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兰台内外》2015,(2):1
为贯彻落实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电子文件管理暂行办法》和国家档案局颁布的《电子档案移交与接收办法》,总结交流去年以来开展文书类电子档案移交与接收试点工作经验,对省直单位全面开展电子档案移交与接收工作进行动员部署,4月21日,吉林省省直机关电子档案移交与接收工作推进会在长春市召开,省档案局副局长穆占一出席会议并讲话,省直机关进馆单位档案部门负责人及专(兼)职档案工作人员近200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2.
日前,江西省档案局下发《关于开展电子档案移交接收工作并下达2013年接收计划的通知》,同时专门召开会议部署电子档案移交接收工作,要求自2013年起开展到期电子档案接收工作,并到各移交计划单位现场技术指导。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省委组织部、省地税局等40家省直单位列入了2013年度电子档案移交计划。  相似文献   

3.
信息快递     
《湖北档案》2007,(3):47-48
3月8日,咸宁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联合下发《关于向市档案馆移交国家级、省级集体荣誉档案和礼品档案的通知》。通知要求,市直各单位对于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形成的各种荣誉档案和礼品档案,要不折不扣、完整安全地向市档案馆移交。市直各单位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好荣誉档案、礼品档案的移交工作。通知规定,对于荣获国家级、省级集体的荣誉档案、礼品档案,各单位要精心组织,指派专人负责做好登记、整理、移交工作。在如实填写《登记表》的基础上,要将集体荣誉档案和礼品档案实物与《登记表》一并于5月20前移交市档案馆。对于2006年后形成的国家级、省级荣誉档案和礼品档案,先由各单位档案室进行登记整理后,于次年档案工作年度检查时,移交市档案馆。  相似文献   

4.
全面了解我国档案移交接收的现状,可以为健全档案移交接收制度体系和完善相关规定要求提供现实依据。2021年4月,课题组对全国各级综合档案馆的档案移交接收情况进行问卷调查,从移交接收的范围、时间、流程、责任主体、电子档案移交接收等方面了解现状。调查发现上述几个方面的移交接收工作均存在一定的不足或困难,建议在制度构建与完善过程中明确档案移交接收范围划定新思路,建立移交时间的一致性规定和灵活机动机制,明确相关业务主体的权责关系,加强移交接收工作执法检查,强化电子档案移交接收工作。  相似文献   

5.
颜野 《云南档案》2015,(2):15-17
<正>电子档案是数字档案馆建设的核心内容,在大数据时代,实现电子档案规范管理和移交与接收,是档案工作发展的基本要求。我省《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推进数字档案馆(室)建设,实现电子文件归档管理和及时移交",明确将电子档案管理及移交作为新形势下全省档案工作的重要任务。电子档案规范移交与接收工作作为档案工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本市各单位已建成或正在新建0A系统及业务管理系统,产生了大量的电子文件,对这些电子文件应早日明确其移交进馆与接收的范围,以防止其流失。对此,“电子档案的移交与接收进馆研究”课题组围绕电子文件归档管理现状,档案馆接收电子档案所面临的问题,建立电子档案移交接收制度、电子档案的接收范围、种类和数据格式以及电子档案的移交接收方法和手段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近日,国家档案局印发了《电子档案移交与接收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对电子档案移交与接收工作中涉及的单位职责、移交范围、移交时间、移交的基本要求、移交与接收的方式、移交与接收的流程、接收及其保存管理的基本要求等作出了明确规定。该《办法》是2009年两办发布《电子文件管理暂行办法》后,国家行政管理部门就电子文件、电子档案规范化管理制定发布的又一个重要规章,标志着在信息化发展较快的地区,已经产生一定数量电子档案的部门和  相似文献   

8.
王哲 《北京档案》2023,(1):30-32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档案形态发生了重大变化,原生电子档案代替纸质档案已是大势所趋,给档案移交与接收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该文指出了电子档案移交与接收的时代动因,分析了建设工程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接收存在的差异与难点,结合国内城市相关案例,从不同维度探究建设工程电子档案移交与接收模式,以博采众长,启迪实践。  相似文献   

9.
韩李敏 《浙江档案》2022,(10):44-45
电子档案移交与接收是电子档案管理的重要环节。对电子档案移交接收的操作规程实行规范化和标准化,不仅有助于提高电子档案质量,更为确保电子档案法律效力建立了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0.
近日,麻城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开展全市档案工作检查的通知》及《关于印发〈麻城市档案馆档案接收标准〉的通知》。  相似文献   

