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虽然我们经常用教育的终极价值或终极目的等概念表述教育应当追求的目的或价值,但是什么是终极价值或目的是不明的。终极目的就是终极善。终极善意味着无法在它之外具有价值上可辩护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彭刚 《教育探索》2023,(10):60-66
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具有应和法治教育时代所需、导引法治教育实践走向、为高校法治教育提供学理支撑等价值意蕴。话语体系作为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承载及表达方式,与思想理论本体存在逻辑关联,以话语体系为切入是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理论体系全面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理想进路。习近平法治思想话语体系呈现出以“核心范畴、论断命题、基本原理”“逻辑主线”“话语框架”为集合的有机整体。探寻习近平法治思想话语体系在高校场域的融入需从话语体系的课程引入、话语活动的目标厘定、话语主体的角色塑造、话语场域的氛围营造等四个方面加以注重和培植。  相似文献   

3.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逻辑建构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建构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体系的逻辑建构中,以事实判断为基础的推理和以价值判断为基础的推理是两种主要的推理形式。前者可称为实然推理,后者则可称为应然推理或评价推理。评价推理主要有四种基本类型,分别是归纳评价推理、演绎评价推理、类比评价推理和优先推理,其中优先推理是评价推理特有的形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着大量的价值判断和评价推理。以评价推理为基础的价值逻辑也是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逻辑的关键。评价推理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内容和方法的逻辑建构中均具有着重要的地位,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成人”作为教育的逻辑起点和终极指归,是教育的本体功能和教育价值的根本所在,教育目的正是对“成为什么样的人”的意义表达。借鉴后现代主义理论,我们在对理性主义所持的现代教育目的观进行消解的基础上,重构一种全新的教育目的观,主张在教育目的观的选择与构建上坚持“正反合”辩证统一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教育政策分析研究往往重视正式制度忽视非正式制度,这是教育政策分析研究的重要缺失。作为新制度主义的一个理论流派,话语制度主义重新界定了制度、个体,及其相互关系,为教育政策分析研究提供了新的制度视野,解释功能和方法论意蕴。此外,话语制度主义的制度逻辑也为教育政策分析提供了一个包括:观念、话语和制度的三维分析框架,有助于我国专业化教育政策分析研究的实践。  相似文献   

6.
话语理论的核心是话语权问题,通常由话语行为主体掌握,宣传并分享主体意识与价值立场。在马克思主义话语逻辑下,以唯物史观、意识形态理论为基石,可建构或解构哈贝马斯、詹姆逊等西方学者的话语理论,既可透析其本质,予以识别、摒弃,又可对其在具体现象层面的工具性加以借鉴、利用。新媒体时代,从话语理论视角出发审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可以检视直接思政课教学行为的有效性,也可以通过对大学生行为特征的反向逆推,从整体意义上探析我国当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并为如何提升有效性提供一种路径参考。  相似文献   

7.
人类创造政治是有目的的,但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政治目的很不相同,因此政治目的 存在着合理与否的问题。政治目的可划分为根本性、总体性目的和派生性、单一性目的,前者可视为政治的终极目的或终极政治目的。终极政治目的的合理性问题是政治哲学重点关注的问题,因为终极政治目的合理与否是一种政治是否具有应有价值或者说是有利还是有害的根本前提和最终根据。历史上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终极政治目的各不相同,思想家对这一问题也作出了种种不同的理论回答。通过比较分析可以看出,只有马克思提出的“每一个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可以转换为“社会中所有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才是真正合理的终极政治目的。这一终极政治目的的合理性不仅在于它体现了人类本性的要求,而且从历史上各种幸福观中吸取了养分,因而具有综合性和超越性。终极政治目的可以说就是政治理想的终极目的,政治理想则是对如何实现终极政治目的的谋划或设计,两者实质上是一致的。合理的政治目的得以实现,政治的本性才能真正得到实现,政治才能具有它应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论教师人格魅力与校园隐蔽课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该文以教师人格魅力对确立教师权威所具有的重要作用为逻辑起点,分析教师人格魅力与教育终极目的之间深刻的内在关联,梳理理想化教师人格的内涵和构成,突出作为隐蔽课程的教师人格魅力及其潜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9.
党的二十大对中国式现代化做出了全景科学的界定,这为学界探讨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理论遵循。中国式现代化生成的理论逻辑是基于马恩经典作家的阐释,现实逻辑是中国共产党坚守初心与使命,实践逻辑是伟大民族复兴的现实要求。其深刻内涵既有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更包含了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及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多维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实践价值与世界价值。它丰富了现代化理论话语体系,引领中华民族复兴,重塑人类文明新样态。  相似文献   

10.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是思想政治教育发挥“生命线”作用的载体。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结合各个时期的历史任务,遵循以科学理论为指导的理论逻辑,以回应时代之问为主线的实践逻辑,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逻辑,建构起以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为主线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应该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引领、坚持遵循客观规律、坚持问题导向、坚持人民至上四个维度寻求新突破,开辟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境界,助力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学生幸福是教育的终极追求,在教育促进学生幸福的实现方面,作为学校教育核心的课程承担着重要使命。知识是课程的本质性存在,具有对人的精神生活和意义世界给予关照、护持和滋养的意义品性,它指向学生的幸福。现代教育中的知识发生了异化,导致知识意义的缺失,学生的幸福也因此旁落。要实现学生幸福的终极目标,就必须重建课程知识观、设计教材要凸显生活性和生命性的意义品性、转换知识教学的逻辑话语,以期复归知识的意义品性。  相似文献   

