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卢梭在《爱弥儿》中反复强调"把儿童当作儿童"。他认为"在万物的秩序中,人类有它的地位;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它的地位:应当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对儿童应进行适应自然发展过程的"自然教育"。但实际情况是,"我们从来没有设身处地地揣摩过孩子的心理,我们不了解他们的思想,我们拿我们的思想当作他们的思想;而且,由于我们始终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去教育他们,所以,当我们把一系列的真理告诉他们的时候,也跟着在他们的头脑中灌入  相似文献   

2.
正不少教师在教育学生时总觉得他们什么都应该会,总不自觉地以成人的眼光来看待学生,以成人的标准来要求学生,以成人的高度来衡量学生,因此学生常常陷入达不到教师要求的苦恼中,而教师也会陷入对自身教育能力怀疑的深渊。其实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儿童期、青少年期,有其自然的发育与成熟的过程。"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他的地位:应当把成人看做成人,把孩子看做孩子。"卢梭的这句警世名言常常给我们以启迪和思考,我们应该用孩子的眼光洞察孩子的世界,用孩子的规则来处理孩子的问题和矛盾。  相似文献   

3.
卢梭说:“在万物的秩序中,人类有它的地位;在人类的秩序中,童年有它的地位;应当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教师要真正让教学走进学生的心灵,就不能把成人化的生活强加给学生,必须用学生的视角去认识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融入学生熟悉的生活,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拓展深化。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开发来自学生生活的人、事、物等各种资源,善于捕捉课堂学习过程中随机出现的学生资源,因地制宜,积极创造和利用课程资源,课堂教学就能生成别样的精彩。  相似文献   

4.
<正>我们发现,孩子可以用"混沌"这个词来描述。他们来到现实世界,需要通过与人、环境、物品的互动来找到路径,建立自己的秩序,也建构自己的认知,走出混沌。这个过程,最要紧的是孩子是自主的,他的行为在自己的掌控中,而不是成人的要求中。首先,他们需要一个有序的环境,学习体会其中的秩序,他的方式就是观察  相似文献   

5.
龙荣  覃静 《父母必读》2014,(4):54-54
正孩子不是成人的缩小版,所以,用药也不是成人药减半那么简单的事,有些成人药,孩子是绝对不能吃的!"孩子生病了,家里没有儿童专用药,就给他吃成人的药吧,减半就行!"这种做法可要不得。不能简单地把儿童看作成人的缩小体,儿童时期各个脏器都在发育过程中,特别是婴幼儿胃内酸度低于成人,口服药物的吸收与胃肠道生理特点有关,因此对药物吸收与成人不尽相同。成人药有些在说明书上会注明"不良反应尚不明确""尚  相似文献   

6.
在万物的秩序中,人类有人类的地位;在人生的秩序中。儿童有儿童的地位,必须把成人当成人看待,把儿童当儿童看待。  相似文献   

7.
眼下,教育界有一句时髦的话:“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教育把它作为一种理念来激励自己,把它作为一种理想来追求,这未尝不可,但如果把它作为一条评价标准而一味责怪老师,那就有悖于事实了。事实上,老师的教育不是万能的。  相似文献   

8.
巴班斯基运用系统的、辩证的方法考察教学过程,用整体性观点把教学过程看作是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各个部分组成的有机整体,提出了教学最优化理论。这种理论及其实践对研究成人教学理论、探讨成人教学改革都是值得借鉴的。二、质量标准与时间标准是成人教学最基本和主要的参照标准。巴班斯基在阐述其最优化思想时说:“在现阶段,教学过程最优化是按教学效果和时间耗费这两个准则来实施的。”长期以来,成人教学只讲比较笼统的教学目的,而对教学过程的优劣程度则没有明确的评价标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比  相似文献   

9.
爱的感悟     
正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把爱孩子看作是一个教师最重要的品德。他说:"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爱心奉献给他们。"转眼间,我已经做了八年的幼儿园教师,我不断地在思索:到底什么是爱?什么是爱孩子?回想八年来日复一日平凡而又简单的生活,我对"爱"有了更深层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江峰 《教育学报》2013,9(3):3-12
只有澄清价值关系、揭示价值秩序,多元价值观才是不仅可以坚持且能得到辩护的价值立场,也才能提出针对具体实践事务的评价标准。康德确立人格价值在目的王国中的绝对价值之地位,实际上是提供了一个认识价值秩序的制高点。但其方法是以回避实质价值及其秩序问题为代价的,其人格学说要求在使人成人的意义上把自主和独立作为教育的先决条件和必经之路、把德行作为教育的最高目的来看待。舍勒用现象学方法透视价值秩序,也肯定了人格价值是绝对价值。其人格学说要求把人格理解为行为中枢、爱的中枢、理解为人的价值本质。这个学说也揭示了教育中的恶性竞争、价值欺罔、人格扭曲是如何发生的。它要求看到一切教育都建基于并始终伴随着价值感的培育,而价值感的形成过程正是人格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1.
黄四林 《中国德育》2014,(18):66-67
正新学期伊始,有记者做了调查,有八成孩子明确表示,希望能当班干部,哪怕是一名组长或科代表也好。有家长说:"刚开学,我发现儿子回到家老是无精打采的,甚至有时连作业都不愿意做,细问之下,原来他被‘罢官’了。"为了让孩子"当官",有的家长不惜放下身段为孩子"跑官",请客,送礼。有人认为学生想当班干部会导致"名利心太重""唯利是图""滋生权力欲"等不良倾向或行为。其实,这完全是以成人的心态和道德标准来评价孩子的选择,把孩子成  相似文献   

