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19.6厘米、口径6.1厘米、腹径16.5厘米 1977年河南新郑裴李岗出土在距今七、八千年前。我国黄河、长江流域出现了众多的氏族聚落。当时的先民们已经从采集、狩猎生活走向定居,并开始农耕,饲养家畜,使用磨制的石器,掌握了烧陶技术,我国历史进入了新石器时代。我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十分丰富,目前已发现六千余处,遍及全国各地,经过科学发掘的有一百余处。发掘结果表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是我国新石器时代开发最早的两个重要地区。黄河中、下游最著名的新石器时代文化有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1977年在河南新郑县城西北七公里裴李岗又发现了裴李岗文化遗址。后者经过科学家测定距今约八千年,属于早期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近年在河南中部地区,除裴李岗遗址外,密县峨沟北岗也发现了裴李岗文化遗物。此外河北武安磁山  相似文献   

2.
《阳新大路铺》是黄石地区第一部有关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遗址的矿冶遗址考古发掘报告。它使我们能够比较清晰地认识黄石地区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的考古学文化编年序列,以及文化发展进程、文化属性等。尤其是对我们认识黄石地区矿冶业的起始、传播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拔牙是我国新石器时代部分地区流行的奇特风俗之一,主要表现为出于某种目的而人为地拔除某些牙齿。大汶口文化的拔牙遗存是我国北方黄河流域的代表,而南方长江流域则以长江下游的马家浜文化和中游的屈家岭文化最为典型。这三种文化中所发现的拔牙现象,可以看做是新石器时代的一种仪式,而青少年男女则通过这种仪式成为氏族社会的正式成员或获得婚姻资格。  相似文献   

4.
美术是一门艺术.它在我国灿烂的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从旧石器时代的打制石器、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岩画到民国时期的雕塑和建筑、新中国时期的新年画和连环画等.  相似文献   

5.
我国第一个朝代是夏朝,也是奴隶社会的开端,其创建的文化体系为奴隶社会文化,又称之为先秦文化;而在此之前的文化属于原始社会文化(包括原始群时期文化和氏族公社时期文化),又称之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文化,这里权且称之为上古时期文化。洞庭湖区文化积淀十分深厚.它是中国文化的发源地之一。9000年前三苗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并发明了中国最早的新石器和陶器,建造了中国最早的“古城”.创造了中国最早的稻作文化。形成了洞庭湖区以稻作文化为特色的地域文化和社会群体,为先楚文化的构建和发展奠定了基础,闪烁着历史文化璀璨的光辉。  相似文献   

6.
彩陶是我国新石器时代中期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彩绘其上的各种图案,是当时社会生产、生活风貌的真实记录;其线条与设色,反映着当时人的思想情感与审美志趣。认真研究新石器时代彩陶的图案与纹饰,对于深入研究原始社会与其文化生活,探讨人的情感表达与美学机理,都十分有意义。  相似文献   

7.
鼎是我国古代物质文化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器具,其发明和出现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早在7000多年前就已经出现了陶制鼎,商周时期,大量青铜鼎的出现更是把鼎的发展推向了高峰。在鼎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其地位和功能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形成了我国独有的鼎文化。  相似文献   

8.
西辽河上游地区与中原地区史前生业方式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辽河上游地区史前时期考古学文化序列自成体系,谱系清晰,考古学文化主要包括小河西文化、兴隆洼文化、富河文化、赵宝沟文化、红山文化和小河沿文化。从地理环境来看,西辽河上游是从半干旱区向干旱区过渡地区,也是对环境变化反应敏感的生态系统过渡带,史前时期受到地理条件、气候环境与外部文化的影响,形成了独特而具典型性的采集、渔猎、农业并存的经济形态。与西辽河上游地区相比,中原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早期经济生产活动的主体仍然是采集、狩猎,农业仅是辅助性的次要的生产活动;到了新石器时代中期仰韶文化阶段,生业方式以农耕生产为主;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龙山文化阶段,已经处于农业生产阶段,中国北方旱作农业的农作物布局在中原地区已经趋向复杂化。  相似文献   

9.
安庆有着灿烂的古代文明,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遍布全区。黄龙遗址的发现及曲折的发掘过程,为安庆新石器时代文化考古工作的蓬勃开展起了鸣锣开道的作用,接着又相继发现了震动考古界的薛家岗文化遗址以及其他五百多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这些考古发掘成果,填补了长江中下游新石器时代文化考古的一个空白,在长江流域的区域文化考古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良渚文化     
《新高考》2009,(3)
以良渚遗址命名的“良渚文化”,距今5300年至4000年。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上海三省市境内。属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它是长江下游古代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中国和东方早期文明的主要代表之一。  相似文献   

