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歌唱艺术,是一门对技巧性要求较高的艺术,不但注重歌唱发声原理的科学性,更强调歌唱与艺术表现的完美统一,即:以情代声,声情相融的完美结合。本文将从歌唱艺术最基本的三个方面,即:气息与运用、行腔与咬字、声与情结合进行具体的分析与论述。  相似文献   

2.
气息是歌唱的原动力,歌唱艺术就是呼吸的艺术.中外许多有成就的大歌唱家和声乐理论工作者对于声乐中的气息均有过精辟的论述,特别是在基本理论和生理解剖等方面的研究比较透彻,这些研究给我们现代声乐教学奠定了理论基础和提供了基本依据.但声乐是一种奥妙无穷的科学艺术,歌唱中的用气可以说是千变万化.歌唱时的气息运用是个很重要的技术问题,单靠感情的发挥,以情代声是不能唱好歌曲的.这些道理看书、听讲很容易,但要做到正确理解和气息的灵活自如应用就非常难.对于歌唱中气息的研究我认为是没有止尽的.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感受,我想谈谈一些歌唱中气息运用的体会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呼吸是人们生存不可缺少的条件,歌唱中的呼吸不同于生活中的呼吸,它比生活中的夸张,必须经过科学的训练才能获的。气息是歌唱的基础,是发声的动力。要想取得良好、美妙、动人的歌唱,必须要有好的气息支持和运用。从古到今,但凡从事歌唱艺术的人都很重视气息。我国自古至今流传着,"善歌者必先调其气、气动则声发。"沈湘教授说过,歌唱的艺术就是气息的艺术。要想使歌唱的声音具有生命力、艺术感染力,必须用良好气息作为支持。  相似文献   

4.
声情并茂的"声"即为歌唱中的技术与技巧,声音用其特有的艺术魅力使艺术作品充满着生命力,是表现作品的基础.声情并茂的艺术境界是靠不断的教与学的积累构成的."情"是声乐表演艺术中的灵魂,是歌唱感染人、鼓舞人及教育人的根源所在,是歌曲的内涵.歌唱的艺术既是"声"的艺术,又是"情"的艺术.要想做到声情并茂的歌唱,就要感受词意主题,理解作品内涵;以声传情,以情带声,声情结合;积累感情素材,提高自身修养.  相似文献   

5.
刘兰 《时代教育》2014,(10):7-8
歌唱的艺术表现力是声乐艺术的灵魂。它要求歌唱者必须掌握纯熟的歌唱技能,其中包括正确的歌唱发声技巧、优美的歌唱语言和准确的歌唱情感。在此基础上,利用较深厚的文化艺术功底对作品进行处理,提高歌唱舞台表演实践经验,不断进取,最终达到歌唱艺术中"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的追求目标。  相似文献   

6.
在歌唱艺术中,气息是歌唱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西方的美声唱法还是我国的民族唱法,无论是我国古代声乐理论中关于气息的记载还是通俗唱法中对呼吸的要求。气息的运用都是整个发声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和基础。呼吸是歌唱发声的动力和源泉,没有好的气息就不可能有精湛的艺术歌唱。下面从三个方面对呼吸在歌唱艺术中的重要性进行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7.
周洁 《时代教育》2009,(8):50-51
歌唱中,歌唱技术是歌唱者获得美好声音的重要手段,而歌唱中的情感表现又是歌唱者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所谓"以情带声"即可以显现情感表现在歌唱中的作用.本文从历史渊源、歌唱艺术来源于生活、歌唱者是音乐的解释者、歌唱者对作品的艺术再创造四个方面论述了情感表现在歌唱中的重要作用.在歌唱中,只有重视了情感表现,才能真正达到"声情并茂"的歌唱目的.  相似文献   

8.
呼吸是歌唱的重要组成部分,气息的运用是整个发声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和基础.没有好的气息,就不可能有精湛的艺术歌唱.在歌唱艺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人们通过不断实践,探讨出了科学的歌唱呼吸方法--胸腹式联合呼吸法.这种方法就是运用胸肋肌肉、横膈膜、腹部肌肉共同控制气息.它是我国民族声乐教学以及欧洲声乐唱法中被普遍采用的最有效、最科学的呼吸方法.因此,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呼吸方法的训练,从而使学生的声音更加明亮优美,所演唱的歌曲更加富有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9.
让歌声更美妙——论“以情带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歌唱是优美动人的歌声表达人们思想感情的艺术。歌唱中,声情并茂是其艺术的创作原则。而要做到声情并茂,则需歌者将自己的情感倾注于歌唱之中,用以情带声的演唱达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的目的。本文通过对“以情带声”内涵及其与歌唱技术、歌唱心理之间关系的阐述,探讨“以情带声”在歌唱技术训练和歌唱艺术表现中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李秀博 《文教资料》2007,(32):43-44
在声乐演唱中,"声"与"情"是不可分割的艺术整体,"声"为情的物质载体,是歌唱艺术存在的先决条件;"情"是声的表达内核,是歌唱艺术存在的目的。歌唱者只有不断地努力完善自己的歌唱技巧,以心灵去感受,表现出声乐作品的思想感情,才能创造出真正的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11.
歌唱的效果如何,取决于歌唱方法是否科学、正确。我国著名声乐艺术教育家沈湘教授指出:"呼吸是歌唱的基础,气息是歌唱的动力。"气息的调整与控制在歌唱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只有使学生学会正确地调整、运用气息,他们才有可能唱出圆润动听且富有感情色彩的歌声。一、气息运用的基本要求1.音量方面。(1)控制强音时气息的运用。唱强音时,气息既要雄浑有力,使声音能产生充分的共鸣,又要使气息在歌唱的腔体内具有回旋的余地,以达到丰富、适度的声音效果。  相似文献   

