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德育本质上是一种理性的实践活动,而德育活动正是德育实践性特征的完美体现,是德育的重要载体之一。德育活动可创造性地分为参观型、服务型、知识型、组织型、娱乐型、生存型等六大类型,不同类型的德育活动发挥着各自不同的德育功能。针对目前活动德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发挥德育活动功能应注意从本质上把握德育活动的地位及其意义、有效促成学科德育与活动德育形成合力、严格把关德育活动的精致性和创新性、努力实现德育活动引导方式的科学化,如此才能充分发挥德育活动的德育功能,促进活动德育的健康发展,不断提高我国德育实效。  相似文献   

2.
学校教育是中小学实施德育总体工程的主体工程,各学校教学则是这个主体工程的主阵地,处于中心地位。由于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对德育在学校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影响了教学德育功能的发挥。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未来发展的需要,为培养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需要,有必要深入研究学科教学的德育功能,强化育人意识,研究学科教学德育渗透的原则和方法,搞好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的德育政策经历了探索与孕育、颁布与实施、深化与发展三个阶段。德育政策发展历程证明德育一直处于教育的核心位置,与思想政治的关系密不可分,实施途径主要是通过课堂手段。展望"十八大"后的德育,需要更加重视德育的地位,将德育与思想政治做到合理划界,确立德育的学科地位,促进德育教育的新一轮发展。  相似文献   

4.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他道出了教师的职责——传道是置于首位的.必须突出德育的地位。发展和探索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教学理念和手段,能促进教师德育水平的提高和学生的终身发展。科学地处理学科教学和德育的关系是关键。然而,为顺应科技发展,学生要掌握很多科学文化知识,势必占据学生更多时间,而要解决这个问题,进一步发展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工作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5.
多年来,受传统学科课程观念影响,在高职院校德育课程建设上,形成了较为狭义的学科德育课程观念,仅将之理解为直接学科德育课程,偏重直接学科德育课程建设,忽视其他渠道德育课程建设。存在着德育课程主渠道与辅渠道、稳定性与变化性的矛盾和德育课程结构及层次不清等问题。只有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德育课程综合性建设,才能更好地促进高职院校德育课程的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我们经过四年多的实践开拓和理论探索,对学科德育的地位与作用、基本特点、基本原则、基本程序等四个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现简要阐述于后,希望得到广大教师和专家们的指教。一学科德育的地位与作用从中小学生接受教育来源而言,有学校、家庭和社会三大渠道,但学校是主要渠道。学校德育能对家庭、社会的影响发生主导作用。从学校实施德育的途径而言,有各科教学、课外活动、团队活动、班级活动、学生会活动等。但无论从时间、空间上看,还是从重要性上看,学科德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渠道,这是客观事实。研究和实验表明,教学过程就…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现代学校道德教育途径的趋势及中国社会现实 ,从价值合理性与科学合理性两个角度 ,论述了中国德育途径的价值取向。结论是 :应在观念上确立间接德育在德育途径中的主体地位 ,同时应确保直接德育中国家统一规定的道德学科课程途径的方向性地位。  相似文献   

8.
学科德育作为学校德育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它对于学校德育的整体效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系统论的视角分析学科德育的内涵、特性以及结构和现行学科德育存在的问题,并试图用系统论的观点重建学科德育系统,对系统内部各要素进行统整优化,让德育效能发挥最大作用,从而促进学科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姜堰第二中学的乐学德育课程坚持从学生的天性出发,在问题导向、课程设计、践行落实、反馈评价等环节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采用社团德育、学科德育、活动德育及社会实践德育等多元样态,激发学生的乐学天性,促进学生愿学的内驱力,提高了学生的会学实践力,从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余华 《中学科技》2023,(5):42-44
<正>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可以使学生终身受益。自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被提出之后,学科教师开始从教材内容、课外教学资源等多个角度入手,挖掘德育元素,使德育教育和学科教育同步行进。在初中阶段地理课堂上,教师也应当重视德育的渗透,将地理学科教学与德育教学有机结合,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德育与智育的共同提升,落实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小学学科德育研究近年来一直备受关注,其论域包括:学科德育相关概念研究;学科德育与学科教育关系,学科德育地位、特点与价值,学科德育主体与方式等整体性研究;人文类、科学类、体艺类学科德育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德育等学科性研究;中小学学科德育现实性与建设性研究。学科德育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学科化研究有余,整体化研究不足;学段化研究丰富,一体化研究匮乏;实践性研究较多,理论化研究鲜见。  相似文献   

