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十分注重学生的口语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从教材的第三册开始,就安排了"默读课文""复述课文""口语交际""想想说说""讲故事"等说话训练。这些说话训练的内容由简单到复杂编排,形式多样,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凭借这些内容进行口语训练,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在课前、课中、课后这三个时段充分利用教材  相似文献   

2.
一、内容设计要科学有序农村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由于阅历浅、见识少、心理素质差等原因,大多数存在语言交流生硬、简单和口头表达能力跟不上思维能力等问题。根据这一实际,我在口语教学内容安排上力求科学合理,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实际,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循序渐进,将口语教学划分为五个阶段,提出不同的目标和要求。第一阶段:提高认识、培养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前提。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关键是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主动表达。教学中可引用理论说明口才的重要性,也可列举古今中外能言善辩者驰骋政坛而声震天下、扭转乾坤的实例;还可…  相似文献   

3.
分段训练是小学阅读教学的训练重点之一。教材遵循学生认识事物和学习语文的规律,从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安排了训练内容。教学时,要按照教材的安排,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  相似文献   

4.
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们对口语交际不太重视,导致学生也忽略了这一训练内容,所以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逐渐弱化。笔者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阐述了口语交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1.要在训练时明确要求;2.练习时要有梯度,做到循序渐进;3.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可以助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呈现出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精彩。  相似文献   

5.
《小学教学参考》2011,(2):79-79
口语交际是最基本的语言信息交流手段。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对于小学生应该把握四个度。 一、循序渐进的梯度 口语训练要从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特点出发,根据从易到难,从基本到综合,从一般到特殊的规律循序渐进,训练的过程要呈梯度渐进。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英语口语发展水平提出了具体明确的目标,并把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目标要求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分析了农村中学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打破常规、更新观念,从口语训练形式多样化、训练内容循序渐进以及训练评价等方面切实做好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工作。  相似文献   

7.
一、设立“两课一评”“两课”,指每周一节口语指导课(占用语文课时,并列入课程表),一节口语活动课(安排在课外活动时间);“一评”,指课前5分钟的口语评论。口语指导课是针对过去的口语训练缺乏系统的指导而设立的。根据学生的实际,要求学生经过6年的系统训练,要达到在5分钟内运用普通话说出300~500字的完整、通顺的内容。口语指导的内容根据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来确定。指导课一般采用教师示范→学生尝试练习→教师指导→学生再练习;尝试练习→示范指导→深入练习两种模式。口语活动课在于让学生运用口语指导课上学到的知识进行口语实践…  相似文献   

8.
莫纪梅 《教师》2014,(31):51-51
正一、语文课内强化训练(1)在口语交际课上进行口语交际训练。要让学生获得完整的系统的口语交际能力,就必须在语文课内安排一定数量的课时,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专题训练,从倾听到表达、从口头语言到体态语言,按部就班,逐步推进。这是学生获取口语交际知识和培养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途径。(2)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口语交际训练。口语交际训练仅仅依靠几节口语交际课远远不够,应该贯穿在语言教学的始终。阅读教学过程的实质是教师、文本、学生三者互动的过程,是师与生、生与生进行学习交往的过程。因此,充分重视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口  相似文献   

9.
对于平面几何,教材安排内容是由简单到复杂、有序安排的,教师在安排学习内容时,要有目的地循序渐进,从观察到动手操作实践,符合学生已有的经验、心理发展规律以及所学内容的特点,在不断的观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中,  相似文献   

10.
高职院校的管理类专业的语言艺术类课程,应该根据高职生口语交流能力的实际和高职人才培养规格进行课程定位和设计。课程可以定位为口语交流能力训练。总体思路,一是以技能训练为主、理论讲授为辅;二是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组织为辅;三是在内容安排上以应该掌握的技能为主,以根据学生实际灵活调整为辅。主体内容应为口语交流基础能力训练、专门能力训练和专业能力训练。主要训练方式为案例观摩与分析、学生演练与分析及重点专题综合训练等。考核由"平时考查+自选口语交流考查+规定口语交流考查"构成。  相似文献   

