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戴望舒的《雨巷》的重新解读,表达了作者对《雨巷》这首诗歌的一种解读和认识,并由此展开对诗歌意境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现代派诗人戴望舒的《雨巷》在核心意向、追寻主人公及音乐性上对先秦时期的《诗经·蒹葭》进行了继承,同时戴望舒的《雨巷》又有自己的发展,它不仅与晚唐五代诗词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而且借鉴和移植了西方象征主义、现代主义的艺术方法。这使《雨巷》成为中国式的现代主义诗歌。  相似文献   

3.
诗人戴望舒的主体定位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动态流程,其主体建设体现为思想定位、文学定位和社会定位三个方面。在实际社会斗争的考验下,戴望舒努力在革命与自由的两极寻求平衡点,表现出软弱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灵魂的暗影,在“中间道路”上去坚守人格自尊和艺术“自由”。  相似文献   

4.
<雨巷>诗中象征与传统、原型意象与隐喻及象征修辞策略的相互融合,体现了戴望舒在学习借鉴西方象征派诗歌时,对西方象征派诗歌的特质有所选择的特点,该诗优美的意境和深刻的象征意蕴,实现了西方象征派表现手法与民族传统相融合,创作出了中国式的象征派诗歌.  相似文献   

5.
张爱玲的《金锁记》和萧丽红的《桂花巷》都是以女作家特有的细腻与敏感,以封建大家族为背景,关注时代沉落中女性的生存状态、探讨女性的悲剧命运以及建构作家自身的女性主义价值理念,颇有异曲同工之妙。本文意从“不同场景中女性面临的生存困境”、“现实境遇下女性表现的生存抗争”两方面来探究女性的生存意识。  相似文献   

6.
系统功能语法把语篇作为重要的研究对象,本文尝试从及物性、语气、主位结构以及衔接等方面对海明威的短篇小说《雨中的猫》进行分析,以此验证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理论是一种适用于语篇分析的理论.  相似文献   

7.
印度杰出作家迦梨陀娑的优秀代表作诗剧《沙恭达罗》通过沙恭达罗和豆扇陀等人物形象的塑造,表现了积极的思想内容;同时《沙恭达罗》还以其重要的艺术成就,博得了世界声誉。  相似文献   

8.
宋子侯的《董娇娆》是汉乐府文人拟作的优秀作品。该诗叙事结构严谨明晰,以典型环境衬托典型人物,通过人花命运的对比而传达出对女性命运的悲叹。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顺应理论框架下,从语境关系顺应、语言结构顺应、顺应的动态性以及顺应过程的意识程度四个方面解读海明威的短篇小说《雨中猫》,意在探索作者是如何合理组织语篇,向读者展示作品主题的。同时,本文的分析也证明了顺应理论分析文学作品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把文学研究当作一种文化存在来追问,必然关联到作品的美学风格、创作意图、主旨倾向等,而这又无不受到地域环境与文化生存的制约和影响。基于此,通过对欧阳山《三家巷》的语言风格的呈现、民俗风物的描绘、生存意识的剖析等三方面进行的一系列美学探求,可以窥见岭南文化的生命本质及岭南文学的叙事依归。  相似文献   

11.
从《离骚》和《凤凰涅檠》两首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比较中,看郭沫若对屈原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作为唐朝一代推崇的先驱,萧颖士对整个古文革新运动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同时,他的诗歌创作也是不容忽视的,尤其是诗歌中所体现出的浓郁的引《诗》、仿《诗》"情结";而这无不与萧夫子"宗经尊儒"的经学思想有着密切关系,后人对于萧诗也有不同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结构主义文论的核心思想"二元对立"的原则重新审视与欣赏海明威著名短片小说《雨中猫》中新女性的迷失窘境。从动态与静态一组二元对立出发,剖析自然与文明的不和谐关系,暗示出女主人公迷失的内心世界与艰难的现实生活。又从另外二组丈夫与妻子、老板与丈夫的冲突与矛盾中,揭示出以妻子为代表的新时代女性在追求自我解放的旅途中,受到家庭与社会的阻挠,前进艰难,后退无路的尴尬处境。  相似文献   

14.
该文主要就孔子的生平、思想评价和《论语》一书的内容和艺术成就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诗歌鉴赏是一种审美活动。诗歌鉴赏理论研究以读者与诗歌艺术的审美关系作为主要课题。一部吸收古代传统理论和借鉴现代西方理念的,带有中华民族特色的《诗歌鉴赏学》,应该建立在客体论、主体论、生成论、方法论等四个理论基点上。只有这样,才能形成科学严谨的、带有实际指导意义的诗歌鉴赏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6.
带雨的花     
金波 《阅读》2010,(5):9-10
我是您不听话的孩子,我偷偷地跑出了家。 穿过树林,走过小桥,在明亮的湖岸上,我尽情地玩耍。 我忘记了您,也忘记了家,请原谅我,妈妈。 我去追赶蝴蝶。他飞进了树林,躲进了一朵小花。 我不愿再去捉它,因为那朵小花,就是它香甜的家。  相似文献   

17.
李白《塞下曲六首》等诗所纪时事,与开元九年(721)发生于唐王朝西北边塞的平叛胡战役不仅在时令、地域、大致经过与结局等方面完全吻合,而且李白本人还直接从军参加了这次平叛战役。所考诸诗皆为此次平叛战役的艺术反映。研究李白从军远征以及诗作的意义,不仅在于揭开此千古谜案,弥补史书记载之不足,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让世人全面地认识李白及其诗歌创作。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杜甫诗《登高》的具体分析,对本诗的思想情感和艺术特色进行了一定深度的揭示。  相似文献   

19.
高适《燕歌行》和王昌龄《出塞》(其一)同为唐代边塞诗中的名篇,前者被称为“常侍第一大篇”,后者被誉为“七绝的压卷之作”。同时,两诗又都写出了相同的思想主旨,即表现了作者对广大征人的同情和对荒淫昏庸边将的愤恨,并切盼英明的将领守土备边,以早日结束旷日持久的战争。不过,两诗因诗体不同、艺术着眼点有别,因此虽有相同的思想主旨,却呈现出各异的艺术特质,具体表现在如下几方面:结构布局上,前者完整绵密,后者精巧别致;表现手法上,前者铺陈充畅,后者含蓄蕴藉;诗歌风格上,前者悲壮苍凉,后者雄壮豪放。然而,两诗又异曲而同工,都取得了动人心魄的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系统功能语言学作为翻译文本分析工具,为古诗词英译语篇分析和解释提供了通用法则和理论框架.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经验功能角度作为评价汉语古诗词英译和语篇分析的参照标准,多维度地、科学地、系统地分析和比较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的三个英译本的经验功能,可探知不同译者使用某些形式而不是其他形式来表达原文意义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