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儿童文学阅读,能够润泽儿童的绿色童年。然而,现实中儿童文学阅读却离小学生很远,儿童阅读还处在“非本位”、“非快乐”的状态。如何改变儿童阅读“非本位”、“非快乐”现状呢?本文以“儿童本位”为视角,从精选作品、巧激兴味、师生共读等三个方面做了一定的阐述,试图给当前的课外阅读指导以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吴勇 《江苏教育》2007,(8):14-16
笔者以为,小学生的习作教学,关键要扣住一个“化”字,就是将习作教学“融化”在儿童生态之中,即儿童的生存、儿童的生活、儿童的生命之中。这些应当成为小学生习作教学最基本、最核心的策略取向。  相似文献   

3.
快速阅读是从文字中迅速汲取有用信息的读书方法。在当今信息密集的社会,掌握速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已成为时代对人们的特殊要求。速读训练应从小学生抓起。《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第三学段(5—6年级)的阅读速度的要求是“阅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国内外开展过许多小学生速读训练的实验表明,经过训练,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每分钟能读三千字,最快的可达七八千字,可见,小学儿童学习速读的潜力是很大的,如果及早(一般从三年级开始)进行训练,而且坚持下去,小学生的速读能力可以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4.
课外阅读是小学生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部分留守儿童存在父母管理缺位、情感孤独的状况,课外阅读状况也不容乐观。文章以留守儿童课外阅读活动为主题展开探究,结合具体实践,提出了有温度、有高度、有宽度、有长度的“四度”阅读策略,做好留守儿童课外阅读工作,给予他们阅读关怀,助力他们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5.
马娟 《科教导刊》2023,(29):155-158
本研究探究了母亲受教育水平在家庭阅读资源与儿童汉语阅读关系间的中介作用。文章以124名小学三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针对“家庭文化背景”和“文化行为”的议题开展问卷调查,采用皮尔逊相关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中介效应分析。分析调查结果发现,母亲受教育水平和家庭阅读资源与小学生汉语阅读能力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且家庭阅读资源在母亲受教育水平和小学生汉语阅读关系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6.
许叶 《考试周刊》2011,(23):57-58
《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提出:“要重视词汇教学。”词语是构成句子的基本单位,因此教师只有进行有效的词语教学,才能提高学生阅读、口语交际和写作的能力。要提高词语教学的质量,教师必须按照《新大纲》的精神,采取多种方法灵活进行词语教学,尤其对低年级小学生,要抓住每个契机,“让词深入儿童的精神生活里去”,“成为他们意识中带有深刻内涵的东西”(苏霍姆林斯基),这将为未来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和作文能力架起一座坚固的桥梁。  相似文献   

7.
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在阅读能促进儿童的精神成长上,大家已达成共识。但在读什么样的书上,却众说纷纭,各执一词。读经派主张读“四书”“五经”,内容上越深越好,认为孩子在13岁以前应该满腹经伦;儿童文学派反对读经,认为儿童就应该读童书。大家都强调是让儿童在最适合的年龄读了最适合的书。我个人认为,儿童阅读就是在汲取他们精神成长所需的“营养”,这个“营养”的搭配必须全面、合理与均衡。因而,我主张儿童阅读应“两条腿”走路。  相似文献   

8.
提倡儿童提前识字,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及教育界人士的重视。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也兴起了儿童“提前阅读”的热潮。但是,也有人担心,这种“提前”的智力开发会成为孩子快乐成长的负担。  相似文献   

9.
小学生作业负担过重,备受社会关注。作业负担过重的害处,人们已经谈得很多,本文仅就过重的作业负担对全面落实《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所造成的干扰谈点看法。其一,“按时作息”无法“按时”。《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10条要求,学生要“按时作息……放学后按时回家”。但作业成堆,学生又怎能“按时”。心理学家认为,7岁儿童平均每天睡眠时间不低于11小时,10岁儿童应不低于10小时,12岁儿童约为9至10小时。如果按每天早晨六点半起床计算,小学高年级学生应在晚间九点左右睡觉,中年级学生应在八点半左右睡觉,而低年级学生至少应在八…  相似文献   

10.
笔者针对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提出自己的看法:①确立目标,夯实自主阅读之“基”.②质疑问难,抓住自主阅读之“本”.⑦训练语感,找准自主阅读之“点”.④课外阅读,拓展自主阅读之“面”.⑤注重习惯,提高自主阅读之“能”.  相似文献   

