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安忆的新作《众声喧哗》采用边缘化的叙事方式,坚守于远离主流话语和精英话语的"边缘立场"之上,将边缘人物作为关注对象,并投以诗意地关怀;注重描摹由边缘生活的"小"窥视到的时代历史之"大",反映出整座城市内在精神文化的变迁;书写"自我"的精神需求,以期获得一个自由宁静的心灵境界和生存方式。  相似文献   

2.
方程煜 《中学教育》2020,17(6):33-47
本文借用文学等艺术创作中的边缘叙事概念,在把握乡村教师角色于宏观历史层面由"桥梁"到"边缘人"的时代变迁过程的基础上,根据对乡村学校清边小学的调查指出,乡村教师在评价立场、不同教育主体的对话、家校与教师内部关系,以及外部讨论方面对"边缘叙事"进行了现实演绎,这些可以从物理空间、文化认同、经济地位和权力影响,以及外部学者和舆论的"悲情"强化中得到一定的解释。  相似文献   

3.
《人面桃花》是一部极具先锋特色的新历史小说。在叙事手法上它打破了传统历史小说的宏大叙事,通过民间叙事和边缘人物来解读历史,探索历史背后的人性法则。同时它放弃了传统历史小说中的二元对立模式,将英雄俗化,还原了英雄作为普通个人应该具有的真实情感。对革命也进行了解构,革命不再是光辉神圣的,其中充满了那么多的偶然性。  相似文献   

4.
现代思潮和语言哲学的发展对历史的再现功能提出质疑和挑战,历史事件不断地被解读,从而建构了不同的历史事实,该解读和建构过程亦被称为历史事件的情节化解释。小说《奈特·特纳的自白》从人性的角度,将美国历史上奈特·特纳黑奴起义事件进行情节化处理,艺术地再现美国南北战争前的时代特征和社会风貌,重塑起义领导者及主要参与者的人物形象,诠释该历史事件的深刻寓意,建构不同的历史真实。作为虚构叙事,《奈特·特纳的自白》修正既定的历史叙事,质疑代表官方宏大历史叙事的真实性,有效地对抗官方权力话语的制衡力量,还原了另一个版本的历史真实。因此,被看作边缘之声的小说叙事参与了一个民族历史文化记忆的建构。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的重庆学运动,经历了从学边缘重返中心,到从学中心重落边缘的发展过程,而《红岩》的革命叙事与“绣花鞋”故事的“民间叙事”,则分别表明了重庆学运动革命化与历史化的可行性限度,显示出地方化资源对于区域学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新历史主义小说放弃了1930年代"左翼"文学以来的庸俗历史进化论,在个人与历史、必然性与偶然性、中心与边缘、历史与真实的关系上还原了历史的丰富性与复杂性,在叙事策略、话语模式、历史表达等方面形成独特风格,促进了历史与文学之间关系的改变。  相似文献   

7.
汪曾祺小说边缘的叙事立场,"博物"式的内容构成以及短小的形制、散淡的笔墨揭示出其创作与古代笔记存在内在联系,也成就其个性。他的小说回应时代命题、引领读者洞察历史人生,这既是对笔记的创造性转化,也是对其时小说叙事模式的超越。  相似文献   

8.
<正>常识二:叙事——理解历史的途径概念影响叙事,抑或是叙事过程亦是组织概念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处理概念和叙事,并将二者结合起来作为理解的途径。叙事是表象、手段和方法,因此,理解历史也在理解叙事。  相似文献   

9.
多丽丝·莱辛的早期小说《首饰盒》中的人物身份具有多重性,叙事节奏具有语音节奏和叙事节奏双重节奏,首次提出叙事人物的多重性、叙事节奏中的身份考问以及叙事文本中隐含着的身份本质。传递出浓厚的神秘主义和人世沧桑感,熔铸着作家对于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对边缘人的书写,体现了作者对弱者的同情和理解、对社会问题的敏锐洞察以及对社会的反省和思考,表现出了她对人类整体生存状态的一种认知和思考,传达出了她对人类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0.
新历史主义小说放弃了1930年代"左翼"文学以来的庸俗历史进化论,在个人与历史、必然性与偶然性、中心与边缘、历史与真实的关系上还原了历史的丰富性与复杂性,在叙事策略、话语模式、历史表达等方面形成独特风格,促进了历史与文学之间关系的改变。  相似文献   

11.
历史叙事的首要原则是"真实性",教育叙事的首要原则是"教育性"。具有双重学科属性的教育史学,其叙事研究也兼有教育叙事和历史叙事的特点。教育史叙事的"真实性原则"体现在"生活真实"、"逻辑真实"以及"情感真实"三大层面;其"教育性原则"体现在"教育性的历史"和"历史的教育性"两大层面。在这个意义上,"教育"历史的"真实"叙事得以被重新理解和研究。  相似文献   

