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地球村”到“地球脑”——智能媒体对生命的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雷 《当代传播》2008,(6):10-13
“地球脑”是西方学界出现的新术语。地球脑学派认为,网络与人工智能的发展已经把“地球村”变成了“地球脑”。人类个体的头脑只是新的庞大的“全球性大脑”的一个“脑细胞”,而因特网就像大脑神经把我们这些“脑细胞”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人类在新的媒介环境下正在进化为一体。  相似文献   

2.
以色列和约旦政府代表9月1日在南非的地球峰会上宣布,以约两国已经决定联手打响“死海保卫战”,拯救这一世界上最大的盐水湖。 这次地球峰会“死海保卫战”方案一出台,立即吸引了全世界的眼光。人们关注的不仅是死海  相似文献   

3.
结合物联网的概念、涵义、特点、功能,论述了“智慧地球”与“感知中国”的产生,阐明“智慧化”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新热点。回顾了射频识别( RFID)技术在图书馆十年的应用历史,归纳出智慧图书馆在文献资源建设和服务方面的6项主要智能,并对此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4.
王宇 《新闻传播》2007,(12):36-37
47年前,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首先提出了“地球村”(Global Village)的概念,他是在肯定电视的威力时提出这一概念的。也就是说在他看来电视就是“地球村”得以成为现实的技术力量或者说技术手段。如今地球变小了,麦氏预言的“地球村”也已经部分成型,不仅在经济上日益鲜明显露,而且在文化上也有强烈体现。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中西、中外文化正日益融合,今天的生活观念已经模糊了“我们”和“别人”的界限。  相似文献   

5.
报业的危机     
“彗木之吻”已经证明我国古代的“杞人”其实是一位伟大的先哲,他的“忧天崩忧地坠”的“杞忧”,是伟大的科学预见。地球人类必须从现在起就积极采取措施,防范类似的“太空之吻”在我们生活的星球发生。地球人谁愿意重蹈恐龙种群灭绝的史前悲剧呢?作为一位同报业有紧密关系的作者,笔者今天在这儿也想忧忧报纸,谈谈报业的危机。想来不会再被讥为“杞忧”吧!  相似文献   

6.
哥本哈根会议牵动全球神经,低碳经济如今成为热门词茫被媒体和政府工作报告广泛引用。资料显示:按照世界能源消耗水平我们需要两个地球,按照澳大利亚能源消耗水平我们需要7个地球,按照美国能源消耗水平我们需要9个地球,这样的计算被称为“碳足迹”(碳耗用量)。地球已经容纳不了人类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张玉洪 《青年记者》2010,(10):18-20
一家京城报纸在几年前创刊时,喊出了“负责报道一切”的口号。如今它已经不再这样宣称了,因为地球人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再倒推数年,京城另一家报纸说:“有新闻的地方就有我们”。同样,它也成为不可能实现的诺言。  相似文献   

8.
名刊要览     
拯救地球2007年是美国环保事业的关键一年。国会已经收到了关于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提案,而建立某种有效的“碳交易”系统的提案也正在起草中。即使在布什可能动用  相似文献   

9.
地球离了谁都照样自转公转:在职场,没有人不可替代,上了轨道的企业.离开了谁都照样正常运营。当今社会。“皇帝轮流坐”的现象更加普遍,总统即使连任,也总有下台的一天。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位时是何等风光,现在,他已经“下岗”了。  相似文献   

10.
最近,美国科学家伊刹克·阿西摩夫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中译本,已经由科学出版社分为《宇宙、地球和大气》、《从元素到基本粒子》、《生命的起源》和《人体和思维》四个分册,公开出版发行。这部书的着手组织翻译,正是“四人邦”横行的时候。当时,“洋奴哲学”、“爬行主义”等耗子、棍子把科技翻译工作摧残得毫无生气。有的人攻击翻译这部书是什么“跟在洋人屁股后(?)爬”。在这种压力下,本书的前两个分册,不得不作  相似文献   