12.
作为歌唱艺术,尽管歌唱的声音本身具有丰富的艺术审美价值,但借助歌声反映的歌唱内容、情感、情绪等才是歌唱的实质。这就要求人们在歌唱时"以情带声",达到"声情并茂"歌唱的理想状态。但在实际运用中,人们往往对"以情带声"的理解不够准确,比较笼统、简单而留于表面层次,往往会出  相似文献   

13.
刘媛 《铜仁学院学报》2007,1(3):73-74,83,114
人类的歌唱艺术中,"换声"是歌唱者演唱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而"换声"对任何一个声部又是一个难点,但又往往不会引起人们十分重视,导致很多演唱者在"换声"环节上出问题,达不到自己满意的演唱效果。本文就换声问题中"换声点"产生的原因和如何解决"换声"问题进行论述,提出一些见解,力求引起同行专家的重视,以期达到歌唱艺术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歌唱呼吸建立在自然呼吸基础之上.但又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呼吸。正确的歌唱呼吸的练习方法包括叹气吸气保持呼气和放松。气息运用不当产生的问题及气多声少、气少声多必须纠正。气息是歌唱的动力.呼吸练习要持之以恒。  相似文献   

15.
"呼吸与气息"理论是指导声乐实践活动的基础理论,由于历史、文化等多种原因,目前我国普遍采用的声乐基础理论仍然以历年来引进的欧洲声乐理论为主,建立在这一理论基础上的演唱实践和以中华民族文化为背景的歌唱审美群体的审美要求在很多方面不和谐。中、西声乐理论中的呼吸与气息部分本质上不矛盾,都是为了获得有艺术价值的歌唱,差别在于前者以审美的、艺术的、感性的、精神领域的探索为基础,后者以理性的、生理方面的研究为核心。立足于民族文化基础上的呼吸与气息理论更符合我国老百姓的审美需要。  相似文献   

16.
声乐是声音的艺术,是情感的艺术,是出于人类本能最直接的音乐表现形式,"声"与"情"是声乐艺术表演中的两个重要音乐元素,"以声带情"、"声情并茂"是我们对歌曲演唱最完美的要求,也是人们对歌唱的审美要求,想达到此境界,并非只是演唱技巧的问题,歌曲情感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呼吸是人体发声的动力,也是歌唱艺术的基础。古代声乐理论中就有“善歌者必先涮其气”的说法,在民族传统唱法中,也认为气息足歌唱的基础,认为“气为声之本.气乃声之帅”,并强调“气催声发,声靠气传,无气不发声,发声必用气”。因此,呼吸在歌唱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歌唱艺术是用人的声音来表达思想情感的艺术,情感是歌唱者最想要表达的内容,可见情感是歌唱艺术的灵魂.以情带声、声情并茂对每个从事声乐专业学习的人来说,是追求最理想的歌唱境界.因此,我们在学习声乐过程中要注意歌曲的处理、情感的表达,多参加一些实践性的活动,然后再多听、多想,以此来提高我们的歌唱水平.  相似文献   

19.
声情并茂与声乐艺术美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声和情是歌唱艺术两个最基本的要素,声情并茂指的是歌唱艺术中声音和感情的饱满和谐.只有这样,才能使歌唱达到完美的境界,激发起听众强烈的共鸣,产生感人肺腑的艺术效果.声乐是用歌声来表情达意,然而声乐艺术中的情来源于现实生活的激发,它们之间有着血脉相通,不可分割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在声乐教学中"气息"这个词是再熟悉不过的了,几乎每节课都能听到老师的几句"注意气息的保持"、"注意气息的运动"等,学生往往只能凭心去感觉,到底气息是怎么样的,怎么吸气如何保持的,却总是说不清楚。声乐中,气息便是声之根本,气息好比大楼的地基,只有根基稳固了,楼才可建高,花样款式才可做多,以此来表达气息在歌唱中的重要性,那么气息到底是什么?它和我们生活中的呼吸又有着什么样的异同,呼吸做好之后还如何去发声,让我们来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