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学习数学离不开解题.解题能力的高低取决于解题策略的掌握,而解题策略的根本就是学会思考,设法把未知的问题转化为已知的问题.本文结合实际,介绍几种常用的解题策略.一、逆向思维,正难则反逆向思维是一种积极的具有创造性的思维形式,它可以培养人们思维的灵活性与创造性.然而人们却往往受习惯思维(思维定势)的影响,似乎顺其自然地从正面,也就是顺向去思考问题,而不愿意或很少从反面去思考,也就是逆向思考问题.实际上,有些问题,正难则反,如果我  相似文献   

2.
思维定势 ,指思考问题时的一种思维惯性和固定想法 .思维定势在解决问题时有积极的一面 ,由于思维定势的影响 ,在物理解题过程中 ,学生往往借凭以往的经验、题型模式及解题习惯 ,而不认真分析新问题的物理背景 ,以致错解 :或因思维定势的影响 ,使思维受到条件的限制而形成思维定势障碍 ,以致难解 .本文就此谈谈解答物理习题中克服思维定势负效应的一些方法 .1.比较、鉴别的方法比较、鉴别应用于物理解题中 ,可培养思维的批判性和综合性 ,避免由于思维定势造成教条主义的错误 ,以增强思维的辨析显微能力 .一些问题错解的产生 ,是由于物理模型…  相似文献   

3.
<正>对某些化学平衡问题,解题过程中若建立"虚拟",进行对比参照可以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对化学平衡解题过程运用"虚拟"的情况有:极端假设法虚拟,即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根据已知的条件,把复杂问题假设为处于理想的极端状态,站在极端的角度去分析、思考问题,使其因果关系显得十分明显、简单。  相似文献   

4.
从逻辑思维角度讲,从原因探究结果是习惯性思维也是正常的逻辑程序,但从结论中寻找原因就是反向思维.而逆推法是逆向思维的演化过程.根据已知的依据找到解题所需要的各种条件.在物理学习中,经常会遇到较难的题型,如果采用逆推法的解题办法去解决,问题将很容易解答出来.物理学科中不难发现,很多的创造性发明都归功于逆向思维.在使用逆向思维解题的时候,有分析和求解两个过  相似文献   

5.
假设法     
许福年 《辅导员》2010,(3):28-28
“假设”是数学思维中思考问题的一种常用方法,有些应用题看起来很难求出答案,如果我们合理地进行“假设”,往往会使问题得到解决。依照已知条件进行推算,根据数量上出现的矛盾,作适当调整,从而找到正确答案。这种解题方法叫做“假设法”。  相似文献   

6.
初中物理计算题为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思维,考查的目的和内容不同,所给已知条件的类型也往往不同,能否正确分析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是解题的关键,根据其作用不同,分为以下几类.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全国高考理科综合(物理)卷非常注重将情境与知识相联系的考查,为突破思维障碍,在解决此类问题时,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1转换物理过程,提升思维深刻性过程转换就是利用某些物理过程在时间或空间基本规律和特点的不变性,通过过程的取代或反演来实现问题解决的一种解题模式.高考物理试题在描述问题情境时,有时不完整,需要用物理观念思考问题,将物理过程进行转换,提升思维深刻性.  相似文献   

8.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一个思维过程都有一个与之相反的思维过程,二者互称为正、逆向思维,且存在可逆关系:已知条件(始态)正向思维←→逆向思维 答案(终态).正向思维就是“循规蹈矩”,从已知到未知或从始态到终态思考问题.而逆向思维则是反其常规,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倒着想”或“反过来想一想”,从终态思考问题,或许会使问题无比简单、轻而易举,会使解题效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
初中物理计算题为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思维,考查的目的和内容不同,所给已知条件的类型也往往不同,能否正确分析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是解题的关键,根据其作用不同,分为以下几类。  相似文献   

10.
物理问题中的隐含条件可隐蔽在题目的已知条件中、物理过程中、物理图像中、应用范围中及答案中,如果能及时挖掘这些隐蔽条件,就能够越过思维陷阱,突破解题障碍,提高解题速度,若能从以下突破点入手,就能快速、准确地找出这些隐含条件.  相似文献   

