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面对大学语文的存废之争,文章指出,大学语文应该摆脱中小学语文应试教育思想、教学模式的束缚,以崭新的教育理念致力于确立科学的课程目标,选取立足于语文文学性、人文性和当代大学生视角的优秀教材,完善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从而形成大学语文特色教学,增强课程魅力,为大学生实现思想和文化的超越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依据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要求,教师可以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利用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大学语文教学内容、涵养大学生精神。文章研究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指出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应用优秀传统文化,应挖掘和开发教材资源,改善教师观念,还应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多元变换教学方法。此外,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学无止境,适度拓展也至关重要。大学语文教师可以适当借鉴文中方法,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增强大学语文教学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时代,大学语文教材编写应该有自己独特的原则:选文必须具有思想启发性、审美愉悦性、要能突出体现母语的魅力以及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命脉和智慧的结晶,大学语文课程是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天然的土壤。本文通过大学语文课程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梳理存在问题,并从大学语文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式方法、教材选择、教师文化素养、教学评价等诸多方面,就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和策略展开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5.
大学语文教学要渗透德育教育河南省周口师专张晓林大学语文凝着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大学语文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把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传授给学生。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特点是“文道合一”。不少名篇反映出历史上杰出人物的进步思想、高尚气节和优秀的品德...  相似文献   

6.
"大学语文"大家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十一五"规划指出,要把《大学语文》这门课作为非中文专业大学生的必修课开设一学年。《大学语文》课,从开设到取消,到再次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这中间有什么原因?开设《大学语文》的必要性在哪里?这门课是否应该实行全国统一考试?一套优秀的《大学语文》教材应具有哪些特点?编好一套《大学语文》教材,应该有怎样的一支编写队伍才比较合理?就此问题笔者采访了部分专家、教授(以姓氏拼音为序编排)。  相似文献   

7.
地方本科院校大学语文教材建设要走出低级重复的怪圈,必须走特色发展的道路,即将本土文化中最优秀的因素提炼出来融进教材建设中去,让学生在感受学习汉语言文化魅力的同时树立爱国、爱乡、爱人的美好情怀.在这个方面,黄伟林主编的<大学语文>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相似文献   

8.
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任何一部《大学语文》教材都会选编相当数量的文言作品。运用语言要点分析法,抓住文言文的十六个学习要点,作为打开文言宝库大门的一串钥匙,就能顺利地解读《大学语文》教材中的文言作品,并进而展开美学鉴赏了。本文举《礼记·礼运》篇大同章的解读阐明此理此法。  相似文献   

9.
自《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颁布以来,高职院校语文教材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许多高职院校开始重视这门课程,力图通过大学语文帮助学生提高母语修养,强化母语文化的认同。课程建设带动了教材编写出版的兴旺。许多高职院校已经编写了不少优秀的适合高职院校使用的语文教材,丰富了语文课程教学经验。在此回溯高职语文教材建设情况,指出在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材编写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以此为出发点总结一些编写经验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价值,是文化传承与民族复兴必不可少的精神保障。高等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最高层次,在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到高校相关课程体系中势在必行,作为母语课程的"大学语文"尤其要担当重任。文章从传统文化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现状分析入手,探讨如何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到大学语文的教学中。  相似文献   

11.
大学语文是一门提升学生文化素养,树立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课程。新时代背景下,大学语文要从多角度出发:教材内容贴近现实、与时俱进,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丰富多彩,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发扬传统美德,以达到大学语文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教育意涵与教育功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传递优秀的文章和思想,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启迪其心灵和智慧。  相似文献   

12.
以1203名大学生和高中生为调查对象的结果证实,语文学习水平与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存在显著正相关,表明语文课程教学发挥着重要的思想道德教育功能。在文化强国战略背景下,建设高质量的语文课程、教材体系和教师队伍是传承与发展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保障。具体而言,一是构建大中小学“一体化”语文课程体系;二是制定大学语文课程标准,启动大学语文教材统编工作,实现大学语文“一纲一本”,使大学语文在文化传承、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方面发挥“培基固本”的作用;三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纳入语文课程体系,并加大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阅读的考核力度,切实有效地推进“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四是提高语文教师的中华文化素养,建设高质量的语文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13.
地方精神是所在地区各族群众在传承当地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实践经验和总结新时代地方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和文化成果,是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精神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该地区时空范围内的具体体现,也是重要的文化教育资源.将地方精神融入当地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对地方精神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  相似文献   

14.
地方特色传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城市的地方高校应利用大学语文课堂的教育平台弘扬地方特色传统文化,提升地区文化自信。泰州是苏中地区独居魅力的历史文化名城,泰州地方高校在大学语文课堂应积极打造梅兰芳艺术、泰州学派、里下河文学和郑板桥三绝这四张极具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名片,助推地方文化品牌建设。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高职院校作为我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如何在"大学语文"中强化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从"大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及内容体系的构建两个角度出发,对"大学语文"进行教学改革,使学生领略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魅力,肩负起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  相似文献   

16.
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之交至今,我国出版的《大学语文》教材及有关教学用书达2000余种。基于对发行总量超过1万册的其中18种教材进行统计和分析,可见《大学语文》教材较好地担当了传承、发展、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在大学语文课程人文性、工具性、审美性、现代性四大功能中,《大学语文》教材呈现的现代性相对欠缺,教材的编写和课程的落实依然在路上。  相似文献   

17.
大学语文的人文性及工具性功能,需要教材这个载体加以实现。而实现人文性的手段,不仅要依靠优秀文学作品的美学感染、人格熏陶等,更重要的是建构健康、文明的思想文化体系。实现大学语文的工具性,主要体现为阅读、写作能力的提高,而思辨能力、人文素养又是这些显性能力得以提升的潜在需要。因此,大学语文教材建设还应该将人文素养的培养、思辨能力的提高作为实现其人文性、工具性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大学语文是我国高等院校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承担着提高大学生语文素质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重要使命。本文通过对大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实践原则进行分析,提出了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可行性实践路径,并以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大学语文教学实践成效为例进行了论述,达成了从大学语文教育角度提升大学生文化素养和民族自信的研究目的。  相似文献   

19.
大学语文作为公安院校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承载着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改革传统大学语文的讲授方式,创新课堂教学的新模式,引导学生广泛阅读经典作品,增强文化底蕴,感受母语的魅力,编写并创新传统文化教育的公安院校大学语文教材,成为当务之急。为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精神,提高非专业性大学生的人文素质,进一步加强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大学语文承担着提升高职生人文素质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语文教学中的路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充分发挥大学语文课堂教学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阵地作用,大力拓展大学语文课外实践活动,同时还必须打造一支能够胜任深度融入的师资团队,才是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可行性实践路径,才能达到提升高职生文化素养和文化自信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