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词语的隐喻和转喻引申所负载的文化信息非常丰富,不同文化传统的民族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隐喻方式及其表达。因此,汉语的隐喻和转喻引申体现出了汉民族特有的思维特点、审美特点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
隐喻和转喻是两种有效的思维方式,是经验概念范畴化的认知手段。隐喻通过选取或构建词义间的相似性,实现源域到目标域的系统映射,使词汇在原义的基础上衍生出新义;转喻通过邻近性原理激活同一认知域中的凸显概念作为认知参照点,以连锁或辐射的形式达成对新生意义的认识。可见,词义的发展和演变以及其内在组织规律受隐转喻理据的支配,因此,词汇教学的根本是要培养学生的隐喻性思维能力和联想推理能力,从而构建词汇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3.
浅析词义引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词义引申变义即词义派生不另造新词,利用旧词产生新义,充分发挥联想等作用,这一方法是词义发展的极重要的也是数量最大的一种方法,而且必须有社会和民族文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同语言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特点.民族文化与语言自身特点都对词义的发展变化施加着影响,使得不同语言中的词义引申现象突显民族个性.外语词汇教学中必须关注词义引申的语际差异.  相似文献   

5.
动物是人类最亲密的伙伴,它们在人类语言的应用随着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而发展;在新的语言现象中英语动物词汇的词义不断引申,从而使英语更加丰富多彩、更富于表现力.该文浅谈了英语动物词汇的词义引申,并从语言的社会性即语言与社会的辨证关系对引起动物词汇词义演变的社会现象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在前人对词义引申方式研究的成果基础上,运用隐喻理论对词义的引申方式进行了重新审视,从体认引申、空间隐喻、由生理域到心理域、客体域与行为域的相互投射、下位域与上位域的相互投射等方面来探讨词义引申。最后阐述了隐喻理论在对外汉语词义教学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汉语词义引申的类型多种多样,其中修辞格借代的运用也会引起词义的引申,我们称这种引申为借代引申.借代引申共有五种基本类型.由借代形成的引申义与由借代形成的修辞义不同.  相似文献   

8.
对于古汉语词义引中方式,前修时贤已多有论及。但由于视角不同难免见仁见智。本文对其中一类比较特殊的引中——修辞引中作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王静 《沧州师专学报》2007,23(1):130-130
比喻作为修辞手段可以引起汉语词义的引申,其常见类型有三种.由比喻催生的引申义是词的固定义而不是临时义.  相似文献   

10.
修辞手段的运用会使词语产生临时意义,临时意义一旦固定下来,就成为词的引申义,因此,修辞手段对词义的引申有推动作用.本文论述修辞手段委婉对词义引申的影响,并归纳出词义的委婉引申共有三种类型:自谦式、尊人式、忌讳式.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了一词多义的现象。词汇意义的延伸是人类认知范畴和概念化的结果,是通过人类认知手段,主要是隐喻和转喻这两种认知模式,由一个词的中心意义或基本意义向其他意义的延伸。一词多义是语言自身发展的必然,是人类认知的结果,与人类认识世界的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转喻作为一种重要的认知方式,对语言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因此在外语词汇学习时,转喻思维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二语词汇。通过转喻模式对于词义变化的影响说明转喻思维在词汇学习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词义引申研究肇始于南唐徐锴,历代训诂学家对古籍中的词义引申一向十分重视。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前辈时贤舟汉语词义引申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分析、研究,其内容主要包括对引申的理论研究、对某类词义引申的专门研究和对专书词义引申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侯红娟 《文教资料》2006,(26):175-175
翻译既要努力做到忠实再现原文的内容、风格及思想感情,又要保证译文的自然流畅、优美,因此,引申手法是解决这一对矛盾的方法之一。本文对翻译中采用的引申手法进行了释义和阐述,包括逻辑引申、词义引申、意境引申和修辞引申。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探求词义引申起源,在总结前人对词义引申概念阐释的基础上,从词义引申的主体、词义引申产生的源动力、本义和引申义的关系、词义引申实现的条件、词义引申的继承性和系统性特点以及词义引申所属研究范畴等方面对"词义引申"进行较全面阐释和规范性说明,揭示了其本质特征,做出较为明确的界定。  相似文献   

16.
刘正中 《文教资料》2010,(14):38-39
“玄”词义有很多,《汉语大字典》收“玄”义项16条,说明“玄”的词义是不断引申出来的,为了理解“玄”的意义.我们就要了解其词义引申脉络。本文主要描绘“玄”词义引申系统图。  相似文献   

17.
王文战  王文富 《现代语文》2007,(7):58-58,51
由于汉语词汇的丰富和汉语词汇的充分发展,词语的义项非常多.太多的多义词和多义词太多的义项让广大师生感到束手无策,理不清头绪;字词典中罗列的也只是这些多义词各个独立的义项,多而杂乱,不能让使用者理清各个义项之间的关系,因而学习者只能死记硬背,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习者语言的积累及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罗燕 《华章》2012,(26)
词汇有其概念义,也有转义.转义是研究词汇使用过程中语用意义收缩及扩充的问题.本文主要想从认知语义学的隐喻和转喻的角度来分析词汇的语用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任龙 《华章》2011,(15)
翻译既要努力做到忠诚再现原文内容,风格及思想感情,又要保证译文的自然流畅、优美.因此,引申手法便可以派上用场了.  相似文献   

20.
从历时的角度,考察了现代汉语消息词汇化的过程,指出其动因是高用频、汉语双音化趋势和VO句法结构的类推影响。反义复合词消息在先秦时代已经萌芽,由反义并列短语变为反义复合动词,成熟不晚于西汉,由反义复合动词变为名词,不晚于东汉末。名词消息词汇化之后,旧有义项与用法消失,新的用法得到了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