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物理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设置的问题学生答不上,或者无从入手,或者无法自主探究新的问题,使教与学不能很好地衔接;在科学探究实验操作时,给学生参考器材,学生却难以实施,使实验探究活动无法顺利进行。为什么会出现上述问题?为什么学生无法自主探究实验?通过仔细研究,我认为,它反映了教师在备课时,备教材、备教法、备内容的较多,而备学生的较少,形成了教师在高位备课,学生在低位运行,  相似文献   

2.
我们教师,特别是一些中小学教师,尤其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生怕给学生留下不好的印象。而有些学生呢,并没有因为老师的言传身教而成为天真罄露、纯洁高尚的弟子。或者当面是人,背后是鬼:或者本性难改,恶习难除;或者根本就不把老师当作师长,背地里损老师,甚至当面顶撞老师。想想老师苦心地耕耘,竞会是这样的结果,觉得挺可悲的。于是乎就有老师的超脱:家教如此.能耐他何?于是乎就有老师的悲叹:世风如此.难以回天!  相似文献   

3.
张蓓 《广西教育》2012,(6):32-33
一、问题的提出一个学生拿着一道实验设计题气恼地对老师说:老师,这道题我看不懂。老师提示:你先找出实验的自变量。学生迟疑了很久,不知从何入手。老师耐心地继续启发:那就说说,实验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学生用笔在试题中划出要研究的问题后,老师告诉他:实验研究的问题就是实验的自变量……是什么阻碍了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为什么教师加倍地付出而却常常得不到相应的回报?一直以来,这是困扰着教师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近段时间,赏识教育热起来。教师表扬学生多,批评学生少。为了突出表扬,教学中学生回答完问题,教师就让学生“啪啪啪”一起鼓掌表扬。更有甚者,教师一说“表扬他”,学生就齐刷刷地有节奏地喊:“×××,你真棒!”或者“你真行,向你学!”这种全班性的表扬,老师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对发言的同学也许有很大的鼓励,但却不利于其它同学发展创新能力。认为他回答得不好的同学也一定要鼓掌吗?长此以往,学生不用独立思考,不用自己判断,老师叫怎么做便怎么做,学生还有什么独特感受、独特见解、创新精神可言呢?我们的做法是否真…  相似文献   

5.
曹新民 《教育文汇》2012,(11):19-20
2013年1—3月话题征稿:1月:有的中小学教师喜欢在中午或傍晚放学后,把一些作业拖拉或作业出错较多的学生留下来。您对这种“留堂”的做法有何看法?2月:不少中小学生的书包塞满了各种各样的教辅书。您的学生有多少这样的书?您在解决学生教辅资料过多过滥问题方面有何好的做法?  相似文献   

6.
聚焦家访     
李荣灿 《师道》2009,(3):31-33
家访,是一个值得长期回味、思考与不断探索、更新的话题。面对家访,学生如何看待?有何期望?教师又有何想法或遇到哪些问题?究竟怎样的家访才能赋予教育生命力,达到教育目的呢?请走进“聚焦家访”。  相似文献   

7.
反思在教师的成长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我们在教学中却很少注重学生的反思,笔者认为,教学反思应该是双向的。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还能促进学生去思考、去动手,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能力;也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的认识水平和每个学生的实际状况,从而提高教师的反思深度与内涵,帮助教师更好地完善该课内容,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反思应从何入手,反思些什么呢?以下结合初中地理教学,谈谈自己的认识与体会。  相似文献   

8.
香港近年推行评估改革,提倡促进学习评估,尤其在语文方面的评估,要求教师不单要注意学生的考试和测验成绩,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进程,给予学生回馈,帮助学生学习。因此,有部分学校率先实行了“学习档案评量”。究竟这种评量与传统评估模式有何不同?两者有何利弊?本文先介绍传统评估和学习档案评量,然后从教师、学生和家长三方面比较两种评估模式的利弊。希望教师了解后,能灵活、有效地应用到语文评估上。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课程的推广,人们越来越多地认识到开发和利用乡土资源,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自主学习。那么开发和利用乡土资源,对学生自主学习历史有何功能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作一简要的探析。  相似文献   

10.
主持人:教学方法有哪些,各有何特点?教与学之间关系如何?教师如何根据学科与学生情况选择合适的教法?学生如何在教师指导下有针对性地选择学法?这是很多职业学校师生们关注的问题。天津静海职专的几位师生就此谈了自己在教与学中的体会。王敏:就教学方法而言,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的方法是传统的讲授法。它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方法。从教师教的角度来说,是一种传授知识的方法,而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说,只是一种接受性的学习方法。其特点是学生所学的内容都是由教师以系统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的,学生则要把教师…  相似文献   