11.
吴汉平 《小学语文》2011,(7):110-111
很多版本的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科书中,都安排了以传统节日为交流对象的口语交际内容,譬如“聊聊中秋节”“说说端午节”“讲讲元宵节”。这些交际内容,一般会要求学生讲述自己是怎么过节的,或介绍一下当地节日的特点。由于话题更注重叙述,这使得许多教师在执教时,将其上成了简单的信息交流课、学生经历或见闻的展示课,口语交际训练所要求的互动性落实得不很到位。  相似文献   

12.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有助于培养儿童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是促进学生从小就养成仔细听话、注意观察、大胆说话的良好习惯。那么,如何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进行训练?谈谈我的几点做法。一、制订训练方法: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刚入学的学生,给他们一个简单的题目,要求用完整的话说出来是很难的。一方面,学生缺乏这方面的训练;另一方面,说话要考虑语言的层次、条理及用词。为此,我在训练中,化难为易,将一个完整的话题分解成几个小问题,由我提供线索,学生顺势跟上,将单向命题说话变为双向交流,并在双向交流中进行动态的口语交际训练。如:"自我介绍"一题,看  相似文献   

13.
小学生口语表达过程的识记、分析、理解、想象、交际等思维活动大都是表层的,要想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语文教师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层次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才能收到教学成效。一、口语训练要立足教材,注意循序渐进。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教学才能有的放矢。教学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基本功训练。具体要求是:准确使用普通话,掌握郎读技巧,养成注意语气、语速、语调等说话习惯;掌握说话的礼仪,准确使用态势语言;培养口头表达的勇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论述了本人在农村从事小学语文教学二十多年来,发现农村孩子的口语交际能力跟不上时代步伐,确实令人担忧,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有多方面。因此,我根据农村孩子的生活实际,从“转变教育观念,建立切实可靠的考评方案”、“进行科学的‘口语交际’训练”两大方面来论述。重点放在把握口语交际的特点,进行科学的口语交际训练,坚持不懈地把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始终。这样,一定能提高农村孩子的口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5.
口语交际是所有交流手段中最基本、最常用的 ,语言交际能力是听话、说话的发展 ,这不仅要求训练每个学生的听说能力 ,而且要在口语交流中 ,规范口头语言 ,培养语言交际、待人处事、举止谈吐、临场应变、传情达意等综合能力和基本素养。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从低年级抓起。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呢?一、“延伸”教材 ,加强训练人教社修订版教材 ,为了强化口语交际训练 ,每册书都安排了八个口语交际。这些内容不仅比较贴近学生生活 ,使学生有话可说 ,而且容易激发他们与人交流、沟通的欲望。教师除合理使用这些教材 ,达到口语训练的…  相似文献   

16.
针对初中学生英语课堂口语表达生硬、乏味的情况,笔者认为在平时教学中要进行循序渐进的口语训练,要注重课前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培养。在教学形式上也应该采取由易至难、逐个突破的方式。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他们大胆用英语交流。  相似文献   

17.
杨锦恋 《文教资料》2011,(21):62-63
加强中职生的口语训练,是用人单位的要求,也是学生个人职业发展的需要。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口语现状及原因,因材施教,积极探索有效途径,从学生的心理素质到知识积累,从课堂学习到课外实践,循序渐进,努力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提高学生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正> 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三项主要训练内容,它们相辅相成,不可偏废。我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加强说话训练,对小学语文教学尤为重要。我在日常教学中,是从以下三个途径来加强对学生进行“说”的训练的。 一、利用教材,加强“说”的训练 语文教材是以大纲为准绳,循序渐进地编排的,教材的内容丰富多彩,我就根据教材不同的内容安排了“说”的训练。例如:我在教学《看图学文》时,首先  相似文献   

19.
近一年来,我们教研室为配合机制专业的教学改革,进行了口语训练试点活动。 1.贯彻系统性原则 这种系统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训练要有层次性,循序渐进,让学生由不敢说到敢说;二是训练的形式内容多样化,增强学生的训练兴趣。 第一学期,当众讲话能力的培养;第二学期,评论式讲话;第三学期,即兴演讲;第四学期,辩论式讲话。 试点一年来,我们已进行了当众讲话,评论式讲话两方面能力的训练。即兴演讲初级  相似文献   

20.
培养农村孩子的口语交际能力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口语交际训练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密切联系生活实践,创设情景,多途径地训练,让每个学生想说、乐说,大胆地、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