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育人环境对学生成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化高校育人环境,是时代和现实的需要。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把优化高校育人环境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培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2.
加强教育严格管理促进学风建设张斌,苑璞创建优良学风是高校优化育人环境,培养合格人才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建设。形成和巩固良好的学风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多年来,我院学生工作部门始终将学风建设作为工作的重点之一,牢牢抓住提高人才培...  相似文献   

3.
耿卉 《教育艺术》2011,(9):26-27
教书育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高校一直以来被社会赋予了培育人才的重任。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和中央16号文件精神提出了"全员育人"的工作要求,即要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渗透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和全过程,高校的各个部门和全体教职员工,都有责任和义务承担学生的教育  相似文献   

4.
一、变革中高校育人的特性目前,高等教育面临商品经济发展的全面挑战,人才质量是学校的生命,今后评价一个学校教育质量的高低,不是靠行政方式的简单评价,而是靠市场的裁定。改革是宏观和微观的系统工程,系统设计,系统分析,系统决策与执行,都要统一于育人的系统目标;系统的最优化,也就是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最优化。具体  相似文献   

5.
高校的德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高屋建瓴地进行构建,紧紧围绕育人这个中心,探索规律,全面规划,科学考核,完善高校德育,使高校德育发展更加科学化、系统化,真正实现由虚到实、由软到硬、由定性到定量的转化,逐步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6.
科学平衡的人才培养结构、系统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是新时期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的关键。实现更高质量和更为充分的就业,则是新经济形势下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新时期高校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的发展向度围绕育人功能展开,通过回归育人本质、夯实育人基础、精准育人方位、优化育人流程,促进人才培养能力不断提升、人力资源供给不断提质、人才核心素养全面增强、人才培养机制全面完善。从高校本身而言,应着力打造道理、学理、哲理、原理四位一体育人体系,就是要聚集高层次人才供给,把道理弄清;立足类型化人才培养,把学理弄透;校准新时代育人导向,把哲理弄实;着眼创新性人才素养,把原理开通,不断提升高校人才供给质量。  相似文献   

7.
校园文化对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校园文化是新时代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与公民道德建设工作的主要载体与重要形式。新时代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需要高校着力培育高素质人才,其中文化素养培育至关重要。校园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得以实现的主阵地,而校园文化则潜移默化发挥着育人的功能。探索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对高校整合育人资源、拓宽育人渠道、强化育人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高校思政课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一个战略环节,是高校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一项系统工程。“四史”既是承载着光荣历史、肩负未来希望的新时代大学生的必修课,也是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我们通过聚焦思政课建设任务,致力于构建系统有效的思政课实践育人共同体,以更好服务提升高校思政课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高校思政课实践育人共同体的基本内涵、实施原则和现实意义入手,基于治理理论的核心思想,针对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构建策略进行了重点研究,旨在创新人才培养工作机制,开创多主体参与的人才培养新格局。  相似文献   

9.
办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整个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因此,育人成才便成为高校办学的根本宗旨。如何育人成才,这是摆在每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严肃课题。笔者认为:育人成才是个系统工程,应运用系统论的思想对育人成才的全过程加以科学地探讨,即将其放在不同的范畴里分层次地加以考查,剖析其各层次的结构及相互联系,进而揭示整个系统的运动规律,提出使整个系统正常运转的建议,达到培养高质量人才的目的。基于这一思想,本文发表一孔之见,望能抛砖引玉,以期引起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为社会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是高校办学的宗旨,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关键在教师。因此,提高高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专业知识、教育科学理论水平及教学技能,是实施高校人才培养系统工程的重要基础和手段。本文就加强高校青年教师教育科学理论岗前培训的必要性,从教师职业要求、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需要等四方面进行了较详尽地分析。并对高校青年教师接受教育科学理论培训的价值,从发挥教育教学效能、造就跨世纪人才等六方面作了较深入地论述,以期能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丰富高校师资培训工作的内涵。  相似文献   

