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两个方面深入研究了毛泽东的名著《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所运用的独特的分析方法:其一,阶级分析法。毛泽东根据旧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特别国情。灵活运用了阶级分析法。他并不是注重各阶级的生产关系的属性。却突出内外(民族)矛盾、贫富(阶级)矛盾,以分析各阶级的政治态度,尤其是从动态角度考察各阶级的政治态度,划清了敌我友界线,从而确定了正确的革命路线和政治策略。其二,矛盾分析法。毛译东在“一分为二”这一根本分析法的基础上,又从两端找到中介而变为“两极三分法”,进而演化为五分法、九分法等。“两极三分”是毛泽东分析一切事物的基本路数,是毛泽东解释一切社会同题的三角密码;他凭着这套密码制定革命策略,在错综复杂的阶级斗争、党派斗争中,纵横捭阖,无往而不胜。  相似文献   

2.
宋维金 《华章》2007,(11):40
重温毛泽东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了解到:毛泽东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及其对革命的态度作了一个大概的分析,指出中国无产阶级的最广大和最忠实的同盟军是农民,解决了中国革命的最主要的同盟军问题.由此联想到: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要分析当今社会的一些热点问题,也需要首先进行阶层分析.这样才有利于协调好各阶层的利益关系,真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3.
民生问题并不是近年来才出现的,在古代就有思想家在向统治者建言的过程中提出“民生”这个问题.到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家孙中山先生也曾明确提出过“民生”,并且将它作为自己的革命纲领之一.直至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民生“问题依然是中共领导的革命和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尤其是毛泽东于1925年12月写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这篇文章,它里面所包含的一系列的关于民生的思想成为了我国民生理论的基本的雏形.另外,毛泽东还在革命和建设中将自己的民生思想不断丰富和发展,从而为我国形成完整系统的民生理论奠定了坚实基础,这对于我党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以及在革命胜利后建设新中国乃至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如何以毛泽东阶级分析的思想正确认识现阶段中国社会各阶层的新变化,从而把全国各社会阶层团结起来,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现实意义。本文将从论证毛泽东阶级分析思想及其对民主革命产生的伟大历史作用着手,然后以毛泽东阶级分析的观点深入分析当今中国社会各阶层发生的新变化,为正确贯彻党在现阶段的阶级政策,扩大党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共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的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5.
6.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分析当时中国社会各阶级的构成、性质及其革命态度并采取不同对策,以团结真正的朋友去打击共同的敌人,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问题,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保证了革命的最终胜利,这是用革命的实践对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中国化的经典阐释。在新的历史时期,毛泽东的阶级理论对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各阶级(层)之间的关系,协调各种社会矛盾和冲突,对促进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和中国梦的实现仍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十三年来《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是毛泽东同志在民主革命时期发表的一篇重要著作,在大革命时期曾经广为流传,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毛泽东同志在这篇文章中所体现出来的认识国情、分析形势的科学方法也极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的名著《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不仅规定了中国现代历史的基本走向,而且涵盖着毛泽东整个思想的基本路数,其微言大义值得我们从方方面面去进行反复嘴嚼。本文仅就《分析》的主题思想略陈管见。对于这个问题,理论界大致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坚持几十年一贯的看法,认为《分析》所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另一种意见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的结果,认为《分析》的主题是革命策略而不是领导权。笔者同意后一种意见,但觉得这种意见现有论证不够充分,故以本文提出新的论证。  相似文献   

9.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立场-方法-观点”有机统一的典范,阶级分析法作为《宣言》中的核心方法论,是解剖和分析阶级社会的基本方法和主导线索。《宣言》以阶级分析法解读阶级社会及带有阶级性社会的历史现象,包含丰富而科学的社会分层思想,其中国化继承与创新的理论和实践,为解释当代日益复杂的社会阶级阶层结构提供有力方法论支撑。当前科学把握阶级分析法,应做到“从对立到合作、从反思到构建、从阶级到共同体”三重考察,符合阶级分析法的时代镜鉴,也是《宣言》中阶级分析法当代价值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0.
对阶级和阶层特点的科学分析和正确判断,是党在革命和建设中制定纲领、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依据。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对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各阶级和阶层特点的论述,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和阶层分析的思想。  相似文献   