11.
2012年8月《电子档案移交与接收办法》的出台,电子档案的规范化移交不断受到重视,本文基于电子档案的特点,明确电子档案移交的难点和问题,对电子档案的移交工作提出建议,保证电子档案来源可靠、管理可信、长期可用。  相似文献   

12.
<正>根据国家有关电子档案接收和长期保存系统建设试点项目工作要求,日前,上海市国家税务局、市地方税务局将本单位2009年—2010年形成的文书类永久电子档案以光盘方式向市档案馆进行了移交。这标志着上海市档案馆首批电子档案移交与接收试点工作圆满完成,同时全市范围内的电子档案移交与接收工作将全面启动。  相似文献   

13.
6月18日,昭通市政府办印发《昭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昭通市电子公文归档与管理实施意见的通知》,转发了由昭通市档案局、昭通市国家保密局、昭通市政府信息产业办公室制定的《昭通市电子公文归档与管理实施意见》,提出了全市电子公文归档的适用范围和标准,就电子公文的管理、收集、归档、存储、移交和接收、保管和利用、保密管理、销毁和统计等工作提出了意见和要求,以规范全市电子公文归档与管理,保障归档电子公文安全有效地存储与利用。  相似文献   

14.
刘璐 《中国档案》2023,(3):30-31
档案法规定“电子档案应当来源可靠、程序规范、要素合规”。其中“程序规范”就是要对电子档案管理的全流程进行科学管理,包括建立规范的管理流程,通过详细的过程元数据来记录和审计,并以相关计算机管理系统进行支持。电子档案的移交接收作为电子档案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有必要制定相关标准规范对其进行规范化管理。编制背景当前电子档案移交接收所依据的标准规范主要是国家档案局于2012年8月印发的《电子档案移交与接收办法》。  相似文献   

15.
<正>为推进全省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确保国家档案资源的齐全完整,近日,中共四川省委办公厅、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档案"双套制"移交与接收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强调,做好档案"双套制"移交与接收工作是档案工作适应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落实国家档案信息化战略总  相似文献   

16.
<正>近日,四川省档案馆档案资源建设暨鉴定工作培训会在雅安举办。省档案馆副馆长张辉华出席并讲话。参训学员认真学习了《中共四川省委办公厅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档案"双套制"移交与接收工作的通知》《四川省档案局关于做好档案"双套制"移交与接收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以及档案资源建设与档案  相似文献   

17.
为贯彻落实国家档案局《电子档案移交与接收办法》等文件要求,解决前端业务系统与后端档案平台的连接交互及前端系统电子文件归档问题,以便更好地保存数字档案资源,实现电子档案信息按权限共享利用,对分散于各处、存储于前端系统中的数据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并集成数字档案馆(室)建设,近年来,华南农业大学对此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8.
《中国档案》2003,(12):9-11
(续上期)9归档电子文件的移交、接收与保管9.1移交、接收与保管要求对归档电子文件,应按有关规定进行认真检验。在检验合格后将其如期移交至档案馆等档案保管部门,进行集中保管。在已联网的情况下,归档电子文件的移交和接收工作可在网络上进行,但仍需履行相应的手续。9.2移交、接收检验9.2.1文件形成单位在移交电子文件之前,档案保管部门在接收电子文件之前,均应对归档的每套载体及其技术环境进行检验,合格率达到100%时方可进行交接。9.2.2检验项目如下:———载体有无划痕,是否清洁;———有无病毒;———核实归档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  相似文献   

19.
长海县档案馆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档案接收工作,实行档案接收反馈制度,收到较好效果.一是对众多档案移交单位做出计划,制定详细的移交时间表,防止一拥而进,应接不暇;二是在档案移交前,召开会议,下发通知,提出要求;三是在原档案交接程序上,又增加两名监交人;四是重新设制了《档案交接书》;五是对档案接收人提出了严格要求,掌握标准,依法办事,对接收的档案必须严格按交接程序操作,特别是对没有定升级和定升级超过五年以上单位所交的档案,做到逐卷、逐页翻阅,仔细认真地进行检查,防止不合格档案入馆.  相似文献   

20.
<正>根据中央、云南省委关于机构改革相关文件精神,云南省档案馆以抓好涉改单位档案的接收工作为契机,加强档案资源建设。为确保档案顺利移交接收进馆,省档案馆接收整理处一方面主动上门及时沟通,对未归档的各类档案整理进行"零距离"的接收工作业务指导;另一方面积极接收涉改单位档案,并严把进馆质量关,对移交进馆的档案认真进行检查,逐卷、逐件、逐条清点核对,发现问题及时调整,使接收进馆的纸质档案和电子目录符合规范,确保进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