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很多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长期分开生活后,缺乏来自父母的亲情呵护和家庭教育,加上和父母、监护人、学校老师情感沟通不畅,使许多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造成亲情缺失,影响他们健全人格的形成和身心的健康发展.依据农村留守儿童的情感生活现状,分析亲情缺失所产生的问题,指出加强农村留守儿童亲情教育的重要性,最后提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亲情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福建省"留守孩"教育现状的调查   总被引:84,自引:0,他引:84  
“留守孩”是个特殊的儿童群体,他们的父母外出学习、经商、打二,把他们留在原住地交给亲人或老师照着,这部分儿童由于不能得到父母面对面的教育、关爱,身心发展受到一定的影响,在个性品质、行为习惯、学习成绩等方面受到的影响尤为明显。在调查访问中我们看到,大多数代养人的化素质较差,不能很好地教育留守孩,我们希望通过各种途径把科学的教育方法传递给代养人,以期对留守孩的成长给予更好的指导。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农村留守小学生便成为了一个特殊群体.由于缺少父母关爱和"隔代家庭教育"等因素影响,农村留守小学生亟需得到来自学校、老师和同学的情感关怀.  相似文献   

4.
薛鹏  龙大彬  何锋  莫胜华 《教师》2014,(27):23-23
"留守儿童"是社会对于父母外出务工后留守在家的孩子的一个新称呼,这是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快速发展的必然结果。由于湖南省桃江县武潭镇八一小学(以下简称"我校")是一所有700余名学生的农村寄宿制小学,在校留守儿童比例大,因此老师有更多的机会与他们交流。通过交流、分析、归纳,我们发现建温馨校园、当温心老师、做温情同学能有效地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有利于学校构建留守儿童新家。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采用自编的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调查表和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467名留守儿童和341名非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留守儿童在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过敏倾向和冲动倾向上与非留守儿童存在显著的差异(P<0.01),在学习焦虑和身体症状上与非留守儿童差异比较显著(P<0.05);是否与兄弟姐妹生活在一起、留守儿童的年级、代养人类型、父母外出时间长短、留守儿童的性别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有一定的预测作用(R2=0.382)。从而得出结论:留守儿童的整体心理健康状况低于非留守儿童;影响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的因素有:是否与兄弟姐妹生活在一起、年级、代养人类型、父母外出时间长短及性别。  相似文献   

6.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和城市化的产物。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导致农村留守儿童最大问题是亲情缺失带来的对关怀的迫切需求。通过对比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情感状况的深入调查了解,分析学生存在问题,发挥学校老师优势,探索“言教.身教、心教”三结合模式,探索农村留守儿童情感缺失移情于老师的方案。  相似文献   

7.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个性发展、情绪发展、人际交往以及行为等方面。留守儿童在个性发展上的问题主要表现为自卑、冷漠、世故、任性、冲动以及自制力差等;在情绪发展上,表现为情绪不稳定、易激怒、抑郁、焦虑、压抑、敌对等;人际交往方面,留守儿童的人际关系问题主要表现在对人冷漠、人际信任度低、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不愿意主动与人交往等。父母、监护人、监护类型、教养方式等都是影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加强父母与留守儿童的情感交流,重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等措施都能够有效促进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凸显,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日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所谓留守儿童通常指那些生活在农村,因父母外出务工而与祖辈或其他代养人生活在一起的儿童.[1]在人们的关注下,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心理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在此背景下,有人提出了针对留守儿童的特殊策略--"标签化"留守儿童,即划分出留守儿童群体,来标识留守儿童,甚至把留守儿童"标签化"为"问题儿童"来"对症下药".  相似文献   

9.
民工大军浩浩荡荡地进入城市,他们的子女有的随行,但更多的留在农村,一个特殊儿童群体——“留守儿童”出现了。这些孩子虽有祖辈、代养人或教师照料,但他们在缺少父母关爱的环境中,身心发展受到哪些影响?他们受教育的状况如何?怎样才能使他们得以健康成长?这一系列问题引起国内外有关人士的关注,也是引发本课题组开展调研的缘由。一、调查方法选择我校23班进行调查,发放了留守儿童教育现状调查研究表,调查资料显示:我校共有留守儿童604名。占学生总数的51.2%。二、调查结果分析调查结果分析如下:(一)代养人类别与文化程度代养人大多数为祖…  相似文献   