11.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是毛泽东同志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一篇重要著作。由于它曾经过多次大的修改和补充,因而党史界对其历史地位的评价或失之过高,或失之过低。本文通过对该著作的几种不同版本的对照研究,进行了实事求是的评价,认为它是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革命思想发端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2.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简称《分析》)是毛泽东同志在大革命时期的一篇重要著作,历来为理论界所重视,在现代史,革命史和党史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1979年《红旗》杂志第三期发展了郭罗基同志的《思想要解放,理论要彻底》的文章(简称《郭文》),说《分析》是1925年12月《革命》半月刊发表的,在“1951年收入《毛泽东选集》时,又做了很大改动,增加了关于工人阶级领导的问题。”由此,有些人也认为,毛泽东同志在1925年时,还没有提出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分析》是1925年12月,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办的《革命》半月刊第四期第一次正式  相似文献   

13.
一从调查研究学生情况入手我常想,毛主席的著作,一般都写得深入浅出,生动活泼,有些文化程度不高的同志也能学得很好,为什么我在初中二年级中国近现代史课中讲主席著作时,就不能使学生领会得很好呢?最近,我带着这个问题,重新学习了主席的一些著作,开始有些领悟。特别是毛主席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对我有很大启示。毛主席说:“为什么主观上会犯错误呢?就是因为战争或战斗的部署和指挥不适合当时当地的情况,主观的指导和客观的实在情况不相符合,不对头,或者叫做没有解决主观和客观之间的矛盾。”怎样解决这个矛盾呢?那就是毛主席经常教导我们的,要深入实际,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阶层构成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新社会阶层是在认可了其与工人阶级、农民阶级一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体关系的基础上而展开,所以要使学生正确认识阶级与阶层的关系对深入理解社会新阶层的问题至关重要。以往的学者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存在着不完善的方面,笔者认为应该使用阶级分析的方法辩证地看待阶级与阶层的问题,两者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党史学界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形成的时间和标志分歧很大,没有形成定论。笔者认为,1925年至1926年,毛泽东写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答少年中国学会改组委员会》、《国民党右派分离的原因及其对于革命前途的影响》和《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等文章,应作为基本思想形成的标志,因为这些文章从整体上看,直接或间接地论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所包含的不可缺少的基本问题。这些基本问题应是:(一)新民  相似文献   

16.
布迪厄从"文化与社会分层"关系角度,把文化作为一个阶层划分的标识,同时认为消费方式具有社会分类的功能。丹尼尔.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的中轴原理与之不同,它强调理论知识处于中心地位,成为社会发展中轴进而引起阶级结构变化,因而受科学知识作用影响的新职能结构将重新划分社会各阶层。  相似文献   

17.
近代以来的西学东渐过程中,阶级与阶级斗争观念一定意义上重塑了近现代中国的历史,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皈依了阶级斗争理论。但中国社会阶级构成与西方相比的特殊性,阶级斗争是社会进化的原因还是社会进化时的病态,阶级斗争推动了人类进步还是破坏了人类文明,无产阶级专政是真民主还是民主的倒退,不同政治派别有着不同的理解并有着激烈的论争,由此产生的影响兼及于政治运动实践与学术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8.
批判“唯阶级斗争论”极左思潮在历史研究领域内的影响 ,并不意味着对阶级分析方法的摒弃 ,问题在于廓清以往在阶级分析中违背马克思主义的东西。正确的阶级分析方法 ,依然是评价历史人物的一个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9.
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是陈独秀早期政治思想的重要内容。陈独秀分析了中国资产阶级的构成,认为妥协性是中国资产阶级的最大特征,随着国民革命的开展,中国资产阶级将成为国民革命的对象;对于中国工人阶级的历史地位和在国民革命中的领导作用,陈独秀给予了肯定;在对待农民阶级及农民运动问题上,陈独秀反击了社会上反动势力对农民运动的诬蔑,倡导武装平民。  相似文献   

20.
重读毛泽东同志1926年《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笔者深刻地认识到正确分析和把握社会各阶级的经济、政治、思想状况,对于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是至关重要的,这也是我们党能够领导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关键所在。随着形势的不断变化,中国现阶段的社会阶层已日趋复杂,如何正确分析和把握中国现阶段不断变化着的社会各阶层,代表和整合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这是党在新的历史时期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