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也是常见的教学策略,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扮]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教师课堂提问的话语、形式、内容、质量都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这次,我们到一所学校听了两节推门课,这是两节真实的常规课,我们对这两节课的课堂提问进行了观察、记录并进行了如下分析:一、教师课堂提问的作用改变以往“满堂灌”的授课方式,代之以教师边讲边问,应当说是一种进步,但提问的数量和质量受课型、教师自身的素质和学生学情以及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下面是两节不同学科的教师课堂提问的观察统计:学科课型教师提问学生提问其它教学活动次数百分比次数…  相似文献   

2.
赵凯 《成才之路》2013,(21):75-75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正确思考。提问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的提问,二是教师引导学生提问。尤其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尤为重要。一名好的数学教师必须善于提问,懂得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问什么问题,懂得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引导学生提问,这样  相似文献   

3.
在一节课中,提问什么,怎样提问,什么时机提问,都要精心安排,将课堂教学设计成一环扣一环的"问题链",把作者的写作思路、教师的教学思路与学生的学习认知这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怎样有效地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呢?一、精心设计提问,让学生充分享受探索的乐趣所谓"精",就是精心设计提问,设计的问题要精。没有思考价值的"浅问题"不提。问题太浅,表面上学生  相似文献   

4.
2011年,我们迎来了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华诞,在这特别的日子里,我有幸参加了兄弟学校举办的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活动,现场聆听了两节有关辛亥革命的观摩课。虽然两位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学设计有较大不同,但在课的结尾,都对辛亥革命的最大历史功绩进行了讨论和讲解——一位以“辛亥革命的最大历史功绩是什么”的问题直接提问,学生讨论后,...  相似文献   

5.
基于录像分析背景下的初中统计课堂教学提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是最重要的活动.对两节初中统计课的课堂录像进行实录和量化分析,结合教师课堂提问的类型与学生回答之间的联系,得出:在统计课堂教学中(1)教师提问的数量相对比较少,提示类和理解类的提问类型所占比例较高;(2)学生无答的情况较少,但在问题回答中,学生机械性回答占了较大的比例,教师创新性问题较少;(3)教师提问难度与学生回答水平有直接的关系;(4)教师应围绕统计的特点进行提问,使学生经历统计的全过程,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19,(10):160-162
有效的课堂提问,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促进教学相长。选取两节同课异构的"摩擦力"视频课例为研究内容,从问题类型,候答时间,问题指向,提问反馈四个方面对教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合理设置问题类型,掌握恰当的候答时间,做好科学的问题指向,并给予学生适当的提问反馈,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课堂教学,提问成了老师的专利,回答成了学生的任务,而且什么时候提问、提问什么问题、提问什么类型的学生,问题的答案是什么等等,都是事先经过教师安排好了的,学生的鼻子一直由教师牵着走。而语文教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素质教育的必然。“问题教学法”使学生在提出问题和研究问题的过程中探索、接受并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8.
一、提问要让师生形成自然、流畅的交流课堂上的提问不是追问 ,也不是审问 ,它只是一种师生在课堂上交流的方式。审问式、逼问式的提问只会增加学生的心理压力 ,所以教师要尽量温和地、鼓励地向学生提问 ,尽量用一种平等的交流态势向学生提问 ,尽量用自然、流畅的言词向学生提问。让学生感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 ,是学习的主人 ,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学生进入角色。比如学习《鸟的天堂》这一课 ,我们可以抓住题目提问 ,“天堂”是什么意思 ?鸟的天堂在什么地方 ?那个地方有什么 ?为什么称它为“鸟的天堂”?这样的提问 ,自然流畅 ,一层进一…  相似文献   

9.
借助两节不同的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模式课,从课堂中教师提出问题的类型及采取的让学生回答问题的方式两方面,谈谈不同课堂教学模式对教师提问有效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课堂提问是教学中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如何提高提问的效率,这是大家十分关心的问题。近年来,我对课堂提问的得失进行了思考:为什么有的时候提问无法激发学生的思考?为什么有的提问无法组织起有价值的讨论?学生究竟喜欢怎样的提问?我意识到,提问要追求有效性,否则就会流于形式,学生就会始终处在被动学习的状态之中。一、提问应具有挑战性如何设计出一个有价值的提问?备课时要慎重考虑。所提问题切忌大而空,而应当具体深入,这方面的教训很多。我在教学中发现,像“作品的主题是什么”“作品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你有什么看法…  相似文献   