11.
作为美国宇航局(NASA)资助的数字图书馆项目之一,“可视地球”(Visible Earth).数字图书馆旨在免费向公众提供有关地球科学的图像、动画以及其他的可视化信息,该馆面向学生、教育工作者、科学家、商业人士等,为用户提供了五彩缤纷的可视化地球资源。文章从资源组织、服务特征、技术特征等方面对VE做了概要评述,同时给出了笔者的评价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电视已在不知不觉中成了时代的宠儿,文明的标志。衡量国力,评价脱贫,人均拥有电视机的数量已经是一项不可少的基本指标。单从这个角度说,电视给我什方之个时代的贡献,“怎么评价都不算过高”。电视浓缩了时空。地球变成“村”,实在是电视出现以后的事。电视这个不可思议的“魔企’使人人在一夜之间都成了千里眼、顺风耳,尘世间的一切尽收眼底。有小巧神秘的遥控器做导游,那才叫“说时迟,9四十决”,我什不可以随便在地球村里走街串巷,想去哪)[就去哪儿,不过是眨眼的工夫,什么也别呢钢改井即〕,娜情电视。电视重组了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3.
在一篇科幻小说里,外星人是这样讽刺地球人的:地球很大,可是地球人喜欢挤在一起,围着烟囱住;地球人有时成群结队地去参观还没有人住的地方,但是一到那里就逃回来了。 现在,越来越多的地球人,在城市中占据了寸土之地后,开始频繁地从都市钢筋水泥的丛林中出走,到“没有人住的地方”参观。参观的办法是露宿在人迹罕至的山林,或者在无人岛扎营。 人们把这样的“出走”称作“探险旅游”,并为探险旅游的兴起寻找了很多种解释。比如,“精神空虚”“寻求刺激”“回归自然”等等。 这样的出走,在我们国家,20年前  相似文献   

14.
山西教育出版社精品图书24《地球家园》《地球家园》一书是山西教育出版社为实行精品战略而推出的一部重点书。本书以青少年为主要读者对象,全面讲述了人类目前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全书分为“大气篇”、“动植物篇”、“水篇”、“土地篇”、“人类行为篇”五部分,以...  相似文献   

15.
2012年12月21日早晨,许多人起床时推开窗户时,发现太阳照常升起,地球也一如既往地在转动,传说中“世界末日”的谣言不攻自破。 刚刚过去的2012年,各种所谓“世界末日”谣言实在有点多:什么玛雅历法预言2012年12月21日是世界末日,那一天起全世界将黑暗三天;什么“一颗小行星将在12月21日撞上地球,毁灭一切”;什么南北磁极对换致地球毁灭;等等。事实已经证明,2012年12月21日这天太阳照常升起,一切谣言都不攻自破,人类生活一切依旧,所谓“预言”都不靠谱。但是在此之前,这些“预言”给大家带来的心理压力是可想而知的。人们出于对未知灾难的恐惧,很多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焦虑,甚至做出各种不理智的举动,如怕“全世界黑暗三天”,一些地方的人就拼命囤蜡烛。  相似文献   

16.
2001年以来,中美关系可谓风起云涌:人权大战的预报已经拉响,伊拉克光纤事件的口舌之争仍未落定,在中国被视为“邪教教主”的李洪志,在美国却被少数议员提名参选“诺贝尔和平奖”,至于已经让大半个地球沸沸扬扬的TMD、NMD,更有随时引爆论战的可能…… 但是,中国权威国际问题专家认为:这些仍非中美关系的核心,中美关系的关键时刻将在未来的三个月中  相似文献   

17.
参与世界最大规模地质制图项目“OneGeology”的科学家们日前公布了地球的“裸照”:即去掉地球上所有植物、土壤、水和人为建筑物后的图片。在此之前,谷歌地球已可以使人们观看到世界各地的地表上建筑物,  相似文献   

18.
《青年记者》2010,(1):81-81
2009年12月14日,“地球新闻奖”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颁发。“地球新闻奖”由非政府组织“新闻国际”设立,共有15个奖项,其中最重要的奖项“全球公共奖”,颁给了来自巴西的年轻记者安德雷亚(右一)和克里斯蒂亚内(右二)。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诊所     
“迫不及待”与“刻不容缓”“迫不及待”的意思是急迫得无法再等待。语见清·赵翼《咳馀丛考》卷二十四:“盖二月丝未出,五月谷未登,而迫不及待,则预指将来所出之丝谷以售人钱。”例如清·李汝珍《镜花缘》六回:“该仙子何以迫不及待,并不奏闻请旨,任听部下逞艳于非时之候,献媚于世主之前,致令时序颠倒,骇人听闻。”魏巍《地球的红飘带》十七:“看来小鬼已经迫不及待地要迎接一个新的世界。并没有人吩咐,他已经推开门,蹿出门外,在大树上解下那匹黑马,立刻牵着走到前面去了。”  相似文献   

20.
现在,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在关注“后奥运时代”中国经济的发展。 “奥运”作为展示中国改革开放伟大成就的窗口和舞台,已经载入史册。“后奥运时代”的时间和空间,无限广阔和无穷大。作为历史的一个新起点,它又具有急迫的当下性。今后中国经济将往何方发展?国人和地球人都在瞩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