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壮语和汉语是同属于汉藏语系的两种亲属语言,二者的语言要素之间有同有异,我们把动词附加成分比较作为关注点,通过比较,发现壮、汉语的动词附加成分在形态特征、表义特征、语用功能上都表现出较大的相似性,部分呈现出规则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2.
蒙元硬译体是夹杂蒙汉两种语言与语法的特殊翻译体例,学术界统称为“元代白话”。笔者探索了蒙元硬译体对《蒙古秘史》翻译的文字运用、语法、旁译、总译、翻译方法等方面产生的影响,认为《蒙古秘史》的翻译深受蒙元硬译体的影响,是从蒙元硬译体的翻译方法相承而来。  相似文献   

3.
维吾尔人虽然接受了很多阿拉伯—波斯语借词,可是接受的大部分词是名词、形容词、代词和部分附加成分,基本上没有动词,而且把大部分词完全维吾尔化了,那些词已有了维吾尔化的变化。本文主要论述在现代维吾尔语里正被使用的部分阿拉伯—波斯语借词及附加成分的词义变化和构词特点。  相似文献   

4.
《蒙古秘史》是一部关于蒙古族和北方草原民族的历史文化著作,翔实记录了成吉思汗家族、蒙古民族的崛起及至窝阔台汗统治时期的历史,保存了有关北方草原民族的大量史料、传说、故事、风俗、习惯、词汇、谚语、歌谣等;它还是一部采用散文体和韵文体(诗体)语言叙述的古典文学名著。详细介绍了《蒙古秘史》的产生、衍变和传播经过及其影响,评介了国内外的版本、译本,重点对《蒙古秘史》哈萨克文译本所存缺憾原因作了探索。  相似文献   

5.
《歧路灯》中完成体动词“讫”的用例多达154次,其中“V+讫”148例,约占总数的96%,通过考察,可以看出“V+讫”格式从宋代到明清有日益盛行之势。语义组合方面,和前代作品相比,“讫”前非持续动词在《歧路灯》中使用已经非常普遍,这主要是由于“讫”受到“已”和“了”的影响,并最终导致了“讫”被“了”所取代。  相似文献   

6.
定中短语中的定语或状中短语中的状语是否多层,并不取决于其数量的多少或结构的复杂与否,而是决定于其内部语法结构层次:只有一个层次的是单层定语或单层状语,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层次的是多层定语或多层状语。“状+动+宾”式、“状+动+宾+宾”式动词短语的分析亦应着眼于其内部语法结构层次,而不能为了分析的方便而将一个层次当作两个层次或多个层次;对于其他复杂动词短语亦当作如是观。正是在这些关键性问题上,宣称放弃中心词分析法而采用层次分析法的黄廖《现代汉语》“增订四版”却频频失误,因而在相当程度上削弱了教材整个语法理论体系建构的严谨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