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了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我国目前正开展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随着《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的制订实施,课改的新理念新要求也逐渐体现于教改实践中。《课标》提出:语文教学过程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建构和探究的过程;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让语文课程开放而有活力。笔者近期设计并执教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四主体单元《家》中的主体课文《我的家》这一课,力求体现上述理念。    本单元…  相似文献   

2.
2001年6月,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旨在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不久,又先后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及《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这三个文件的颁布,为广大语文教师积极  相似文献   

3.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自然》课改成了《科学》课。这绝不仅仅是名称的改变,而是在新时期社会对这一学科的教学思想、教学理论的新要求,具有深刻而长远的历史意义。课程标准构建了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课程体系,着眼于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丰富  相似文献   

4.
王刚 《贵州教育》2013,(8):18-19
2001年6月,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纲要(试行)》。《纲要》指出: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是这次改革的主要目的。课改精神强调:培养的目标应该体现时代要求,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故把教学改称为导学。如江苏省宜兴市官林中学、山东省杜郎口中学等全国很多知名学校走在了课改的前沿,用先进的学案  相似文献   

5.
我国目前正开展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随着《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制订实施,课改的新理念新要求也随之深入到了课改的教学实践中。《标准》告诉我们:语文教学过程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建构和探究的过程;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让语文课程开放而有活力。通过我对课改的学习以及在教学中的实践,我深刻地感受到语文教学体现新课标必须实现"三转变一体现"。  相似文献   

6.
2001年6月,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旨在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不久,又先后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及《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这三个文件的颁布,为广大语文教师积极参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但是,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师本身存在的一些缺失,也逐渐暴露出来。一、语文教师自身的缺失1.语文教师的教学实践与新课程理念脱节,不适应新课程的要求,甚至有偏离新课程理念的现象实施…  相似文献   

7.
2001年5月29日,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6月,教育部颁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决定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课程体系。”9月,课改实验工作在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8个实验区全面开展。10月,教育部又出台了《开展基础教育新课程实验推广工作的意见》,要求“2002年秋季,义务教育新课程体系进入全面实验阶段。”国家为何要开展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次课改的背景是什么?课改要达到什么目…  相似文献   

8.
参加课改实验已有一个学期,经过这一个学期的实践和摸索,我对课改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也有了一些切身的体会。这次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需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经历了课改前后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以下是我的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9.
为了贯彻落实第三次全国教育会议精神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制定了九年义务教育的课程标准。新的课程标准,今年秋季在全国选点进行实验,明年秋季起在全国逐步铺开。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包括了《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语文课程标准》根据国家基础教育的历史经验,吸收了国外母语课程标准研究的新成果,分析了语文教育的现状和时代发展对语文教育的新要求,全面阐述了语文课程的…  相似文献   

10.
基础教育课改的初衷是什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是这样阐述的:“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课程改革应“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论》课程是一门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师资的重要课程。在基础教育语文新课程大改革的背景下,我们较早地对《语文教学论》课程进行了对接研究,创建了网状多向的课程内容体系,创新并灵活运用了多种教学课型,构建了“1+5”课程教学方法体系,提高了所培养师资对新一轮基础教育课改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2.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自然》课改成了《科学》课。这绝不仅仅是名称的改变,而是在新时期社会对这一学科的教学思想、教学理论的新要求,具有深刻而长远的历史意义。课程标准构建了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课程体系,着眼于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丰富他们的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体现小学科学课程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以下谈谈使用新版《科学》教材以来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3.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路凯歌声中 ,《语文课程标准》迎着新世纪的曙光 ,为了那些正在成长中的中国儿童 ,带着祖国母语教育的国家意志和社会发展对语文教育的需求 ,取代《语文教学大纲》出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字里行间 ,高度体现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 ,体现了对语文教育失误的深刻反思 ,体现了祖国母语教育的发展趋势 ;《语文课程标准》的独特视角 ,集中体现了语文学科在素质教育中应当承担的责任 ,体现了语文教育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 ,体现了祖国母语教育的丰富内涵 ;《语文课程标准》的全新框架 ,鲜明体现了语文教育立…  相似文献   

14.
吴慧泉 《福建教育》2009,(10):14-15
2001年,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同时印发了《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方案(试行)》和语文等21个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稿)。我国开始了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的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此次基础教育改革充分考虑到现代社会发展、信息技术进步与学生性质变化等因素.确立了改革总目标——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内确定了38个国家课改实验区.并明确了新课改工作的三个阶段:酝酿准备阶段、试点实验阶段和全面推广阶段,课改的范围涵盖幼儿园至高中。  相似文献   

15.
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颁布以来,课程改革牵动了整个基础教育的全面改革。不管是否参加了课改试验,老师都在关注着、思考着、实践着或者困惑着。有的老师说:“课改是机遇,也是挑战。”有的老师说:“课改课改,越改越不会教书了。”……作为教育工作者,谁都不可避免地卷入这声势浩大的改革浪潮之中。在这改革大潮中,我们应该扮演一个怎样的角色,具有什么样的专业素养,又如何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呢?一、语文教师如何面对新课程首先,要充分认识这次课程改革的深远意义——他是民族振兴、社会—发…  相似文献   

16.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于2001年7月正式颁布实施,这是我国现代语文教育改革发展历程中的一件大事,也是一件难得的幸事,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追求一种全新的语文教育价值观,反映了面向21世纪世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体现了当代教育以“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为特征的时代精神,与以往的“语文教学大纲”存在着本质性差别。由于新一轮课改动作大,涉及问题多,既有课程内容、课程结构方面的问题,更有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深层次的问题。因此,仍有相当一部分教师难以较快较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1999年6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二十一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教育改革目标。为贯彻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这一《决定》,2001年7月教育部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该《纲要》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于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下称“课改”)就成了当前“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的重点。本文…  相似文献   

18.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于2001年7月正式颁布实施,这是我国现代语文教育改革发展历程中的一件大事,也是一件难得的幸事,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追求一种全新的语文教育价值观,反映了面向21世纪世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体现了当代教育以“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为特征的时代精神,与以往的“语文教学大纲”存在着本质性差别。由于新一轮课改动作大,涉及问题多,既有课程内容、课程结构方面的问题,更有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深层次的问题。因此,仍有相当一部分教师难以较快较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一、课改的初衷实现了吗? 基础教育课改的初衷是什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是这样阐述的:“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课程改革应“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  相似文献   

20.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为此教育部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并在全国确定了三十八个国家级实验区。如果把课改实验比作一艘为基础教育进入新世纪而精心打造的巨轮,那么2001年9月实验区正式开始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则表明这所巨轮正式离坞起航(即课改进入了全面实施阶段)。11月教育部又颁发了《关于开展基础教育新课程实验推广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了推广的时间表,要在2005年秋季,中小学阶段各起始年级的学生原则上都将进入新课程。在这一宏观背景下,课改成为各地各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话题,课改也将成为基础教育今后一段时期的中心工作和重中之重。课改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需要各方面力量的关注和投入,我区作为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