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微”教育     
●有教无类——不分宗教,不分民族,不分性别,不分地域,不分老幼,每个人都能平等接受教育。因材施教——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兴趣特长,可以选择不同的学校,接受不同的教育。学校要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终身学习——所有的人都需要一辈子学习,哪怕你是博士毕业,哪怕你已经是教授。人要活到老,学到老,不断地充实和完善自己。人人成才——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  相似文献   

2.
有教无类——不分宗教,不分民族,不分性别,不分地域,不分老幼,每个人都能平等接受教育。因材施教——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兴趣特长,可以选择不同的学校,接受不同的教育。学校要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终身学习——所有的人都需要一辈子学习,哪怕你是博士毕业,哪怕你已经是教授。人要活到老,学到  相似文献   

3.
"认识你自己"这一永恒的哲学命题,从深层次上揭示了人不能真正认识"自己" ,便不能很好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更无法很好地完善自身,追求自身的幸福,并由此陷入人性的异化、自由性的缺失、自我认同性的混乱和现实性的失衡等教育现代性的危机中 .通过"认识你自己"提升教育的生命色彩,超越教育的生态困境,并最终获得教育幸福.  相似文献   

4.
言论五则     
《今日教育》2013,(4):9
这就是我的中国教育梦!——3月7日,教育部部长袁贵仁道出了自己的中国教育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终身学习、人人成才。"有教无类——不分宗教,不分民族,不分性别,不分地域,不分老幼,每个人都能平等接受教育。因材施教——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兴趣特长,可以选择不同的学校,接受不同的教育。学校要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终身学习——着手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实现"学有所教"的目标任务。人人成才——让每个孩子  相似文献   

5.
<正>信任人的可塑性,敬畏教育的力量,是教育工作者的安身立命之本。"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这适用于学生,也同样适用于班主任。在职前班主任教育体系严重欠缺、职后班主任教育质量亟待提升的背景下,唤醒班主任的学习意识,提升班主任的学习力,是班主任专业发展的必然需要。  相似文献   

6.
今日教育的"失范"就在于"目中无人",失去了自己的世界与地位,成了社会的附庸和工具.因而应重新思考人与教育的关系,让"教育:成为你自己".第一,教育应该成为"它自己"即教育自身的"解放";第二,教育的价值就在于使人"成为你自己".  相似文献   

7.
周如俊 《教书育人》2011,(13):17-18
当前,教师工作中最缺少的是什么?最近读了徐吉志老师的文章《校长要努力成为"你自己"》,对此问题有了新思考。在如今教育创新的年代,教育新理念、教学新模式等不断涌现,一些校长在借鉴学习忙忙碌碌中,逐渐没有了自己的思想,泯灭了自己的个性,丧失了工作的真情。为此,校长要努力成为"你  相似文献   

8.
<正>格局是指眼光、胸襟、胆识等心理要素构成的内在布局。对于教育来说,每个教育人的格局大了,教育事业发展的格局才会大,未来的路才能宽。教育人的大格局,一定是坚持教育的大方向,秉持教育的大胸襟,坚定教育的大信念,做出教育的大作为。一、大格局要有大方向,在目标任务上坚持高点定位怀有一个高目标,意味着从一开始你就知道自己的目的地在哪里,以及自己现在在哪里。教育关乎  相似文献   

9.
一、关于微课"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微课这一教学方法,特别适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自主学习的价值有如下说明: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自学,尤其是在帮助下自学,在任何教育体系中,都具有  相似文献   

10.
自我评价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最终目标都是引导学生自我评价,自主教育。在小学阶段,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自主评价自己的学习状态,从而形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让学生认识自己的处事方式,从而能团结他人,更和谐融洽地与人相处;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的个性特点,学会适应,尝试着完善自己的性格。引导学生及时、中肯地自我评价,指引行为,使自己在小学的学习生活中更加快乐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1.
自我认识的回归与教育之哲学本性的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的哲学活动出发,阐明自我认识的回归作为教育的哲学本性。近现代以来,教育越来越多地偏离了应有的哲学本性,我们需要不断地甄定教育的使命,以人的自我认识的完善作为教育的根本目标。今天,教育越来越多地成为碎片化的存在,一点点补缀人的生命,导致生命意义的迷失,我们需要重申教育的哲学品性,以自我认识的生长超越碎片化的教育。  相似文献   

