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道”是融宇宙本体和人生之道为一体的形而上的抽象理念。老庄的“大美”是一种微妙玄通、虚形阴柔、静寂空灵、含蓄隽永的审美追求。老庄“大境”以自由心灵感受人生,以审美态度超越人生.以精神自由为审美旨归,是道家美学思想的最高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2.
3.
《老子》、《庄子》是老、庄以言传"道"的经典之作,然而其中又都有关于"道不可言"的精辟而详尽的论述,在看似矛盾的言、行背后实际上隐藏着一种具有颠覆性、超越性的独特表达方式———道言。这种无关理性、逻辑、概念的弹性语言解决了在本体上"道"之言语的路绝性难题,而老庄关于道不可言的一系列论述也成为魏晋言意之辨的滥觞,对中国古代文论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4.
中国美学非常看重人生,认为人与自然万物是同体同构的,视人与天地自然如一大生命。作为中国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庄美学思想认为作为宇宙自然生命本源的"道",既是生命的基础、生命活力的源泉,也是美所生成的根本所在。由此出发,老庄美学推崇"与道合一"的审美境域论。  相似文献   

5.
柏拉图在西方哲学历史上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他的形而上学体系—理念论塑造了西方文化意识形态。而中国的老子则以他的道思想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探讨二者的形而上学体系的异同在全球化的今天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江楚池 《海外英语》2015,(9):167-168
柏拉图在西方哲学历史上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他的形而上学体系—理念论塑造了西方文化意识形态。而中国的老子则以他的道思想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7.
一般学者认为,先秦道家一贯以张扬人的个性、自性、自然天性而著称。然而深入研读老庄文本,就会发现,先秦道家的个体、自性或自然天性乃是和限制性、受控性相关联的,需要以他者的视角来理解。即是说,先秦道家的“自”论中隐含着“不自”的思想,隐含着对自身的否定。无论从个体形成的原动力上,还是个体和他者同存共在、相融相通方面,先秦道家都体现了自然、自性乃是与他者和谐共融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与古希腊哲学的发展史上,老子和柏拉图的哲学思想较前人都有着质的飞跃。前者的"道论"不仅体系庞大,而且内在附有极强的逻辑性,与含有神秘色彩的"帝命观"、"天命"、"天道"等思想分道扬镳,从整体的角度来把握万事万物的产生和发展;后者的"理念论"亦是撇开具体事物,从万事万物的共相出发来解释世界。不过,虽然两者都站在回答世界本原的角度从整体(共相)上来阐发自己的哲学思想,但二者在具体的细节上有着明显的差异。前者的"道"与万物属于一种"母子"关系,而后者则属于"隶属"关系。虽然后来研究者对二人的思想有着众多说法和意见,甚至是怀疑,但二者的思想依然是后来哲学发展的不朽源泉。  相似文献   

9.
于宁 《考试周刊》2014,(42):25-26
本文通过对中国古代画论中"道"一字多义性的分析,认识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精神支柱——道玄思想在文化与社会领域中的不同作用,从而明确儒家之"道"与艺术上所讲的道家之"道"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人类正陷入越来越深重的精神生态危机之中。一方面,人与自然之间的“疏离化”,使人类失去了对自然的尊重和敬畏;另一方面,技术理性的扩张与异化,造成了技术对人类精神的全面控制和奴役。老庄“天人合一”、“道艺合一”的思想,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技艺和精神相辅相生,对解决当代人的精神危机具有极大的借鉴和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种道德精神和文化传统,老庄思想已经内化于国人内心,对当今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具有现实指导意义。老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负载着中国教育的一脉传统,是与儒家文化互补的、具有世界意义的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脉流。它崇尚自然,主张自然人本主义,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强调将完美人格塑造融入自然生命,对当代教育具有强力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老子在宇宙、人生、政治等方面都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无为"是老子思想的灵魂。它强调人们做人要坚守自己的本性,做事要遵循一定的自然规律,使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宇宙都能处于和谐统一状态。老子认为"道"是万事万物应遵循的总规律,道具有自身的规律,同时又时刻掌控着宇宙万物的兴衰,"道法自然"是老子"无为"思想的立论基础。"无为"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它不仅适用于个人的生活态度,同样可以用于治国之道。  相似文献   

13.
《莆田学院学报》2013,(3):16-19
黄克剑的《由"命"而"道"》一书采用了一种全新的精神视域——价值形而上学来研究先秦诸子:它运用"生命化"的研究方法,循着价值而非认知的路径解读孔孟老庄。认为在价值形而上学的视域里,老子之"道"并非认知的对象,而是世间万物"因任自然"的性状;儒家则是要在此基础上通过礼乐教化成就"文质彬彬"的人文理想,儒家之道乃是从道家"因任自然"的"天"道中有为地开出的"人"("仁")道。先秦时代中国实现了民族精神从外在的"命运"关切向内在的"境界"眷注的跨越。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阐述老庄哲学的师承关系基础上,着重论述二者的差异性。尽管二者都主张“出世”。但从各自所处的时代、角度出发而有异。老子从君主角度主张“无为而治”;庄子从百姓立场主张“清静无为、乱世保身”。老庄从不同角度来达到“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同一理想社会状态。  相似文献   

15.
张华 《培训与研究》2008,25(3):55-57
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由于其诗中颇具禅宗之意境而被誉为“诗佛”。但是由于唐代“三教并重”的文化背景和传统士人的文化积淀及其特殊的人生经历,老庄道家思想对其诗歌风格与意境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在王维的诗歌中若隐若现,形成了别具特色的美学风格和人文内涵。  相似文献   

16.
老子的道论包含有本体论、宇宙生成论,也包含有体验、把握“道”的智慧与方法,人生修养的工夫与境界论。庄子的“道”是宇宙的本源,具有超越性、普遍性、整体性,其特性为“通”,是“自本自根”的。庄子的道论包含了破除成心,跳出藩篱,超越彼此是非,把握“道枢”的方法论与通过“心斋”“坐忘”“齐物”等工夫,达到“无待”“与道同体”“寥天一”的精神自由的境界论。  相似文献   

17.
老庄哲学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回顾西方经济学的某些不足后,结合老庄哲学的思维体系,我们提出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基本原理:生克原理、整体原理、多元循环原理。其主要特点是整体、平衡与和谐。最高境界是天人和谐原理,目的是发展循环经济,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观。  相似文献   

18.
刘勰的虚静学说作为古典文艺美学范畴的一个重要概念,它直接本源于老子和庄子的虚静哲学观。刘勰的虚静学说不仅在文艺创作上有其重要理论意义,而且在审美观念上亦有其独特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传统哲学思维中,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论自然观颇具特色,对后世的影响也很大。老子把“道”作为宇宙的根本,世界的本原。庄子进一步丰富了“道”的内涵,提出以无为本的宇宙本体论思想。近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成为人类生存与发展所面临的严重问题,使人们认识到人与大自然和谐关系的重要性。这就是老庄思想给我们最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老庄思想是中国古代审美体验论的源头,老子提出的“味无味”、“以身观身”与庄子提出的“神遇”、“物化”等体道方法,都为后世理论家所吸收,并成为重要的审美体验方法。老庄的这些理论命题构成了古代审美体验论的理论框架,在今天仍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