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我国的国民心态主要表现为急于求成、竞赛攀比、宁"左"勿右、盲从盲信等特点.这种心态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政治力量的推动是根本原因,改变贫穷状况的强烈愿望是基本原因,国民自身文化素质较低,缺乏明察是非的能力是重要原因.这种心态是不健康的,它为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党内极"左"思潮及错误决策提供了群众基础,为"文化大革命"的发动提供了社会心理准备,为20世纪50年代以后乃至当今种种社会不良心理种下了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2.
作为“白洋淀诗群”的代表性诗人之一 ,芒克在 2 0世纪 70年代的“地下”诗作中虽然表现了一定的反抗精神 ,即“弑父”冲动 ,但主要是流露了一种逃避现实的文化心态。这种逃避心态在深层心理学的意义上可以归结为大地崇拜和乡村情结。  相似文献   

3.
19世纪50年代中后期的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是斯大林错误被揭露对中国产生的震动,并非内部自觉意识变化的结果,更不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起始。恰恰相反,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惯性,使得这种探索明显地呈现出对斯大林体制维护的特征,从实践上和理论上把它推向极至,成为“左”倾“运动治国”的起跑线。  相似文献   

4.
告别动荡的“文革”之后 ,2 0世纪 80年代初 ,我国的教育把主要精力集中在知识传授上 ;80年代中后期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教育注重知识的传授与培养能力的结合 ;进入 90年代 ,教育朝着未来的世纪思索 ,认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 ,逐步树立了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俱不能替代素  相似文献   

5.
以宽广、深邃的目光观察社会主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放 《教学与研究》2003,(11):39-44
自 2 0世纪 5 0年代以来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经历了以苏联为榜样、以中国为典范和以各国的独立探索为依据这样三个阶段。社会主义的纵向发展可归纳为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和各国独立探索的社会主义这样四个阶段。社会主义于 2 0世纪首先在十几个不发达国家胜利符合并且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 ;苏联东欧各国发生剧变的深层原因是违背不发达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的特殊规律 ,推行过度集权的体制和先“左”后右或一“左”到底的错误路线 ;当今在新科技革命浪潮推动下要努力探寻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新路  相似文献   

6.
论社会转型期国民心态的负面扰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我国目前社会转型期出现的国民负面心态,探讨了产生这种负面心态的原因,提出了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7.
李赋 《现代企业教育》2009,(24):158-159
以往的历史学界在研究会党动乱的原因时,通常采用“租佃关系决定论”来进行分析。这种观点认为,会党动乱是土地私有和土地自由买卖造成土地兼并、激化社会矛盾引起的。本文从游民的产生、土地兼并、自然经济解体、社会控制弱化等四个方面分析了19世纪50年代广东会党动乱的原因,认为,19世纪50年代广东会党动乱的原因不是单一的,而是在社会转型时期,新旧危机和矛盾缠结在一起、交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20世纪中国写作理论概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 0世纪中国写作理论经历了四个时期 :世纪初 :传统写作理论的集大成时期 ;2 0年代至 40年代末 :白话“文章作法”时期 ;50年代至 70年代末 :“写作知识”时期 ;80年代至 2 0 0 0年 :现代写作学的勃兴时期。其理论高潮有两次 :一次出现在本世纪初 ;一次出现在 80年代后期。从逻辑角度看 ,2 0世纪中国写作理论有古代形态、近代形态和现代形态。它是沿着“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轨迹演变、推进的  相似文献   

9.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广西普及国民基础教育运动”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埋头苦干的实践精神,灵活地运用各种方法,创造性地为全国提供了教育改造与地方社会改造的经验,特别是在经费筹集方面为当时及后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同时,其存在的矛盾困境也牵绊了国民基础教育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零余者”形象的世纪流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20世纪学史上,“零余”形象是一个重要的学现象。世纪之初,受西方世纪末情绪影响以及现实环境所致,出现了一系列“零余”形象;30、40年代学中,主要有团居旧家庭中的“生命空壳”、大革命退潮后的幻灭及民族压迫与斗争中的彷徨三类形象;80年代中后期一群都市“顽主”表现了中国转型期整个社会无所适从的焦灼心态。人知识分子价值观破灭,苦闷彷徨;世纪之末,新生代在物的世界中感受到零余处境,产生了欲望的焦虑,和世纪之初的“零余”在“生的苦闷”和“性的苦闷”上都有着不同的实质。  相似文献   

