高校大学生信仰的数据,并对其进行认真整理分析,提出重新构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是大学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形成同其它理想信念、道德品质的培养形成一样有着一定的规律.在新的历史时期里,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具有社会的制约性、与大学生的思想内部矛盾发展相统一性、与知、情、意、行相统一、与大学生个别特征相适应、长期性、复杂性、反复性等规律.充分探索、把握和利用这些规律,努力提高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的效率,为把新世纪的大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奠定坚定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5.
关于青年大学生信仰教育生活化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思想政治教育对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终极人文关怀.当前青年大学生所表现出的信仰新特征意味着纯理论与逻辑相结合的信仰教育已经无法满足其思想观念发展变化的需要,对青年大学生非理性情感因素的关注使得信仰教育生活化的趋势不断增强.合理引导青年大学生主体意识、营造信仰教育情境、推进社会生活中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帮助青年大学生选择、形成和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是大学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形成同其它理想信念、道德品质的培养形成一样有着一定的规律。在新的历史时期里,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具有社会的制约性、与大学生的思想内部矛盾发展相统一性、与知、情、意,行相统一、与大学生个别特征相适应,长期性,复杂性,反复性等规律。充分探索、把握和利用这些规律,努力提高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的效率,为把新世纪的大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化,有纪律的公民奠定坚定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7.
信仰,作为人们对某种理论、学说、主义的信服和尊崇而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和活动指南,它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至关重要。大学生正处在科学信仰的形成时期,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认真分析他们的信仰状况,制定出明确的信仰教育对策,以其引导大学生逐步自觉地树立起科学的信仰。  相似文献   

8.
高校是大学生信仰养成的重要场所。大学生信仰教育的根本作为就在于引导学生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人的信仰主要地和直接地与其所生活的社会环境相关。环境因素影响的复杂性,要求在开展信仰教育过程中,重视对各种影响因素加以调控,使之向社会要求的方向发挥作用。大学生信仰教育既要遵从信仰的性质和特点,又要符合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规律,不断改进教育方法,拓宽教育途径,实现信仰教育的目的和效果。  相似文献   

9.
采用大学生精神信仰问卷和青少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对400名大学生进行测查,以考察大学生精神信仰的发展特点及其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大学生精神信仰的总体状况呈现出超自然信仰最强、实用信仰次之、社会信仰最弱的特点,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精神信仰的一些因子中存在显著的差异。(2)精神信仰与生活满意度存在一定的预测关系,精神信仰各个维度对不同领域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不同整体生活满意度的学生在神灵崇拜、政治信仰、民族主义、国家主义、金钱崇拜、社会信仰六个因子上均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施爱民 《教育与职业》2007,(17):168-169
本文分析了法律信仰形成的心理机制,提出高校法律教育应该遵行规律,通过正确定位高校法律教育目标,改进教学手段,提高吸引力,促使大学生产生法律感情,最终形成法律信仰.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对1100名藏族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藏族大学生精神信仰存在如下特点:藏族大学生社会信仰占优势,其次为超自然信仰,最后是实用信仰。藏族大学生二级信仰由高到低依次排列为生命崇拜、国家主义、民族主义、宗教信仰、政治信仰、家庭主义、家族崇拜、神灵崇拜和金钱崇拜。这说明藏族大学生更重视生命崇拜,金钱崇拜则处于次要地位。  相似文献   

12.
法律信仰的形成需要一系列的基础性观念为前提,这些观念主要有:对法律的信仰就是对人民意志的信仰、对真理的信仰;对法律的信仰也是对人们所珍视的平等、自由、人权、民主、正义等价值的信仰;法律信仰为公民监督国家权力,捍卫自身权利提供精神动力,也为公民个人享有幸福生活提供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13.
This study explored methodological challenges related to eliciting and assessing teachers’ beliefs about teaching cancer education. We aimed to develop reliable belief scales, a methodological innovation in the context of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ur (TPB), as single belief items are typically used as predictors for direct measures. The expectancy-value product proved useful for identifying categories of teachers’ beliefs about cancer education. Six reliable belief scales emerged, for example, control beliefs about external emotional and non-emotional inhibitors and internal facilitators. We also discuss methodological issues related to eliciting beliefs and forming reliable belief scales.  相似文献   

14.
四川省西北部的白马藏人是一支神秘而独特的族群,有着庞大而又芜杂的信仰体系。对四川省平武县白马乡厄里寨子的实地田野调查表明,白马人的信仰体系是建立在朴素的万物有灵论基础上的,是在当地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伴随着与外界自然环境的接触及联系而逐渐产生出的、具有地方性和民族特征的信仰体系。这种朴素主义下的信仰体系体现了该族群世界观的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梅葛的传承方式是口耳相传.传承形式可分为纯正传承型的与原始宗教信仰粘合在一起的毕摩的各种祭辞的传承;另一种是因时而变、融入生活,与世俗生活相结合的歌手演唱的创造型.史诗在展演与流传的口头程式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内在文法,而非书面文本的规范性.《梅葛》没有文字的记载,毕摩、歌手皆是靠耳听心记史诗的内容曲调,在各种展演场域反复演练,形成以传统为取向的“大脑文本”.  相似文献   

16.
从理论的维度来看,信仰作为道德生成的内在基础为个体道德提供精神支撑、价值尺度和恒久动力。从历史的维度来看,道德为获得神圣的价值根基往往自觉地趋向于信仰。从现实的维度来看,马克思主义信仰要切实发挥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指导作用,不仅应为大众提供精神生活层面上的“终级关怀”,而且应提供社会制度层面上的“次级关怀”,更应提供物质生活层面上的“初级关怀”。由此,必须把理想教育和信念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7.
本从心理学的角度阐述我国精神信仰的研究状况,指出心理学对精神信仰研究的比较少,精神信仰研究的内容局限于宗教,方法多采用定性研究,对精神信仰形成因素缺乏系统的研究。精神信仰研究滞后的主要原因是信仰操作概念难以界定和研究工具开发不足所致。同时指出,精神信仰研究的趋势是精神信仰概念的研究、测量工具的开发以及影响因素的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生命认同研究是时代的需要,是个体生命的呼唤。厘清马克思主义信仰与理想信念和宗教信仰的区别,弄清"三进"与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生命认同之间的关系,认真分析"三进"工作,从人类认识发展规律来理解大学生的信仰问题,可以使我们更好地开展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工作,提升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认同度,从而达到从生命层面和终极层面上认同马克思主义信仰。  相似文献   

19.
四川彝区传统的纠纷解决机制具有较高的权威性而为当地居民所接受,表面上,其权威性来源于德古、苏易个人的魅力和权威以及纠纷解决的过程和技术,但彝族家支共同体分享的伦理道德观、宗教信仰等社区价值以及共同的经济生活是其深层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