11.
朱琳 《成人教育》2013,33(1):113-114
发展特色教育是一项艰苦而又细致的系统工程,高校根据自身的传统、历史和优势等有利条件,凝练出符合自身实际的特色教育模式。高校在高等教育过程中实施特色水教育、创新高校育人体系,对高校科学健康发展及创建人水和谐社会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课程思政育人模式创新是推动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育人内涵式发展的重要选择。当前高校课程思政育人模式创新面临着育人要素协同合力不足、育人主体能动性缺乏及育人空间功能性单一的问题。为了破解当前高校课程思政育人模式创新所面临的问题,可以从系统论的角度对主体培育系统和育人空间建构系统完善。主体培育系统中将育人共同体的主体间性建构与育人体系相结合,从优化高校各主体间育人思维的协同性、提升高校各主体间育人对话的融合性、增进高校各主体间育人情感的内生性入手,育人空间建构系统中将大学生公共素养的培育与公共生活相结合,就激发高校大学生的公共情感、提升高校大学生的公共理性及塑造高校大学生的公共品质进行推进。  相似文献   

13.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特殊类型,应借助系统思维寻找“三全育人”这一系统工程的差异化构建路径。当前,高职院校“三全育人”探索存在着路径依赖,系统整体意识缺乏;人员、过程、方位等系统要素存在缺位;过度分工严重,系统结构优化滞后,没有形成系统效应。高职院校应打破“三全育人”路径依赖,明确以培育“工匠精神”为特色的系统整体目标;推动“三全育人”高职化,填补人员、过程和方位缺失产生的育人盲区;优化系统的“软”“硬”结构,实现高职院校“三全育人”的系统创新。  相似文献   

14.
构建基础实验训练平台,培育创新型人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培育创新型人才是高校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改革实践教学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该文从树立正确的实践教学育人理念出发,提出要重视高校的基础实验、工程训练平台建设,对如何建设适合创新型人才生成的环境进行了探讨,总结了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一些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15.
围绕“构建和谐社会”的主题,教育界有责任、有义务运用各种智慧去成功地化解在教育体制中存在的矛盾和冲突,而解决这些冲突和矛盾必然离不开教育的改革。借鉴和谐社会的思维,进行高校和谐管理,培育和谐人才是高校改革的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16.
创新是一种因素,一个要点,一项目标。本文认为,创新不仅适用于社会经济结构的改革,同样也适用于高校育人机制的变革,各大高职院校应顺应改革浪潮,抓住有利机遇,落实创新理念,深化办学特色,培育时代英才,为国家经济的繁荣富强和创新型人才的切实保障提供有效的途径和不竭的力量。  相似文献   

17.
高校教材管理工作是一项艰巨而繁重的系统工程。对高校教材,从计划、技术供应以及信息收集等方面实行目标管理,能更好地为高枝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服务。  相似文献   

18.
实现拔尖科技创新人才自主培养已成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就是要在全面审视学校育人实践的基础上,以更为系统的思维去改进和优化科学教育实施体系,进而赋能学校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深化学校科学教育创新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探索更适合中国小学生科学教育的策略,可从“课程育人结构化”“课堂学习探究化”“实践活动项目化”“学科融入差异化”“学习资源多元化”“教师队伍专业化”六方面做顶层设计,以此在校园开拓持续不断的“崇尚科学、热爱科学、创造性应用科学”的新动能。  相似文献   

19.
包昆锦  蒋远胜 《高教论坛》2012,(10):44-48,61
高校本科创新人才系统化培育机制的基本内涵是将高校人才培育所涉及的各类观念、教育教学实践和相关保障措施建设作为一个大的整体系统看待,从系统的各个环节同时改革。四川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在本科创新人才培育实践中,从人才培育观、培养方案修订、课程体系架构、理论教学实施、实习实践活动体系建设、教学科研资源建设、师生评价激励机制等多个方面同时探索,逐渐形成了具有农业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特征的系统化培育机制,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显示了系统化培育机制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20.
探索考试方法改革促进创新人才培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如何适应知识经济的需要,培育21世纪创新人才是高等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而创新人才的培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本文拟就以考试改革为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的切入点和突破口,通过推进考试改革的一系列措施,为培育创新人才提供良好的成材氛围和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