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韩寒曾经说过,每个人写作最初的目的都是为了扬名立万。原话我已记不起来,大意如此。这无疑给很多故作清高的写作者们扇了一耳光。其实仔细一想,韩寒虽然把写作这样看起来很高稚神圣的事情说得俗不可耐,却并非没有道理,很多人都在文字场,上追名逐利,并且乐此不疲。  相似文献   

2.
韩愈的<平淮西碑>一字过百元,是既压王朔,又盖韩寒. 书商俯拾皆是,论出手大方,还数万榕的老总路金波.众所周知,路金波给过王朔365万元的稿酬;还给过韩寒280万元的版税,折合一字28块钱.据说到目前为止,路老板还在给畅销书作家们支付着动辄几百万元的稿费.  相似文献   

3.
闪光的韩寒     
“我是金子,我要闪光的。”这是韩寒的一句话。读韩寒的文字,于我已有一段历史了。从他的第一本书《三重门》,到今天的《像少年啦飞驰》,  相似文献   

4.
我看韩寒     
记得张爱玲在什么地方说过这样一句话:“出名要趁早啊。”现在年轻的一代更是这样想了。要出名,要趁早!我不是说韩寒就有这样的想法,有这样的想法也正常。但韩寒的事,不知为什么就让我想到了张爱玲的这句名言。  相似文献   

5.
初读韩寒     
书到了我的手中,心里热腾腾的。书架上就这一本,你花一百块我也不卖给你。  怀揣着书匆匆回到我的窝。这里一人平均分得两个半平方米,空气里各种味道混杂,极其糟糕。因每日吸又呼呼又吸,早已熟稔。  躺在被窝里看韩寒的《零下一度》。书名是不是跟韩寒这名字有关,寒冷得到了零下一度?  一室友凑过头来:《零下一度》……韩寒,韩寒是谁?  韩寒,韩寒你都不知道,才18岁,写的东西你以为他有40岁。出了一本《三重门》,还有就是这本。文章写得没话说,可就成绩糟得一塌糊涂。你看,就是他。我指着书上韩寒的照片。  我说话…  相似文献   

6.
眼中的韩寒说到韩寒,我联想到了一个词:叛逆不羁。这不是用来形容他冷酷的外表,而是指他辛辣不驯的文笔。他以一篇《杯中窥人》从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中脱颖而出;之后,又以长篇《三重门》轰动了全国,引来一阵羡慕、崇拜以及不满、嫉妒与批评。韩寒的写作手法往往带有点钱仲书的  相似文献   

7.
吴筱羽 《留学生》2014,(18):11-11
正"这是一个看脸的世界。"从代笔疑云到"当代文坛的最大丑闻",当一波又一波成名已久的作家、学者站出来加入质疑韩寒的行列,有人冷冷地抛出这一句。这从来是一个看脸的世界,因而聪明又早熟的郭敬明远在罗马拍《小时代3》。与郭小四相比,多年来韩寒几乎占尽了"脸"的优势。我与韩寒成长于同一年代,"看着韩寒的书长大",在我上高中的2000年前后,那个七门功课挂红灯、松江长跑的瘦弱少年风靡全国,引发几乎前所未有的关于教  相似文献   

8.
偶尔从报上看到《韩寒,别做墙头草》一文,我为之震撼。我想,能让一个小女孩的善意劝告变得“尖利”的人来头一定不小。也许是从那时,“韩寒”这两个字便莫名其妙地注人了我的脑子。称他为一股“春”风吧!他却没能给我带来春的暖意,于是,我称他为“寒”风。我未曾与他见过面,甚至,  相似文献   

9.
爱也要交流     
给我一个空间/没有人走过/感觉到自己被冷漠给我一段时间/没有人曾经爱过/再一次体会寂寞……很长时间哼着这首歌,因为觉得很适合自己的心境,终于在那一刻,我明白妈妈的爱。母亲是严厉的,我好像做什么都是错的。我怕她,不敢和她说话,甚至有些恨她。天天看着她忙碌的身影,似乎那是一种习惯。“妈,明天同学聚会,不回来吃了。”“你别只知道疯玩儿,早点回来。”被压抑了许久的我和好朋友疯玩了一晚,偶尔看看表,我呆住了……10:30。天啊!这是一个什么概念?站在家门口,我明白了什么是“惶恐不安”。开了门,想进卧室,我怔住了,母亲走出来,还没等我…  相似文献   

10.
复苏的力量     
很早之前,中国文坛上围绕着“传统与新生”这一问题就一直硝烟不断。记得前几年轰动一时的“韩寒白烨之战”,这场涉及到诸多文云重量级元老的唇枪舌剑,最终以白烨关闭博客草草收场。韩寒说:“白烨比我想象的还要肮脏”.  相似文献   

11.
舞者琼  车向原 《成长》2005,(3):39-40
早听说这个城市里有个奇怪的小女孩,她姓车,少年退学,写很奇怪的东西,做很奇怪的事。人们说她是这个城市里的韩寒。她反问:“韩寒是谁?我不认识,少给我来这套。”  相似文献   

12.
韩寒的《他的国》,是我在手机上看的第一本书。正是这种阅读方式,让我能利用一切零星的时间做我喜欢做的事,也正是由于这本书,让我加深了对韩寒的了解。  相似文献   