10.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反思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出现,引发了农民进城务工的持续高潮,随之而来,在农村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他们大多与其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父母的亲友一起生活.由于缺少了父母的亲情,已经引起了很多譬如隔代抚养.儿童心理健康以及代养人身心压力增大等严重问题,继而还可能影响我国农村基础教育失衡和义务教育的顺利实施.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力量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1.
留守儿童道德成长问题的心理社会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家庭教育的缺失是导致留守儿童道德成长问题的主要原因,作为影响这一过程的心理社会因素,亲子关系的失调,父母榜样作用的缺失和父母监控机制的弱化影响了留守儿童道德观念的获得、道德情感的发展以及道德行为的养成。解决留守儿童道德发展问题的现实途径在于充分利用农村现有的教育资源,扩展农村学校的道德教育与心理辅导功能。  相似文献   

12.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补充,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要相互配合,才能更好培养学生的完善人格。可是在广大农村中80%的孩子父母在外打工,给学校教育带来了很多困难和影响。这些被父母留守在家的孩子们大部分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领养或代养。这些隔代的家长们有的年迈,有的忙于农活,使得留守儿童在学业、亲情及心理上受到极大的影响。[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留守儿童道德成长问题的心理社会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家庭教育的缺席是导致留守儿童道德成长问题的主要原因,作为影响这一过程的心理社会因素,亲子关系的失谐、父母榜样作用的缺失和父母监控机制的弱化影响了留守儿童道德观念的获得,道德情感的发展以及道德行为的养成。解决留守儿童道德发展问题的现实途径在于充分利用农村现有的教育资源,扩展农村学校的道德教育与心理辅导功能。  相似文献   

14.
胡军 《班主任》2013,(8):42-43
作为一所农村学校,我班的留守儿童占了绝大部分,44名学生中,父母都不在身边的有18人,一方不在身边的也有22人。对于留守儿童的教育,常常令我头疼。去年,我班便发生了一起群殴事件。原因很简单,留守儿童小磊在网上与周边一所学校的男生起了言语冲突,周六时他便带了一帮同学(绝大部分为留守儿童)去狠狠“教训”了对方,后来还惊动了派出所。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  相似文献   

15.
隔代留守家庭儿童是需要更多关注的留守儿童群体。基于优势视角理论,文章对影响隔代留守家庭儿童社会适应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祖父母对儿童的关心与照顾、同龄群体是隔代留守儿童不可或缺的社会适应资源;朋友数量与朋友间的情感表达以及班级内同学对他们的非"标签化"相处对他们的社会适应起到了较大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势视角下社会工作介入隔代留守家庭儿童时应该对整个群体进行正面评价、老师对于隔代留守儿童不应过分关注、注意保持与隔代留守家庭儿童的"平等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前,对儿童的情感忽视已成为一个普遍问题,但因其难以判定,尚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部分儿童因缺乏足够的关注和及时的回应而形成了心理创伤,影响着他们健康成长。与非留守儿童相比,留守儿童往往面临更严重的情感忽视问题。情感忽视会使留守儿童出现情绪问题,缺乏安全感,引发不当行为,影响身心健康等。影响因素有家庭因素和学校因素,例如长期与父母分离、祖辈难以顾及他们的情感需求以及学校师资匮乏等。据此,从家庭、学校、政府和社区多方面提出干预建议,以期改善留守儿童的情感忽视情况。  相似文献   

17.
农村留守学生的成长与教育问题是当前农村社会转型期一个独特的社会问题。由于父母不在身边,他们缺乏父母关爱,隔代教育和代养教育也力不从心,很容易产生性格发展不健全、感情脆弱等问题。留守学生的教育需要老师和监护人的共同配合,齐抓共管,才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潘占明 《甘肃教育》2014,(24):21-21
正随着教育布局调整的实施,农村学校面临着寄宿制学生中留守儿童比列的增加。寄宿学生周一晚至周五都在学校一起学习、生活,与家长语言沟通和情感交流的时间显然少于走读学生。尤其是留守儿童即使是星期六、星期日也见不到父母,存在着严重的"亲情饥渴",容易造成心理问题。因此,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一、情感教育,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关爱和尊重留守儿童由于缺乏亲人的关心和爱护,小小年纪就离开父母独立生活。他们看到别的孩子有父母  相似文献   

19.
刘岳启  杜萍 《教育探索》2006,(11):42-43
江苏省是一个劳务输出大省,随着农村地区大批富余劳动力到外地经商、务工,出现了“留守少年”这一特殊群体。在缺少父母关爱的环境中,“留守少年”的身心发展、教育现状等问题备受关注。以江苏省北部五城市所辖农村地区为调查点,通过调查访问,发现父母监管的缺失、代养人无力起到教育作用、学校和社会关爱不够,是导致“留守少年”的心理性格不能健全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建议政府、学校、家庭和社区等各方面必须共同努力与配合,共同担负起教育“留守少年”的责任。  相似文献   

20.
父母出外打工的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缺乏亲子交流,处于代养的环境下,容易引发各种心理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努力,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