12.
苏童的新历史小说不同于传统意义的历史小说,主要体现于其新历史小说的如下特质:一是对传统的历史观念进行质疑、解构;二是以民间生活叙事置换宏大历史叙事,以民间生活作为历史叙述的主体;三是将个人/私人化叙事填充进宏大历史叙事框架内,进行"伪宏大叙事"。以上是苏童新历史小说的独特性,也是其消解与颠覆传统历史叙事的手段。  相似文献   

13.
历史叙事的首要原则是"真实性",教育叙事的首要原则是"教育性"。具有双重学科属性的教育史学,其叙事研究也兼有教育叙事和历史叙事的特点。教育史叙事的"真实性原则"体现在"生活真实""、逻辑真实"以及"情感真实"三大层面;其"教育性原则"体现在"教育性的历史"和"历史的教育性"两大层面。在这个意义上,"教育"历史的"真实"叙事得以被重新理解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正>叙事是理解历史的强有力的文化工具[1]597。恰当的历史叙事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教学中的关键问题。教师如何构建出恰当的历史叙事,需要在结合学生认知的基础上从叙事的内容、结构、意义等多方面进行考量。本文以《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9课“辛亥革命”为例,探讨叙事在历史单元教学中如何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5.
历史虚无主义图像叙事是历史虚无主义的新变种。历史虚无主义图像叙事利用图像建构的信息场域编制叙事内容,利用“小叙事”消解宏大叙事方式,利用图像叙事的空间时间化本质虚构叙事语境。进入数字时代,历史虚无主义图像叙事以数字空间拓展生存场域,以数据资源扩大信息来源,以数字技术更新赋能方式,呈现出“局部拔高、片面美化”的“碎片样态”,“感官刺激、集群欢腾”的“文化镜像”,“算法推荐、私人订制”的“舆论陷阱”等多维表征样态。纠治历史虚无主义图像叙事的根本之道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筑思想根基;掌握社会舆论引导的主动权,净化舆论环境;构建立体化治理格局,凝聚治理合力。  相似文献   

16.
学术界对于革命历史叙事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十七年"革命历史叙事的多元性、革命历史叙事的比较、"后革命"视域中革命历史叙事特点以及文学接受与革命历史叙事关系等方面。流变的历程、作家思想和叙事的深层联系、经验教训以及发展可能,均是深化革命历史叙事研究新的空间。  相似文献   

17.
<正>叙事即讲故事,它是人类经验的一种合法的、根深蒂固的模式,也是智人从“基因演化”走向“文化演化”,战胜其他人种和动物的主要原因。[1]叙事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无处不在,一旦描绘人类行动就有叙事的发生。20世纪70年代后,叙事主义历史哲学逐渐成为历史哲学主流。叙事的复兴与转向思潮为现代历史叙事教学的发展提供了有益营养。当下,教学引入历史故事更为频繁,制定评价量表,规范叙事教学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相对于1980年代诗歌的"宏大叙事",1990年代的诗歌则是"边缘叙事"."边缘叙事"与1990年代特定语境中诗人及诗歌的不断边缘化有关.它带来的最直接结果就是诗歌的"向内转"及对"当下性"的强调."边缘叙事"的策略效应呈现为三个放逐:对抒情性的放逐,对主流叙事话语的放逐,对精美语言的放逐.  相似文献   

19.
中国市场化年代的文学叙事有个突出特征,就是文学被市场化意识形态所统一而形成了市场叙事,市场叙事的叙事意识与市场化的现实生存意识保持着一致。任何一种文学叙事都只能在一定程度上逃离意识形态化,问题在于,怎样追求文学叙事与现实的想象性关系。在市场化年代的文学情境中,认识历史精神和意识形态的基本点,就是找到个体话语与历史话语、个体生命态度与人类总体自由的融合点。意识形态叙事本来不一定与历史叙事、精神叙事、人性叙事分离,文学叙事是历史活动与历史精神的同时叙事,历史与文学的结合也应该是历史与精神一体化的叙事。  相似文献   

20.
库切的小说《凶年纪事》植根于霸权与边缘文化语境,颠覆现行叙事模式,将文本写作立场置于南非后殖民语境中,充分借用后现代叙事策略揭露了历史写作中的权力结构,从而体现了对历史与殖民话语权威的反抗,最终形成了对帝国主义文化霸权的颠覆。因而,《凶年纪事》所体现的是在后现代形式影响下的后殖民叙述,是后现代与后殖民的兼收并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