12.
学科教学的德育渗透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历史学科因其德育素材的具体性和生动性特点在其中占有独特的地位。中美两国的历史教育对此都比较重视,但由于社会制度和历史经历,特别是价值体系上存在较大的差异,两国中学历史学科的德育目标在内容、形式、着眼点等方面虽有相同之处。也有诸多的不同。本文从分析两国制订的历史《课程标准》的角度出发.就其中德育目标的内容和实施途径等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3.
素质教育并不是一个专门的教育学术语,但在我国却具有良好的纠正应试教育偏差的纠偏功能, 它要求高校德育课程按照教育本身的特点和功能进行设计与开发。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德育课程由于受传统学科课程观念的影响,形成了较为狭义的学科德育课程观念,即把德育课程仅仅理解为直接学科德育课程,较为重视直接学科德育课程建设,而忽视其他渠道德育课程建设,存在着德育课程主渠道与其他渠道之间的矛盾、德育课程稳定性与变化性的矛盾、德育课程结构和层次不清等问题。高校德育课程建设的基本思路是根据素质教育和教育改革和发展要求,树立一种大的德育课程观念,从直接学科德育课程、间接学科德育课程、活动德育课程、学校教育物质条件层面的隐性课程、组织制度层面的隐性课程、精神文化层面的隐性课程等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德育课程综合性建设,更好地促进高校德育课程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结合现代学校道德教育途径的趋势及中国社会现实,从价值合理性与科学合理性两个角度,论述了中国德育途径的价值取向。结论是:应在现念上确立间接德育在德育途径中的主体地位,同时应确保直接德育中国家统一规定的道德学科课程途径的方向性地位。  相似文献   

15.
付宁 《教育》2024,(7):30-32
<正>随着教育的全面发展,德育在学校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在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除了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还应关注学生的德育培养。然而,在当前的英语教育中,德育活动评价体系尚未完善,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可以确保德育实施的有效性。本文旨在探讨高中英语学科德育评价体系的构建策略。一、现状和问题尽管学校已经在英语教学中引入德育活动,但评价体系的缺乏使得德育活动的效果难以评估。  相似文献   

16.
基于推演式、深挖式和指导式研究,教师学科德育素养的内涵是在学科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渗透德育,制定学科德育目标,挖掘并组织学科德育内容,将其有效融合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从而促进学生认知与道德全面和谐发展所需要的知识、情感和行为的综合素养,主要由学科德育认知、学科德育情感和学科德育行为三方面构成。营造学科德育良好氛围,完善学科德育教培体系和鼓励教师自主专业发展是教师学科德育素养的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17.
学科德育,与学科常规教学不同,它要求学科教师在教学时,应从学科特点出发,有意识地把德育贯穿课堂教学之中,通过有效的手段和方法,自然地融合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使之与学科内容互相促进、相辅相成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科德育目标的实现,需要教师从个人素养、教学理念、教学设计各方面积极调整,在实践中和学科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18.
生物学科和技术在解决生态问题、资源困境、人与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等众多问题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有力地促进现代社会和谐文明的发展,生物教学已经日益呈现出主导学科的地位。生物教学的德育功能如何发挥,成为生物教师不可回避的课题。教师要善于用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善于发现德育的恰当时机,将德育进行得"润物细无声"。  相似文献   

19.
从思政课一体化到思政教育一体化,学科德育的开展有了新的要求。开展学科德育相关工作,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抓手,也是整体推进思政课程育人效果的必要方式。同时,学科德育还在落实课程标准新理念要求、实现学生全面成长和进步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要推动学科德育,必须在根本方向、落实方式、落实手段和评价方式上,采取针对性策略,以促进学科德育的高效实现。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我国中小学创建德育信息化平台提供了助力。利用"互联网+教育"在线平台,构建思想道德教育新课程,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补足正能量。运用"互联网+德育"在线平台,实现活动性德育和学科性德育的有机融合,开发德育校本课程、开展线上德育班会课、成立线上德育社团、开设线上德育咨询服务、应用"网上家长空间"平台为家长释疑解惑、设置网络"德育会客厅"等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创新学校活动性德育模式,促进学校德育工作高质量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