12.
向导演学习     
看书、看电影、看电视等很多时候,会觉得不搞教育的人有时比搞教育的人懂"教育",而搞教育的人要经常质疑一下自己,向不从事教育工作却以其他方式实实在在影响人的人多学习一下,才能真正懂教育,比如导演:吕克·贝松(法国电影导演):孩子们还没有完全找到自己,他们总是在寻找"食物"。所以当你谈到种族歧视,谈到人和人之间的不同,当你谈到大  相似文献   

13.
单中惠 《教育》2013,(10):64
对于整个学校教育系统来说作为"基础教育"的中小学教育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教育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教育在西方国家乃至世界上许多国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由前法国财政部长、时任欧洲联盟主席德洛尔担任主席的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题为《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中指出"基础教育是必不可少的‘走向生活的通行证’,它使享受这一教育的人能够选择自己将要从事的职业,参与建设集体的未来和继续学习。"在这个意义上,外国中小学教育问题史研究是教育界一个重要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4.
薛定稷 《上海教育》2007,(6B):10-11
教育信息化的部署需要有一定的规范和标准,哪怕是暂时还没有核心技术的行政性标准。 一种教学方式和手段不可能适合每一个教学环境,我们要追求为教学服务的实际效果,常常问自己为什么要用这些设备? 最重要的是建立教育专网内教育教学资源体系和机制,真正做到教育业务活动能迅速、方便地找到需要的资源,真正做到教师、学生在网络教学活动中自动提供资源。[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15,(87):170-171
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心理学发现之一是"自我意象",这种自我意象就是"我属于哪种人"的自我观念,建立在对自身的认知和评价基础上,简言之,你把自己想象成什么样的人,你就会按照这个标准行事,你就会成为怎样的人。职业学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人",有良好习惯的人,有一技之长的人,对社会有用的人,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意象无疑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进而实现全面发展的途径之一。在教育实践中,学者发现正确运用"赏识"教育,让学生沐浴在"赏识"阳光中,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意象。  相似文献   

16.
《辅导员》2014,(36)
正广东省广州开发区第一小学校长郭云海:教育的最高境界即提升生命,而教育者的最高境界是当学生生命的"牧者"而不是拉动学生的"纤夫"学生的学习最后发生在学习者自己的头脑中,教育建筑在人的潜能发挥的基础之上因此,教育行为的本质应该是推动、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它既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理念,其深层意义是以生命为本人具有发展的无限可能性,教育应该充分发挥人的潜能;人具有学习的天性,教育的功能在于顺应、保护和依托人的天性;人具有发展的需要,人渴望实现自己的价值;尊重、信任和爱是教育成功的秘诀。  相似文献   

17.
高瞻远瞩     
吸引了全世界眼球的党的十七大已经胜利闭幕,但胡总书记在报告中强调的: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使"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要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至今仍回响在耳际,这是高瞻远瞩的盛世宏论。  相似文献   

18.
嗨,微起来吧     
"微团"召我去战斗经过几次"微会议"后,我忐忑的心平静了,因为倡导者彭校并没有给我们定下什么大的目标和条条框框,我们也逐渐领略了团队的"微"精神。一向不喜欢读教育类书籍的我喜欢上了彭校给我推荐的《全美优秀教师快乐学习课》,我还在办公室主动推荐给"非团队"老师,希望他们能分享其中的"乐教"精神。我重新开通了教育博客,开始记录教育中的点点滴滴。"哪怕写一句都可以,只要是你的真实感受。"彭校总是鼓励我们,还亲自指导我们如何写"微文章",并用"小纸条"的温馨方式为我们加油,驱逐我们身上的惰性。我每天晚上开始关注我们团队的文章,甚至更广阔的教育博客,从他们身上吸取正能量,改变自己的  相似文献   

19.
早在197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秘书处成员保罗.朗格朗就在他的《终身教育导论》中阐述:“终身教育是一个人从出生到坟墓所受到的各种教育的总和”。我国的《教育法》提出要“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随着数十年的社会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提升,终身教育已经深深扎根于各级各类教育的实践之中,成为一个适应时代发展,贯穿于人一生的、面向社会开放的、面向未来发展的崭新制度和体系。学校教育应该是人一生中所经历的最为系统的教育,是系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和技能的阶段。从这一角度来说,学校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  相似文献   

20.
根据当代大学生的特点,激发起学生学习内在的欲望和激情,激发学习动机,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与创新能力,构建起一个"激发教育"实施效果评价模型,对实施结果做出客观、科学、准确、全面的评价,以提高、完善和改进"激发教育"实施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