11.
新石器时代的女性文化带有很强的审美特征,是人类共有的原始诗性文化的一个基本形态或阶段.以细腻、柔和.优美、注重生活细节与质量著称的江南生活方式,与新石器时代的女性文化模式应该有很深的历史溯源,而与形成于旧石器时代、在城市起源过程中逐渐复活和壮大,并在此后的文明时代一直作为主流与中心的男性文化有霄壤之别.新石器时代的江南已微微流露出诗性生活的曙光,其本质特征在于生活、劳作不仅是为了直接的物质生活资料的满足,同时也开始有了感性享受与心灵愉悦的性质.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世界上著名的文明古国,许多伟大的发明曾经为创造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推动整个人类文明,作出过巨大的贡献。我国历来有“黄帝穿井”,“伯益作井”之说,但缺乏对当时水井情况的详细记载,更无可靠的实物证据。近年来,我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发现的水井,为证实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水井的国家,为研究我国新石器时代的社会形态提供了可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13.
海南地区自古就是大陆的一部分,自新石器时代早期起,母系氏族就是从广东迁入的,与广西的古越族同源,文化发展也与两广的氏族约同步。三代时期由于它距于海上,华夏文化对其文化影响较弱,社会发展落后了一大步。至春秋后,由于华南诸族的迁入,至战国出现青铜器与几何印纹陶共存的遗址,大部分氏族向阶级社会过渡,为秦的统一奠定了一定的物质、文化基础。其文化也是中国先秦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洞庭湖上古文化光辉灿烂,却被历史尘封已久,人们认为它开拓得比较迟,古代文化落后于中原。自20世纪50年代起,湖南考古工作者在洞庭湖区发掘出许多文化遗址,出土了十分丰富的原始文化遗物,大批实物佐证洞庭湖区新石器时代原始文化比中原黄河流域原始文化要早1000-2000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相似文献   

15.
<正>从旧石器时代进入新石器时代,是人类发展史上一次伟大的变革和质的飞跃,与此同时,相对稳定的聚落群体也应运而生。这些聚落多以大河流域为核心,并形成丰富多彩的聚落文化。其中,位于辽河支流绕阳河源头的查海遗址,就是辽河流域最早的一处聚落遗址,也是新石器时代人类早期聚落遗址。  相似文献   

16.
在距今约五六千年前后,曾是中国古代的彩陶艺术产生和比较发达的时期。这一千年左右的时间正处在中国史前考古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前半期。中国新石器时代的文化源远流长,迄今已发现的考古学文化分布几乎遍及全中国,不但有许多丰富的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7000年~4...  相似文献   

17.
马家窑文化     
我国西部新石器时代文化是以历史悠久的彩陶为特征的。从所发现的距今8000年的最早的彩陶算起,彩陶经过了爷韶、马家窑、齐家、四坝、辛店、沙井等漫长的文化  相似文献   

18.
磁山文化的发现和确立,是20世纪70年代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较重大的收获之一。它不仅从年代上突破了已知仰韶时期诸文化距今不超过7000年的大关,从文化面貌上跨出了所谓“彩色陶器”或黑、灰等“单色陶器”的界限,而且,为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起源、内涵、区系类型的研究及社会经济、文化艺术、宗教祭祀等领域的探索提供了新的资料。本文对学术界较关注的磁山遗址的定性、灰坑的用途等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从周口太昊文化的初步探析来看,贾湖类型文化是太昊文化,而大汶口文化也渊源于太昊文化。从而说明,周口新石器时代文化,不仅在文化面貌上有着自身的独特风格,而且在时代上或相当或早于两河流域。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劳动生息、繁衍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而且与两河流域一样,周口也是孕育中国古代文化的摇篮。  相似文献   

20.
红山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较有影响的考古学文化之一。1935年,在赤峰红山脚下发现了它的第一处遗迹,1954年,由著名的考古学家尹达正式命名。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外学者对红山文化研究的历程和涉及的领域是:(1)红山文化的发现和确认;(2)红山文化的源流、性质特征和分布;(3)红山文化的分期与类型;(4)红山文化的玉器;(5)红山文化坛、庙、冢与中华文明的起源。这些研究尽管在某些方面还不够深入,甚至在一些问题上还存在学术分歧。但学术界尚能在一些关键点上达成共识,即红山文化是新石器时代中国北方的一支极富生命力和美好发展前景的文化,而孕育红山文化的辽河流域则是中华文明起源的发祥地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