11.
在深入推进第8次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关于新时代教师角色定位还有一个观点被人们普遍看重和强调,那就是: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教师难道还能不去帮助学生吗?不少人认为,教师的本职工作就是教书育人,帮助学生应是教师岗位职责的应有之义。既然如此,那么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究竟有何新意?  相似文献   

12.
当我们把课堂提问纳入关注视野时,许多人可能会感到诧异:每个教师都熟练使用的教学手段,还有什么好探讨的?提问,每个教师都会。却不见得每个教师都做得好。我们常常在课堂上看到这样的情景:教师毫无准备地随口发问,学生顺水推舟地信口作答;教师毫无重点地随处发问,学生不知所云地全面作答;教师毫无目标地盲目发问,学生天马行空地随意作答。这样的情景难免让人忧心:课堂提问还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吗?  相似文献   

13.
谢素英 《中学文科》2007,(7):111-111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工作,德育为先。学校德育离不开教师,教师的师表对学生有何影响呢?  相似文献   

14.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让学生举手回答,课堂上举手的学生却很少。学生很被动,教师很焦急,课堂气氛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有多种,或是教师提出的问题过难,学生一时没找到回答问题的切入点;或者是教师提的问题太突然,学生没有必要的心理准备;或者有的学生想回答,却没有十分的把握,怕答不对会被同学们讥笑,被老师斥责等等。但有时候我们也遇到另外一种情况,老师提出一个问题,还没有让学生回答,学生就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仔细听听,其中学生发表的不少见解,很独特,很有创造性。甚…  相似文献   

15.
李仕魁 《贵州教育》2011,(12):45-47
数学教学离不开数学解题。为了应对学生在解题中出现的问题,我也得在课余之外将近几年的高考题、各省市的模拟题认真地做一遍,免得碰上自己也无法懈答的尴尬。可是,教师解题与学生解题有何区别?是否要像一般的学生那样将答案求解出来就完了?是否是像优秀的学生那样解题之后还要总结题目考查的知识和方法并作出一定的问题变式?  相似文献   

16.
<正>九年级学生面对《水浒传》中同样出现大量的诗词韵文,如何读?如何领悟作家的用意?教师如何在读诗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对原著的深入阅读?如何在阅读中提高学生的文字欣赏能力、审美能力?笔者作了如下尝试。一、寻读诗词韵文,探究出现规律笔者在学生自由阅读《水浒传》之后设疑激趣:这些诗词韵文一般会出现在小说的哪些地方?都写了哪些内容?又有何作用?  相似文献   

17.
袁芳 《宁夏教育》2012,(1):71-71
作为教师,面对着那些比自己矮半截的学生似乎享有更多的"特权":"××,帮我把本子收一下!""××,快拿笤帚把教室门前扫一下!"……不仅如此,当孩子们以最快的速度出色、圆满地完成教师交给的这样或者是那样的任务时,很多教师却连一句感谢或是赞美的话都没有。是忘记了吗?不是!也许在许多教师看来,学生为自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是应该的,为这些小事去感谢学生值得吗?  相似文献   

18.
前不久,在收音机上听了这样一个笑话:说有一位教师讲课讲得口干舌燥、筋疲力尽,他满以为学生听得十分投入,但抬眼一看,却发现学生大都前栽后仰、昏昏欲睡,前排一名学生正在打瞌睡,而且睡态可掬,他双眼紧闭、口水长流,还频频点头。教师大怒, 一拍桌子揪起这位学生质问:“你在做什么?”学生一下惊醒,急忙回话: “我在听课。”师问:“听课?那你不停点头做什么?”生答:“老师,您讲得太对了,我表示赞成呀。”师问:“那你闭眼做什么?”生答:“您讲得太美了,我闭眼想象您讲的那个美境呀。”师又问:“那你长的口水做何解释?”生答: “那是您讲得太好了,我听得津津有味了。”师大悦,说:“哦,好,继续听。”于是,教师很欣慰地继续讲,学生很放心地继续打瞌睡。听了这个笑话,我却怎么也笑不起来,因为这不仅仅是则笑话,它留给人们更多的是思考:课堂教学中,讲,究竟有没有必要?讲,怎样做好其中的取舍?讲,怎样才能恰到好处?  相似文献   

19.
黎世法教授指出:多媒体软件在异步课堂教学中是为学生学习个体化和教师指导的异步化服务的。那么在英语异步课堂教学中怎样运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有何特点和作用?怎样为学生学习的个体化、教师指导的异步化服务?如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呢?现以初中第一册14单元第53课为例,谈谈自己的作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20.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这句话看似是对学生说的,可如果教师对学生说的自己都没有毅力,没有养成始终如一地坚持训练的习惯,学生的习惯又从何养起?所以,这里我们仍然谈的是教师的习惯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