11.
张爱勤 《科学课》2010,(2):48-50
一、教给学生提问方法 很多教师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十分重视提问这一环节教学,但在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无论什么课、什么内容,一开课就让学生针对课题提出自己想研究的问题。学生提出众多的问题之后,他们不作评价,更不引导学生进行整理和选择,而是把问题放置一边,开始下一环节——按照自己的备课内容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12.
课堂提问是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不同的提问形式可以达到不同的教学目的和教学效果。小学数学课堂提问一般有以下四种形式。 1.直叙式提问直叙式提问,就是教师直接提出问题,学生口头叙述回答。例如,在“分数”教学中可以提出:“什么叫分数?”“什么叫真分数?”“什么叫假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分数加、减运算的法则是什么?”等问题。这种提问形式能检查和促进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训练学生对定义、法则、公  相似文献   

13.
不少教师觉得,课堂上让学生提问题,无非就是自己先向学生提出“读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看到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或“这节课学完后,你还有什么问题”等,再让学生据此开展提问。除此之外,似乎就没有更好的学生提问时机,学生可进行提问的情境资源则更为匮乏。‘因此,课堂上让学生提问的设想很好,但实施起来难度不小。  相似文献   

14.
在当前的学科教学中,学生不敢提问、不愿提问和不能、不善于提出问题的现象十分突出。许多学生只是上课听讲,下课做作业,教师课堂上讲什么他们就听什么,要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17,(2):139-140
<正>在初中地理课堂上,有效提问是一个很微妙的教学技艺,"问则疑,疑则思",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得到学生的响应,这种回应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笔者以两节初中地理常规课堂的提问作为观察对象,对地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作了以下分析。一、课堂提问的主体当教育倡导"对话教学"、"互动教学"、"启发式教学"的理念后,"一言堂"、"满堂灌"的授课方式鲜见,作为这些先  相似文献   

16.
范国英 《考试周刊》2011,(71):79-80
一堂课要提很多问题,这些问题该怎么提,先提什么,再提什么,几个问题按怎样的关系组合,这就要求教师务必在课堂提问方式的‘优化’上着力。只有优化课堂提问方式,才能启发学生去思考、去探索,这样不但能达到理解、巩固新知识的目的,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一、逆向提问,培养学生思维的可逆性  相似文献   

17.
课堂提问是启发式教学的必要手段。成功的课堂提问能引起学生探索的欲望,使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并非所有的提问都能发挥这样的作用。要使提问真正能启发学生思维,应该注意以下“八忌”。 一、忌大而无当,不着边际。如“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想法?”,“读了×文后,你有什么感觉?”这类提问笼统抽象,教师内在意图不够明确,学生不易回答。  相似文献   

18.
前些日子,在一所学校听了两节公开课,一节数学,一节美术。本以为这两节课应该有着不同的特色,然而在教学的模式和方法上惊人地相似:学生自读教材;学生依据教材回答教师的提问;教师对提问中暴露出的学生理解不透彻、不深刻的地方或所谓重、难点加以讲解;学生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练习等)……对这两节课进行座谈时,大家评价又是那么惊人地相似: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体现了新的教学观念……对此,笔者委实不敢苟同。我倒希望,这些赞美之词只是在那种特定场合下的奉承,是言不由衷的…  相似文献   

19.
课堂提问既是教学环节,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价值性是设计教学问题时必须考虑的核心要素,通常可以从全体性、目的性、学科性、挑战性、艺术性等方面去判定。要实现课堂教学设问价值的最大化,还取决于教师在对话中的智慧引导。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教师问什么,学生才学什么"的被动状态,还应致力于培养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致力于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使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自觉探索,这才是教学中更为重要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20.
课堂提问,可以打开学生的思路,指给学生一个思考的方向,引导学生理解吃透课文。而提问也有讲究。一、抓住课文的重点、难点提问凡是涉及到课文思想内容,意思表达(如重点词语)等方面的本质性问题,往往是课文的重点、难点。当学生熟悉课文后,如果避开现象性问题而围绕本质性问题提问,即抓住重点、难点提问,往往有纲举目张的作用,如教《三味书屋》,教师提问:“鲁迅为什么要在旧书桌上,刻一个‘早’字?这对他一生有什么影响?”抓住这一本质性问题即文章重点提问能引导学生正确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而个别教师抓住第二自然段中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