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邵敏 《编辑学刊》2005,(2):65-66
夜,群星璀璨,闪烁中,不时有一道明亮划过,耀眼而短暂,那是流星.星海茫茫,那闪耀的流星是旋生旋灭的畅销书,那经久耐读的经典是"年年望相似"的启明星.  相似文献   

2.
他,象征着黑白电影时代的终极浪漫;他是好莱坞短暂的英雄时代里最为嘹亮的一声号角;6月12日,这位美国百年电影史上的“头号英雄”,87岁的格里高利-派克安然远逝。留给影迷的是那张永远俊美的微笑和他孤独而正直的时代记忆  相似文献   

3.
2005年 是 杨 靖 宇 将 军 诞 辰 一 百 周年。 曾 给 杨 靖 宇 当 过 传 令 兵 的 抗 联 老 战士黄 殿君 ,只 要一 唱 起这 首杨 靖 宇亲 自作词、教唱 的军 歌 ,只 要一 想 起与 将军 共 同作战 、抗 击日 本 侵略 者的 烽 火岁 月,他 的心情 便久 久不 能 平静 。 歌词 是这  相似文献   

4.
以书写人     
一个生命消失了,他是如此弱小,如此短暂,以至都不可能像流星在夜幕留下殒落的痕迹。可他毕竟来过这个世界,以他少年的眼睛和心灵,观察过也感受过,从这个世界带走了一些什么,又给这个世界留下了一些什么…… 为13岁的美国少年查尔斯所观察和感受、所带走和留下的东西,可以说都汇聚到一本不寻常的书──《我的癌症故事》中了。在这个污染严重的时代,遭遇癌症的少年并非绝无仅有,但能留下一本书来还从未与闻。记者抓住这个独一无二的特点,或曰选取这个与众不同的角度,来谋篇布局,叙事记人,反映出记者的敏感与良好素养。因为是…  相似文献   

5.
著名考古学家李济先生曾经说,一个学者应该有“宁冒天下之大不韪而不能心有不安”的精神。刘诗平君与孟宪实先生合著的《敦煌百年——一个民族的心灵历程》,正是这样体现了学者人格和学术尊严的一部好书。我与诗平君相识于武汉大学。当时我们同为历史系八八级的同学,他攻中国史,我修考古学,而敦煌是我们共同的兴趣所在。武汉大学有着良好的敦煌学传统,那时我们一起听唐长孺先生的演讲,听朱雷先生的古文献课程。当时对敦  相似文献   

6.
晚年孙犁     
赵天琪 《出版参考》2006,(14):37-38
"人对故乡,感情是难以割断的……我越来越思念我的故乡,也越来越尊重我的故乡." 孙犁以90岁高龄终其一生,而他后半生--53年的岁月时光,蛰居在天津市区陋巷里.  相似文献   

7.
第四届广播电视“金话筒奖”评选之后,中央台《焦点访谈》节目主持人,金话筒奖评委白岩松、评委会主任赵忠祥都强调了这样一个观点:优秀的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不仅要看他的言语和形体,最看重的还是采访能力,因为采访能力是主持人综合能力的重要体现。“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作为优秀主持人出身的评委,他们的话自然极具权威性,当然还有针对性,切中时弊。对于《焦点访谈》一类以采访报道为主的节目,也确实应该提出这样的要求。但是否所有的主持人都适用这一标准呢?问题恐怕没有这么简单。现在的电视节目越来越繁杂,到目前为…  相似文献   

8.
朱生豪是我国最著名的翻译家和诗人,在他英年早逝的一生中,为后人留下了皇皇巨制的莎士比亚译文作品。本文主要介绍了朱生豪韶华短暂而成就卓著的一生,并对其"译莎"活动进行了梳理和评价。  相似文献   

9.
正值甲骨文发现100周年之际,由安阳日报社记者刘志伟所著的《百年话甲骨》一书一经推出,立即引起各界读者的广泛关注,成为一部呼声极高的热门畅销书。由海潮出版社出版的《百年话甲骨》面世仅仅一个月,即被中央电视台《读书时间》选中,作者刘志伟带着他的新著,应邀走进了演播室,就“甲骨学100年”这一话题,畅谈了甲骨百年的风云历史。 我们知道,与明清档案、敦煌写经、流沙坠简并称为近代学术界“四大发现”的甲骨文是1899年被发现并认定的。一片甲骨惊世界,蕞尔一邑的安阳由于小屯村发现甲骨文字而名震寰宇。100年来,几代学人为之付出了智慧乃至生命。《百年话甲骨》的作者刘志伟,一直对故乡悠久的历史文化怀有浓厚的兴趣。从1984年考进安阳日报社开始,便致力于甲骨学的研究,利用多次采访国内外殷商文化学术会议的机会,遍访甲骨学商史界的著名专家学者,贪婪地吸吮殷商文化的营养。同时,他围绕自己的采编范围而建立起来的资料库又大大促进了采编工作,逐渐自觉地以“学者型记者”来要求自己。  相似文献   

10.
顾广圻是清代中叶一位有名的校勘学家。他除了教书之外,几乎以毕生精力始终不渝地从事于古籍的校勘与整理。因此,他在这方面的成就被认为是高出于同时代的许多人的。清代学者李兆洛在《顾君墓志铭》里说:“一时如抱经学士、怀袒观察父子、竹汀詹事无不兼擅其长,而无和顾涧苹学博,尤魁杰首也”,这不是没有道理的。然而,他在死后却不太为人们所重和了解。故其年谱的作者赵诒琛说:“特以不得科第,仅以县学生终,而学者鲜有讲求版本目录之学,于是百年来,邑人有不能举其姓名者,  相似文献   