11.
我国自古就非常重视儿童的早期阅读,不少专家学者都是通过早期的大量阅读来积累知识,博学成材的。2003年12月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的“中西儿童阅读教育交流研讨会”上,有专家提出:“早期教育对儿童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阅渎,尽早开展就是一切。”  相似文献   

12.
古人有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是,如今许多农村小学生一提笔就感到“书到用时方恨少”.是什么因素影响着学生们去“破万卷”呢?根据农村小学生的阅读现状.本人认为应该注意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鲁迅先生一生未专门创作儿童文学作品,但其笔下的儿童形象却参与了五四时代现代文学史对“儿童的发现”。过去研究鲁迅作品的诸多著述研究重点是鲁迅笔下的农民和知识分子形象,而忽视了鲁迅作品中大量儿童形象。中学语文教材选用鲁迅先生的作品不少,其中许多涉及儿童形象。鲁迅关注儿童、了解儿童,他作品中的儿童形象,具有深厚的文化蕴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绝不是农民形象和知识分子形象的陪衬,而是与农民、知识分子形象鼎足三分的重要一类。鲁迅一向认为将来是“子孙的时代”。“童年的情形,便是将来的命运”“看  相似文献   

14.
学校开展《儿童课内外阅读实践并行发展研究》课题活动以来,我们承接了“小学生阅读困难”这一子课题的研究实践。通过大量的调查分析,我们发现小学生的阅读困难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学生自身的原因。大部分学生缺乏阅读兴趣,和一些多媒体比起来,文字的阅读显得索然无味;大部分学生的阅读动力来自于家长和教师的要求,阅读只是走马观花:学生大多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15.
落实乡村小学生阅读是深入推进全民阅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现“书香中国”建设目标的重要环节。乡村小学应从实际出发,围绕儿童阅读的成长价值与阶段特征,系统发挥图书角的阅读助学功能,营造乡村小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一是坚持硬件优配策略,分级研制图书角系统书目,科学均衡搭配精神营养套餐;二是坚持软件精做策略,持续性支持乡村教师学习掌握指导儿童阅读的有效性方法序列,成为乡村小学生阅读成长的领路人,以师生共读提升乡村小学生高品质阅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现行中师《生物学》教材在某些章节后面的练习中,编入了一定数量的“小学生的问题”(以下简称“小题”),此类问题是小学生经常碰到并易于提出的,教师回答这些问题当然要用儿童听得懂的语言,非易于接受的知识。因此,在中师教学中帮助学生分析、讨论、解释这些“小题”是教师责无旁贷的任务。为此,我对这类问题作了深入的探讨,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I‘1路,现简介如下:1“小题”的特点教材中的“小题”,都安排在一些章节的后面.共有50余间。其特点如下:11‘’小题”是儿童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提出来的。初登这个世界的儿童,对周围…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小学生阅读普遍处于被动、低效状态,这种现象影响到学生的写作能力甚至语文能力、语文素质能否提高的问题。阅读与写作,虽有各自的训练目的、内容和方法,但它们毕竟有着密切的联系。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目前小学生习作中存在的内容空洞、思维混乱、词汇匮乏等现象与阅读量少、阅读范围窄、阅读能力低是不无关系的。  相似文献   

18.
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离不开量的积累,而仅凭小学语文课本中三百篇左右文章,三四十万字的阅读量根本无法满足其能力形成的需求。为此,语文课标中提出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应不少于145万字。如何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使之在有效积累“量”的同时,能有“质”的突破?笔者认为,应做到“四多”,即课外阅读内容多面、课外阅读方式多元、课外阅读方法多样、课外阅读评价多层。  相似文献   

19.
盖达尔旅行时,有一个小学生认出了他,抢着替他提皮箱,小学生见皮箱十分破旧。便说:“先生是大名鼎鼎的,为什么用的皮箱却是平平常常的?太不协调了。”  相似文献   

20.
真正意义上的小学生作文,应该是“返璞归真”的“儿童作文”。我国著名特级教师周一贯指出:儿童作文呼唤儿童精神。他不把儿童在小学阶段的作文叫做小学生作文,而是叫做儿童作文,就突出强调了儿童的特性,儿童特有的人文性。要还小学生作文的真实与本色,就要给作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让学生把自己见到的、想到的、感兴趣的通过各种途径写下来,表达真情,书写真我,真正释放自己的聪明才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