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个人之价值与教育之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2008,(23)
教育有种种问题,究其极,则有一中心问题存焉。此中心问题惟何?曰做人之道而已。做人之道惟何?曰增进人类之价值而已。欲增进人类之价值,当知何者为人类之价值。然泛言人类之价值,则漫无所归。且人  相似文献   

2.
蒋梦麟 《教育》2010,(3):60-60
教育有种种问题,究其极,则有~中心问题存焉。此中心问题惟何?日做人之道而已。做人之道惟何?日增进人类之价值而已。欲增进人类之价值,当知何者为人类之价值。然泛言人类之价值,则漫无所归。且人之所以贵于他动物者,以具人类之普通性外,又具有特殊之个性。人群与牛群羊群不同。牛羊之群,群中各个无甚大别,此牛与彼牛相差无几也,此羊与彼羊相差亦无几也。人群之中,则此个人与彼个人相去远甚:有上智,有下愚;  相似文献   

3.
“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除潜心精进之外,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亦应须臾不离左右。钻研历练品性,积累铸就大成。治学或科研之路因其艰辛,难以真正登堂入室,惟立志笃学、坚韧不拔者方能学有所成。  相似文献   

4.
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货也。  相似文献   

5.
(一)『预先测验』Pre-test 之效用利用预先测验之方法以增进教学之效率,现在知者已渐众.诚能利用此法,则为教师者,在未教授之前,即可探得学生之需要,所谓教育,不外构成习惯之一种历程而已;预先测验则能显露学生无意中已养成之习惯,或不正确之习惯,于是教师乃得就其所误而力图矫正之道.故所谓预先测验者,其效用能助吾人决定个人或一群之特殊情况,教学者苟能利用之,既在实施教学之前藉此获得相当之证断,则所教授之材料及方向,必能因此而有所改变,以适合于受教者之特殊需要矣  相似文献   

6.
诚实的品格与做人──学习孔繁森的联想做人总要有人品。有人认为,现在就是讲怎样抓钱,讲怎样做人,是老掉牙的问题,是老朽之见。其实,不论时代如何,社会怎么变化,做人之道始终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永恒课题。任何一个人,都脱离不了"为什么人"的问题,也避免不了"...  相似文献   

7.
普通学校目的,在养成健全之人格,与其生存发展于社会之能力。此为全教育系统之精神,大学校之目的,固亦不外乎是。然大学校之所以异于普通学校而为全国最高之学府者,则因于普通目的以外,尚有特别之目的在,固不仅其程度有等差而已。特别之目的维何?曰研究高深之学理,发挥本国之文明,以贡献于世界之文明是焉。是以施普通教育之学校,其所授之智识,为人类生活上社会上日用所必具之智识;所训练之能力,为人类生活上社会上日用所必具之能力,如是而已。而大学校之所授者,则不仅人类生活上社会上日用所必具之智识能力,而为一切现象之法则,所谓科学者是…  相似文献   

8.
<正> 三、文之道 (接89年第3期)在从哲学的高度对人类何以有文的问题进行阐述之后,刘勰进入对人类之文发展历程的具体考察。这一考察一方面是对人类何以有文之“道”的具体历史的证实,另一方面又是“道”与文之关系的落实和具体化。前者说明:“自然之道”在考察人类之文发展历程中同样具有指导、统领作用,对人文的考察是服从于“原道”主旨的;后者则是“道之文”向“文之道”的转化,是要从人文发展历程中初步总结出“文之道”。  相似文献   

9.
《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摈弃官场归隐田园的一篇宣言书,其言之纯朴,其情之真切,其志之高洁,历来受人推崇,欧阳修就赞叹道:“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17,(41):65-66
小学作文教学之自然之道,指允许学生随心所欲、无拘无束地写作。自然之道即自主自我之道,自主指从自学到写作,再到修改,皆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完成;自我则强调引导学生尽情地展现自我,挑战自我,反省自我,超越自我。这两者必须循序渐进,才有可能帮助学生在读书、写作的过程中,实现作文与做人的同步提高。笔者就小学作文教学的自然之道,结合平时的实践与思考,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道”,并做到“自然之道与做人之道的统一,客观规律与人的价值的统一”,使受教育者既能初步认识和理解客观规律这个“自然之道”,又能学习体现和展示人的价值这个“做人之道”?现对《蛇与庄稼》一文的思想内容所展示的现实意义作简要分析,谈谈...  相似文献   