11.
正上世纪四十年代的上海,年轻作家王湛贤曾活跃于文坛,他发表小说,出版作品集。造化弄人,其人其作品很快犹如流星划过,数十年后差不多已经被人们淡忘。回望王湛贤的一生,可以从柯灵、郭良蕙等人和《文艺复兴》《新民晚报》等报纸中为索引,去寻找他命运多舛的人生轨迹。柯灵的外甥王湛贤是柯灵的外甥。柯灵兄弟四人,学名以伯、仲、叔、季排列,因此柯灵原名为高季琳,他另  相似文献   

12.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涌现出许多优秀的战地记者,他们以笔和相机为武器,积极投身到抵御外侮的战斗中,其中不少名记者,早已作为中国新闻史上的标杆被后人载入史册。然而,作为抗战中第一位为国捐躯的战地记者,方大曾却因为他无声的牺牲,险些被人们遗忘。好在历史没有忘记他,当后人再次翻出泛黄的照片和报纸,无不惊叹于他超乎年龄和时代的摄影作品和专业的新闻报道。此文试图记述其短暂而传奇的一生,并对其新闻报道的特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乾隆皇帝是清代中期为人们所熟知的一位皇帝。他以寿龄之高、在位时间之长而著称,也以“十全武功”、“版图式廓”而闻名,在文治、武功诸方面均享有盛誉,是一位福、禄、寿俱全的盛世之君。同时,乾隆皇帝自诩天纵英睿,文采出众,又是一位有名的风流天子。至今仍流传着他和一些民间女子缠绵的爱情故事,还有传闻他曾委派亲信在江南地区为自己秘密选美,为历史小说和影视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可供演绎的素材。  相似文献   

14.
“知识交流论”在20世纪后期的中国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其主要贡献者之一黄纯元先生是中国图书馆学界的一颗流星,璀璨可惜短暂。文章回顾了黄纯元先生的学术生涯及“知识交流论”的核心理论主张,指出“知识交流论”是在本质主义研究范式下争取图书馆学学科合法性的重要理论成果,标志着图书馆学知识生产从封闭走向开放。  相似文献   

15.
"战国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黄歇是楚国政坛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在硝烟弥漫的战国时代,他凭借个人高超的政治谋略和过人的胆识气魄为晚楚政权的延续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也因对楚国的卓越贡献而名扬天下。  相似文献   

16.
寻找乔丹     
读肖复兴的东西,你会爱上体育。他写出的一篇篇优美的文字,让我们不仅走进体育的比赛,更走进运动员的心灵。本文摘自该书。有删节。我曾想真正的体育明星,不应是倏忽一闪的流星,除了技艺超群之外,总还有一些与普通球迷相通相融的东西。纵使他们有其他方面的弱处乃至卑劣,人们也原谅了他们,而牢牢记住了他们闪光的这一点,并且以这一点来鉴别、区别于一般炫耀一时的流星。  相似文献   

17.
易牙考     
郭丽 《兰台世界》2016,(23):146-148
易牙是春秋时齐桓公的厨师。他善于调和五味,能将食材完美地进行烹制。为获得齐桓公的信任,易牙将其长子烹煮,以作桓公的美味。易牙开始地位并不高,他借助桓公的妃子卫共姬的信任,又通过竖刁的推荐,最终得到齐桓公的赏识。为谋私利,易牙不顾当时齐桓公已经有世子的状况,使桓公答应立卫共姬的儿子无亏作君位继承人。管仲、鲍叔牙、隰朋发现易牙的奸佞,谏议齐桓公远离易牙。但在齐桓公的晚年,易牙逐渐掌握权力,最终导致齐国君位争夺的混乱和齐国的衰败。  相似文献   

18.
本书以故乡村庄为立足点,考察百年来中国乡村的命运,乡村的沦陷与希望。其中有作者三十年生活的阅历与见证,六十年中国农村建设的荣辱与沉浮,并由此折射反映出近代百年中国历史的若干重要问题与玄机。一部大历史与小历史的结合,大时代与小细节的交织,延续着作者明辨,理性,温暖,悲悯,关乎心灵与真实的写作之路。  相似文献   

19.
辛亥武昌起义后,张绍曾等人发动"滦州兵谏",清廷被迫颁布"十九信条"。远在日本的康有为判断清朝已经成为"虚君共和国",因此提出"虚君共和"主张。但"排满"主义深入人心,康有为不得不退而求其次,倡议以衍圣公为"虚君"。对此,中外南北各派势力反应不一。袁世凯及北洋派坚决反对以"衍圣公"为虚君,曲解"虚君共和"以为己用;无论"虚君共和",还是以衍圣公为"虚君",革命派都坚决反对;南方立宪派张謇等人私下对以衍圣公为"虚君"提议略有兴趣,但毫无言论与行动上的支持;北方立宪派许鼎霖等人赞同"虚君共和",但对改衍圣公为"虚君"并不赞同。至于列强,则视以衍圣公为"虚君"为解决中国时局的方案之一,并无偏向。康有为此项政体设计,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相似文献   

20.
吴山图记归有光吴、长刘二县,在那治所,分境而治。而都西诸山,皆在吴县。其最高者,穹窿、阳山、邓尉、西各、铜井;而灵岩,吴之故宫在焉,尚有西子之遗迹。若虎丘、剑池及天平、尚方、文珊,皆胜地也;而太湖汪洋三万六千顷,七十二峰沉浸其间,则海内之奇观矣。余同年友魏君用海为吴县,未及三年,以高第召入为给率中。君之为县有总爱,百姓报留之,不能得;而君亦不息于其瓦。由是好事者绘《吴山图》以为赠。夫分之于民,诚重矣。令城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泽而有荣也;今谈不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殃而有令也。君于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