11.
思维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正向思维是从已知到未知或从始态到终态思考问题,而逆向思维则是反其常规,从问题的终态开始或将问题倒过来思考,逆向思维是辨思维的特殊表现形式。高中化学对学生而言是一门较难学好的课程,学生对于章节知识尚能较好掌握,可在实际解决问题时往往无从下手,这就出现了书好学、题难解的现象。由于化学题千变万化,不存在固有的解题模式和千篇一律的解题方法,如果单纯使用熟悉的正向思维方法去思考问题,就难免会遇到障碍;其实有些问题若能反过来  相似文献   

12.
在初中物理解题教学中,授课教师需要传授学生极限法的运用策略.极限法是一种较为常用的物理解题方法,能够引导学生突破传统解题思维,从全新角度思考问题,进而快速解出正确答案.本文通过四道典型例题来详细阐述如何运用极限思维解答初中物理问题,以期能够开阔学生的物理学习眼界.  相似文献   

13.
学生解题时常常误入歧途而不能自拔,最后以失败告终。究其原因不外乎思维单调、片面,往往“一条道走到黑”,不善于扩展和转移。为此教师要教会学生掌握思路的基本形式及扩展方法,进行多向思维训练。一、思路的基本形式(串、并联法) 解题时要求由已知条件求出未知量来,从已知到未知(或从未知到已知)的中间的思维过程称为思维链,链的基本形式可分为串联和并联两种。所谓串(联)链就是根据因果关系从已知条件找到一个突破口,根据公式求出第一个中间量,再根据另一公式求出第二个中间量……最后直到求出未知量为止(如图1)。  相似文献   

14.
用估算法解天体运动问题,可避免繁冗的数字运算,达到简练、快捷的效果。1.利用物理常数进行估算。估算题中往往已知量很少或没有已知量,解题时就要求灵活运用一些物理常数,有时甚至需要根据隐含条件适当地拟定一些物理数值。【例1】估算地球大气层空气的总质量。(取一位有效数字)  相似文献   

15.
随着创新教育的深入开展,开放题应运而生。“开放”是相对于“封闭”而言的,传统的物理试题条件完备,结论确定,解题只需按部就班,从已知条件代入相应的公式就能找出确定的答案;开放题则是条件不完备,结论不确定,解题依据和方法往往也不惟一。而发散思维正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角度、多侧面思考问题,不拘泥于一种思考途径,不受现代知识的局限,也不受传统知识的束缚的思维方式,其结果可能由已知导致未知,从而发现新事物和新理论。因此在物理习题教学中,利用开放题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一、策略开放题所谓策略开放题,就是…  相似文献   

16.
有些物理问题,由于缺少条件,使解题陷入困境.此时可以设一些物理条件、物理过程或物理量等,以此沟通已知和未知间的关系,便可利用已有的知识进行解答,这种思维方法可称作“虚设法”.  相似文献   

17.
<正>极限思维就是运用已有的经验公式,根据连续性原理,对于所需分析的现象以及过程拓展到理想状态下的极限值范围内进行考虑,让问题的主要因素或者是内在本质充分显示出来,得到试题答案。在高中物理学习中所运用的极限思维通常是把试题已知条件分成两个极端,之后再根据已有的物理知识加以分析、推断,最终得出解题结果。在这一方法中所遵循的解题思维便是"抓两端,定中间"原则。一、极限思维在高中物理解题中的突破  相似文献   

18.
数学解题过程是不断地将未知转化为已知过程,对于一些较复杂的问题,若沿着由条件到结论的方向进行思考寻求解题途径十分困难,甚至无从下手时可以换一个角度去思考问题,通过对题中条件与结论的观察、比较和联想恰当地构造出一个能帮  相似文献   

19.
朱述钧 《考试周刊》2011,(56):177-178
审题过程是做物理题目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所以在教学中,教师都会注重培养学生准确审题的能力。学生经过长期的训练之后,在审题时也能做到准确梳理已知条件,由已知条件找到突破口,深入解题。但是有时我们会遇到这样一些题目,即使已知条件梳理得很准确.物理过程也分析得很清晰,运用的解题公式也没有问题.但入手去解题时,会发现解题过程很复杂、很繁琐,甚至走入死胡同。  相似文献   

20.
物理习题中的隐含条件是指题目中若明若暗、含蓄不清的已知条件.解答物理习题时,有些习题的已知条件并没有明显给出,而是隐含在题目中,需要解答者反复理解题意,认真分析,找出隐含的已知条件,选用适当的解题方法进行求解.因此,审题过程是解题的关键,而挖掘隐含条件又是审题的重要一步.隐含条件的挖掘需要扎实的基本功,切实掌握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具备熟练的基本技能和严谨灵活的思维、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