12.
教育过程论与教育目的论冲突的实质反映了终极与存在的矛盾。理论理性的矛盾最终会反映到实践理性之中,在我国新课程改革中如何看待两种理论的实践价值,已不再是经院的思辨,而直接关涉到广大受教育者和国家的发展。本文从逻辑理性与历史理性的视角说明两种理论各自存在的利弊及其原因,并认为应在两种理论之间保持适当的张力。  相似文献   

13.
课程思政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教育正义理论为全面而深刻地认识课程思政的逻辑起点、根本遵循及终极目的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在教育正义视角下,回归课程育人本真是课程思政的逻辑起点,培育完整的人为课程思政提供了根本遵循,公平正义是课程思政最终要达到的目的。新时代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一方面要构建适应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体系;另一方面要构建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的专业课程思政实践路径体系。  相似文献   

14.
道德与生活的关系作为道德教育的核心命题,经历了从政治化到生活化的发展演变过程。生活化作为道德教育改革的核心理念,进而成为道德教育改革的旗帜,经历了怎样的自我合法化过程?其内在的话语逻辑是什么?生活化作为一个充满价值预设的哲学话语,如何成为道德改革的共识,进而代言并担当起鼓舞、号召或解放等改革使命与责任的?关于道德教育生活化的哲学话语、政治话语、教育话语是如何实现三位一体的价值同构的?生活化的话语政治构成了道德教育改革这一社会事实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教师是教育实践的道德主体,必须以实现教育的终极价值为己任。教育的终极价值是帮助和促进人的精神的完满发展,促进心灵的丰盈和健全。教育的终极价值超越于教育的工具价值。如果工具价值僭越终极价值,就会导致教育的工具化。教师作为知识分子,必须具有教育良知,具有对教育终极目的的理解,具有对于好的教育的深刻认识与信念,不断追求教育的终极价值的实现。教育良知使得教师形成自己的教育理想,形成对教育行动的清醒和敏感的反思,使教育工作与教育的终极价值相符合。有良知的教师是文明社会的促进者,是文化崇高精神的保护者,是优秀人性的培育者,是社会进步的推动者。  相似文献   

16.
教育生活,是人实际生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人类个体和群体一种特殊的存在方式,换言之,是人们的教育存在和活动过程,也是教育中的人们共同构建和享受的生活。教育生活本体论要回答的根本问题是教育生活过程发生发展的那些终极原因或动力在哪里,简言之,就是教育生活的本质是什么。这是教育哲学的根本问题,就整个教育哲学的逻辑体系而言,它又是教育哲学的逻辑"拱心柱",它包含着教育认识论、教育伦理学和教  相似文献   

17.
人文精神是指对人的生命存在和人的尊严、价值、意义的理解和把握,以及对价值理想或终极理想的执着追求的总和.它既是一种形而上的追求,也是形而下的思考.科学发展观作为承上启下的社会发展理论,它的核心观念是"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这是它最深厚的人文精神的底蕴.  相似文献   

18.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社会主义文明发展的最新成果。建构人类文明新形态话语体系是一个重要的现实课题,需要从价值定位、契机基础、内容聚焦、实践战略等多重维度去把握。从价值定位之维看,人类文明新形态话语体系建构能为反驳质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论调提供话语支撑,为塑造国家良好形象提供话语辩护,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实现提供话语助力。从契机基础之维看,现实的强烈呼唤为人类文明新形态话语体系建构提供了重要契机,良好的话语信用为人类文明新形态话语体系建构奠定了重要基础,突出的理论优势为人类文明新形态话语体系建构提供了理论支撑。从话语内容之维看,人类文明新形态话语体系建构的内容主要包括理论主题、基本范畴、逻辑主线、价值内核等“核心构件”。从实践战略之维看,人类文明新形态话语体系建构要“言之有料”,注重话语创新性;要“言之有理”,彰显话语说服力;要“言之有方”,增强话语感染力;要“言之有器”,提升话语传播力。  相似文献   

19.
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是理解学校教育活动一条中心线索。它在学习者行为结构中简约为为何而学与为谁而学问题。当下我国中小学校围绕学习目的和意义问题践行两套话语,即教育制度话语和教学情境话语。两套话语价值背离,突显出当下教育实践的困惑。就学校机构而言,一种可能性是,重新探讨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尝试建构探究型课程与教学文化,为师生提供可持续发展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20.
教育过程论与教育目的论冲突的实质反映了终极与存在的矛盾。理论理性的矛盾最终会反映到实践理性之中,在我国新课程改革中如何看待两种理论的实践价值,已不再是经院的思辨。而直接关涉到广大受教育者和国家的发展。本文从逻辑理性与历史理性的视角说明两种理论各自存在的利弊及其原因,并认为应在两种理论之间保持适当的张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