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试论体育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育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是现代体育课程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通过文献研究和逻辑分析 ,探讨了体育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的关系 ,两者在课程目标 ,教育内容 ,组织方法 ,教学过程以及课程评价等方面表现出辩证统一性。  相似文献   

2.
张祝平 《精武》2012,(13):88-90
作为整个体育课程的一种表现形态和组成部分,体育隐性课程日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但重视程度不够。中国体育教育历来只重视显性课程,而长期忽略了对隐性课程的开发,这种不对称的发展阻碍了体育课程整体效能的发挥,不利于体育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本文主要通过文献资料研究法,揭示体育隐性课程与体育显性课程在课程目标、教育内容、组织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的辨证统一性。在简述体育隐性课程的本质、特点、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就如何开发体育隐性课程做出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概括体育隐性课程的概念与本质,分析了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关系,从而提出了加强高职体育文化隐性课程建设的重要性以及开发利用高职体育隐性课程具体的环节,以期对当今高职体育隐性课程建设提供自己的微薄见解。  相似文献   

4.
文章确定了"体育显性课程"和"体育隐性课程"的定义和内涵,提出"体育隐性课程" 的开设形式和师资认定,分析了体育隐性课程的开设对高校体育的影响以及高校设置"体育隐性课程"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高校体育教学中隐性体育课程的作用与施教方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采用文献资料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论述了大学体育教学中隐性体育课程的概念,以及实现体育教学目标过程中,隐性体育课程的作用和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隐性体育课程的实施方法:语言性教学法、直观性教学法、实践性教学法和研究性教学法。  相似文献   

6.
对我国体育课程两种形态和两维结构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姚蕾 《体育与科学》2002,23(1):73-75
本文提出了体育课程应由体育显性课程和体育隐性课程两种课程形态组成,阐明了两种课程形态提出的背景和依据,并对两种课程形态作了比较全面的分析,得出两种课程形态的不同目标。  相似文献   

7.
试论学校体育课程的本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张学忠  郝招  石高慧 《体育科学》2003,23(5):33-36,61
以现代课程论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就学校体育课程的本质进行论述,为我国学校体育课理论建设和实践改革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浅谈优化体育教学环境与体育隐性课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课程对学生影响方式的不同,我们可将体育课程划分为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二共同构成了体育课程的完整体系:重视体育教学环境的优化以及促进体育隐性课程建设,对切实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隐性体育课程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素质教育和提高体育教育水平出发 ,从理论上探讨了隐性体育课程的基本概念、构成要素 ,以及隐性体育课程的特点和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从多个角度对体育课程中的“隐性”含义加以阐释,力求以此加深对体育课程具体构成形式及其理论内涵的全面理解。  相似文献   

11.
体育课程研究的深入发展和教育实践的不断深入显示,仅抓显性课程体育教育的教学效果不明显,只有显性课程与隐蔽课程的紧密结合,才能真正实现体育教学的目标,而个体心理则是两种课程联结的纽带.  相似文献   

12.
论体育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课程的影响方式,将其划分为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长期以来,我国的体育教育只重视显性课程,而忽视了隐性课程及其资源的开发,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体育课程标准的顺利实施。比较深入地探析了体育隐性课程资源开发的原则及途径。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和数据统计法,通过江苏省高校体育隐性课程开展情况的调查分析,发现在开发和利用体育隐性课程方面的不足,完善体育课程体系,推进素质教育,提高体育教育质量,为高校体育的更好地完成以人为本的教育目标服务。  相似文献   

14.
一直以来人们普遍认为高校体育课程只是锻炼学生的身体,增强学生体质的一种单纯的教学行为,其实体育课程是一种复杂的包含多样教育目的的教学行为。通过体育课这一特定的时空环境交近年来的高校的体育课程改革,较重视正规的课程改革,忽略了隐性课程的重要性。互作用,把体育课程中多样教育的理性层面,反映在整个体育教学过程中。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体育改革的发展的进程。本文拟从这一层面在高校体育的潜在作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体育课程论的系统性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产生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原有体育理论已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它只是一个“主体”范畴的体系,主要作用在于培养显性课程中的指导,而只有在科学系统论指导下建立的体育课程论这个大系统。才更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它站在“系统”观念的高度涵盖了包括显、隐性课程在内的一切体育过程。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高职体育隐性课程对实施体育课程目标的影响,并提出了对策:协调高职体育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的关系;注重课堂教学中高职体育臆性课程的实施;构建校团体育文化,优化体育育人环境;不断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对高职体育隐性课程进行监督和评价.  相似文献   

17.
对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本科课程结构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课程体系突破了传统的“指定性课程体系”框架,采用了有弹性的多元化的课程结构体系,但它同样不能保证素质教育的实施。必须根据培养目标定位,围绕四大素质要求,建构思想政治课程、现代科技与文化知识课程、专业理论知识与技术课程三大模块,突出能力培养,强化隐性课程建设,大量压缩修业学分,形成一种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并重的课程结构体系,使之富有时代特征和符合新世纪高素质、个性化、创新人才的培养要求。  相似文献   

18.
作为课程组成部分,隐性课程是显性课程的重要补充,在育人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阐述了体育教学中所具有隐性课程的载体以及在体育教育中实施隐性课程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高校体育隐性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是为了更好地促进高校体育隐性课程的开发和利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研究运用逻辑推理、问卷调查等方法构建了高校体育隐性课程评价体系的2项一级指标、8项二级指标及35项三级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采用二次量化法确定了高校体育隐性课程评价的方法。为高校体育隐性课程的评价提供了思路和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20.
李进朝 《山东体育科技》2003,25(3):54-55,60
隐性课程是当代课程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由于其存在形式的隐蔽性,教育工作者往往忽视其功能,为此结合隐性体育课程的内容,揭示隐性体育课程的四大基本功能,并试图引起人们的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