11.
关邑 《老年教育》2007,(8):23-23
大家都知道,日本号称“长寿之国”,其国民平均寿命在80岁以上。导致长寿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除了环境、饮食、医疗、保健等因素外,良好的心态也起了积极作用——“永不言老”,这种心态在日本老年人中非常普遍。[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进入 2 0世纪 90年代中后期以来 ,我国农民收入增长速度放慢 ,农民收入逐年下滑 ,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文章分析了农民增收难的原因 ,探讨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论高等教育以"客户"为导向理念的确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所谓以“客户”为导向理念就是适应市场机制需要 ,把学生和社区作为“顾客” ,以提供满意服务的一种管理理念。这种理念最早应用于企业领域 ,到 2 0世纪 2 0年代以后逐步引入教育领域。以“客户”为导向理念的核心在于满意 ,它是相对于以政府为导向理念的一种思想。在教育领域 ,这种满意是指教育服务机构为顾客提供如下的服务 :适合学生需要的多层次课程设置、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弹性的学制、丰富而多样的教学资料、完善的注册制度、环境优美的学习环境、高度而广泛的参与决策机制、学校良好的社会声誉、看好的就业出路等。一、以“客户”为…  相似文献   

14.
进入20世纪以来,由乡村走向城市成为中国社会最突出的主题,“乡下人进城”也成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书写母题之一。20世纪初,尤其是80年代以来,“乡下人进城”书写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一)20世纪20-30年代至60-70年代,“乡下人进城”书写的出现与中断;(二)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乡下人进城”书写的复归;(三)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新世纪初,“乡下人进城”创作潮流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制度分析通过产权、国家理论、意识形态以及三者关系的透视 ,提供了一个关于制度变迁的理论框架。这一框架 ,不仅有助于说明了 2 0世纪 5 0年代中期 ,我国选择自身工业化道路、意识形态与制度模式的历史原因 ,也揭示了 70年代末期 ,我们选择了以市场为配置资源的基本机制、承接工业化这一历史主题的客观必然。任何社会的工业化过程 ,必然有其“原始积累”过程。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经济体制变迁 ,标志着“原始积累”方式的变迁。  相似文献   

16.
“体罚”这两个字,在20世纪80年代,甚至90年代初都很少见诸文件或报端。在那个时候,教师只要对学生身体没有造成严重侵害,一般的体罚很少引起家长及社会的质疑,这可能源于中国几千年来传统教育中“严师出高徒”、“不打不成器”等思想的支持。在90年代中后期,随着我国教育的发展、国民的法制意识和维权意识的提高,学生身心健康及安全进一步受到法律的保护,一时间,教师体罚学生的行为受到相应的制约,体罚或变  相似文献   

17.
急剧、大量减少而又得不到应有的补充,是中国农民的社会资本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期的突出表现;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无疑是政府将“政社合一”的政策当成了社会转型的主要手段。而这就告诉今人,在任何时候,政府都应为非政治的私人活动留出足够的空间。  相似文献   

18.
陶慧慧 《英语广场》2023,(20):77-82
本文以《汤姆·琼斯的历史》《伊芙琳娜》《威克菲尔德的牧师》三部作品为例,从乡村青年的城市想象和城市体验两个方面探讨了18世纪中后期的乡村青年与伦敦之间的关系,揭示了三位作者对伦敦走向现代化既好奇向往又怀疑担忧的矛盾态度,分析了造成这种矛盾心态的社会历史原因和文化原因。  相似文献   

19.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行为及其效果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是为教师和与教学有关的方面提供教学状况的信息 ,提供改进、完善与探究建议的课程改进与开发活动 ,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有教学 ,就有对教学的评价。然而 ,“教学评价”这个名词和以上概念在我国中学历史教‘学界则是现代才有的 ,出现在 2 0世纪的 80年代。在 2 0世纪的 5 0~ 70年代 ,通常称为“听课评课” ,其任务更多地侧重于“课程管理”范畴 ,用于检查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达标 ?达到什么水平 ?其目的是监督、规范和指导。 2 0世纪 80年代 ,“教学评价”或称“教学评估”一词才开始…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50年代后期毛泽东的思想发生了向“左”转变的重大变化。1957年整风反右、毛泽东在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上的失误以及苏共二十大的召开和“波匈事件”的发生等国际形势的影响等是造成毛泽东在思想上发生重大转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