13.
BBS区     
韩寒在《穿着棉袄洗澡》一文中说过:“把‘全’字下的‘王’给拿掉,时代需要的只是人才。”这句“经典名言”成了当代学生偏科学习的理由。“韩”流四起。  相似文献   

14.
记忆当中最尴尬的事莫过于4年前那次谈话了。那天放学后我正欲离开教室,一个名叫胡伟的男孩子追上我说:“朱老师,您有《三重门》吗?借我看看!”“三重门?什么三重门?”我疑惑不解地反问。“您连这也不知道啊?就是韩寒的作品啊!”孩子的眼光中同样写满了不解。他一定在想,这位他一向佩服的老师,在课堂上侃侃而谈向他们介绍过很多文学作品的老师,怎么会没有读过韩寒的书呢?坦率地说,在4年前,我不仅是没有读过韩寒的书,就连韩寒是谁我也不知道。望着孩子失望的眼神,尽管我用“弟子不必不如师”来安慰自己,用我读过巴尔扎克,读过马克·吐温,读过…  相似文献   

15.
独木舟、夏七夕……我的专栏里写过很多姑娘,而这一期我也想写一个。在写这个姑娘之前.我想和你们说说《小狮很忙·十年荣光》这本书的制作过程。对.就是这本书,这本原计划在2014年3月上市的书.很遗憾.可能要拖到六月份才能和你们见面了。为此.做这本书的姑娘很是愧疚.老是在QQ那端焦虑地给我留言:怎么办怎么办.狮总.我错过了最佳的上市时间……怎么办怎么办,网上的花粉们都要把我给催疯了……而对于这些留言.我给的回复通通都是:你自己想办法解决。  相似文献   

16.
棱角     
当一口气读完韩寒的《杯中窥人》一文后,我不禁拍案叫绝。在文中,韩寒将一个人从出生到经历社会,形象地比成了一块沉入杯中的布。这个比喻,实在是令人折服的,但是在我看来,一个人接触周围人群的过程,则更像是一块溪边石头。我认为,我自身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我刚刚懂事的时候,我看周围的一切都是单纯的、表面的,眼中的世界是完美的。这一错误的理解,给我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甚至是伤害。但是同时,它也打造出我独特的个性。那时的我,就是一块充满了棱角的石头:我爱笑,爱哭,性格外向,活泼;我愿意与一切人交往,我可以不顾身份,与大人们…  相似文献   

17.
岁月的鞋子     
我记事很早。至今我仍然隐约记得母亲给我做过的虎头鞋。虎头鞋喜庆并且厚实,鞋面上有一对走起路来就拍拍打打的老虎耳朵。我穿着这样的鞋子在院子里疯跑,母亲坐在小板凳上,看着我,笑。那时母亲还很年轻,头发乌黑,面色红  相似文献   

18.
折翅的飞行     
沉重的代价韩寒不是因为生在寒冷的冬天,叫韩寒;他生在秋天,出生前不论是男是女,名字早已定了下来——他母亲告诉我,用的是他父亲的笔名。近来在人们激赏韩寒那几篇获奖作品之时,我有缘能先读到他的21万字的长篇小说《三重门》,才知道比“激赏”还高一个级别的词叫“过瘾”!记得韩寒将这部沉甸甸的手稿交给我,从居家的五楼送我出门上车时,他那一双默默无言的眼睛流露出的希  相似文献   

19.
记得有一句极富哲理的言语——“人怕出名猪怕壮”说的就是这个理,如果他韩寒给我老老实实安安静静平平安安过他的日子写他的文章我也就不用轰轰烈烈地抄起屠刀来扮演这个血腥的角色了,所以,我是无辜的……“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加上百分之一的才华”这是那位伟人的名言,但如果让他知道现在有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极想研究巨积分的话,想必那学者是活不到说那句名言了……我不是全盘否定他的文章和他的思想,因为即使是一头猪,它也会有优点的嘛。哦,插一句,我是肉食性动物。关于应试教育,本人的理解是,至少现在是没什么办法摆平它了。我不是愤青,但也的确是写过有关这方面的文章。我重申,我不是愤青!只是一个向往宇宙和平和自由的正义人士,呵呵……会写点文章也没什么了不起,据我所知,识字五百的人就足以写一本小说了。我和韩寒同属于识五百个字以上的人类,所以他在我看来也没什么可以烦的,是不耐烦。  相似文献   

20.
青春乱     
一那一年的青春如繁花开放让我迷醉。经过了一个漫长的暑假我还是回到了学校。学校并没有脱胎换骨倒是把柳林给垦了,这让我们很压抑,我带着歹毒而好奇的想法希望看到某幢楼会有谁谁谁做标准的自由落体运动或是突然山崩地裂。我这种唯恐天下不乱的邪恶很快便遭到了报应,因为我被学校里最具吨位的女生撞翻了。她当时指责我走路不长眼睛,我觉得很冤,因为我不管走没走路都是长了眼睛的,而且倒地的是我。锋子说我一定疯了,我说锋子你名副其实你才疯了。其实我们早就疯了,在这个跟监狱没两样的学校呆两年还不疯掉的话那一定是上辈子把这辈子的“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