12.
“学校风气”是一个相对模糊的、而不是一个严格的概念,学者们对它有各种不同的理解。有的人把它看成是学校这一组织内部成人之间的关系;有人把它理解为学校的秩序、纪律;还有人把学生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种族等方面的变量作为衡量学校风气的一种标志;也有人把学生的个性及学校的特点作为衡量学校风气的参量。教育社会学  相似文献   

13.
初中学生处于儿童到青年的过渡期,具有半儿童、半成人的心理。他们开始把自己看作是"成人",而且处处力求证明自己是"成人",不愿再与孩子为伍。在班集体活动中,极尽所能独立去完成集体分配的任务。开始有自己的主见,能用批判的态度对待一切客观事物,忌讳老师和家长在众人面前说自己的"短  相似文献   

14.
记忆中有这样一则公益广告:用素描的方式对比显示了孩子与成人的不同,比如孩子吃饭用的是小碗,饭量也很小;成人则用大碗,饭量也大……最后的画面是一个父亲的大手拉着孩子的小手,父亲微微低下头,一高一低两个身影离我们远去。留给我们的启示是:孩子的世界与成人的世界不同,莫以我们的眼光和标准去要求孩子。我们的教育又何尝不是这样?我们教师从文本里看到的或者文本想反映的东西果真是孩子所需要的吗?你  相似文献   

15.
近日,读罢台湾作家龙应台的杂文《孩子,你慢慢来》,我久久不能平静。"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这灵动的文字,仿佛使我看到了一个孩童的笑容——那是因为安静中的等待而邂逅的灿烂笑容。法国思想家、教育家卢梭曾经说过:"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秩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意大利著名教育家罗里斯·马拉  相似文献   

16.
语言交际是一个由交际双方共同进行的对等的活动,说话人按听话人的理解能力来说话。听话人也按说话人的表达意图来听话,交际活动才能顺畅进行。但成人——孩子的交际活动,实际上是一种倾斜的活动。首先,参加交际双方的年龄、知识、心理、能力是不对等的。孩子童心纯真,用一颗赤子之心来交谈;而成人阅历丰富,用理智来对待这种交谈。其次,交际双方的交谈目的也是不对等的。成人和孩子说话,可能是要教育、管束孩子;而孩子找成人说话,多半是表达思想,倾诉感情。即孩子要的是沟通,而不是管教。由于这两方面的不对等,成人的言语行为和孩子的言语行为容易发生“错位”。常见的情况有: 1.成人的回答和孩子提问的动机不合。比如,孩子问:“火车跑得很快是吗?”大部分父母都会抓住这个时机,讲授蒸汽机、内燃机和速度之类的知识。这  相似文献   

17.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杆秤去评价是非曲直,孩子的心里也有,他们用它来衡量同学在自己心中的地位。谁的砝码越重,谁就越受欢迎。如果学生间的评价始终被一些功利性的标准左右着,这对很多学生来说,太不公平了!  相似文献   

18.
曾经看到这样一个故事:爸爸去学校接孩子,问:"最近数学学到什么地方了?"儿子回答":在学三角函数。"说完,孩子像突然想起什么似的,问:"爸爸,三角函数它有什么用啊?"孩子的问题一下子把爸爸给问懵了……也许在孩子提问之前,爸爸从未用"三角函数"来解决过任何生活中问题。阅读之后我也陷入了思考:我们现在所创设的数学课堂,到底有多少知识是联系生活实际的呢?孩子在课堂上学到了  相似文献   

19.
在运用教育原则的教学中,教育行为比任何高明理论的说教更有效,它还要靠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在每一个教育环节来变通,在具体实施中做出不同的诠释.教育者,要用充满炽热之爱的"上善之水"把孩子们身上缺点之"坚冰"融化,把落后的孩子拉上来,永远也不是用近乎逼迫的"爱"把孩子们推下去.有"亲其师信其道"的道理,更需要每一位教育者用心、用爱、用智慧来身体力行.  相似文献   

20.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杆秤去评价是非曲直,孩子的心里也有,他们用它来衡量同学在自己心中的地位.谁的砝码越重,谁就越受欢迎.如果学生间的评价始终被一些功利性的标准左右着,这对很多学生来说,太不公平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