12.
法国18世纪教育家卢梭指出:对一个教师来说,重要“的问题不在于要他拿什么东西去教孩子,而是要他指导孩子怎样做人”。是的,人们常说“的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就是把思想品德教育视为教师的主要职责。我国历来都比较重“视德”。《论语》强调“为政以德”《;三字经》里“有教之道,德为先”的说法《;礼记》里要求“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江泽民同志提出“以德治国”;胡锦涛总书记强“调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而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一个人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如何,以及如何做人和做事,已经成为决定人的事业成败的最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道”,并做到“自然之道与做人之道的统一,客观规律与人的价值的统一”,使受教育者既能初步认识和理解客观规律这个“自然之道”.又能学习体现和展示人的价值这个“做人之道”。现就(蛇与庄稼)一文的思想内容所展示的现实意义作简要分析,谈谈其教法。 <蛇与庄稼>全文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讲  相似文献   

14.
论诚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诚信既是对人的内在品质的要求,又是对人的外在行为的规范。诚信的伦理价值表现为三个方面:做人之本、为政之则和成业之道。诚信的一般涵义有普适性,但诚信伦理的存在范围、价值取向及作用机制都因社会文化土壤的不同而有所变异。中西方诚信伦理基于不同的社会文化土壤而各有其长处和短处,我们必须以辩证的态度对待之。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的“道”范畴,内含着“一”与“多”、“有”与“无”、“ 存”与“亡”、“好”与“劣”等人类对于一切存在的辩证的理解,具有极大的包容性,是人类智慧中至高的悟性。而西方之“科学”范畴,不过是之于自然界的办法、手段而已,是支离也。当今“科学”何以能埋下毁灭人类地球的祸根?此乃天下皆以科学为美斯为丑矣之理。对“科学”的迷狂导致了“科学”被滥用、妄用和盗用等严重问题。自恃其有,所以无德;逞强气盛,因此失道。既认识到“科学”之美,又认识到“科学”之丑,方能超越“科学”之失和“科学”之不自由。求科学而不求道,使人类变得野蛮粗鲁、愚味无知,持“科学”之人需要持”之人来启蒙。“全盘西化”乃去高就低、弃大适小、舍本逐末之行为,当弗为。  相似文献   

16.
《老子》二十一章论“道”有云:“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这儿所谓的“精”,指精气,犹《管子·内业》所谓“精,气之极也”,“精也者,气之精者也”。而《庄子·大宗师》云:“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此言“有情有信”,语本《老子》;“无为无形”,则进一步推衍为不可知“道”。“有情”即“有精”,“精”、“情”二字古本  相似文献   

17.
《老子》又名《道德经》,由"道之体"和"道之用"两部分组成。作为"道之体"是要阐明形而上的"道"不仅是万物的本原,更是宇宙的最高法则,是现实世界的价值源泉。而"道之用",则是老子立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即如何在形而下的世界体道、践道,从而实现人类社会的最高价值和最高理想。《老子》视界中的老子,既是一个体道者,又是一个传道者,同时也是一个困惑者。这种困惑是由其学说的内在矛盾决定的。  相似文献   

18.
语文之道     
语文之道,乃语文之规律,语文之原点,语文之真谛也。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语文之道衍生了语文之术,语文之枝,语文之末。可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当前语文之术横流、蔓延,遮蔽了真正的语文之道,出现了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的局面。如何面对?我们要借用老子的智慧——少则得,多则惑,回到语文的源头,探寻语文的规律,研究语文之道。  相似文献   

19.
人之往来应酬者,谓之交际。汉王符《潜夫论·交际》:"语曰:人惟旧,器惟新,昆弟世疎,朋友世亲,此交际之理,人之情也。"融和感通乃交际之追求。交际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因此只要有人的活动存在,就会有交际的存在。一个人在从学校人向社会人转变的过程中,要想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必须具有一定的交际能力。我国的古典名著中包蕴着许多交际之道。向名著学交际是提升交际能力的一条重要道路。  相似文献   

20.
陶渊明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田园抒情诗人。宋文坛领袖欧阳修曾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其敬仰之情,无以复加。一曲《归去来兮辞》受到了众人的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