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白的《静夜思》一诗,因其简短通俗而广为流传。说其通俗,是指诗中的每一句、每一字都是那么明明白白。于是也就是没人再去对它品词析句了。可许多问题往往就出在这想当然上,对本诗中“床”字的理解便是典型一例。 翻开小学语文第四册第59页,由诗文插图可见,诗人正手捻胡须,静立窗前,举头望月,其身后是床、枕及墙上条幅。显然,图中所示的“床”就是指睡觉的床。这种理解对不对呢?我们稍加推敲就不难发现,睡觉的“床前”虽然可以常见“明月光”,可诗人能  相似文献   

2.
《静夜思》是李白的一首深秋之夜思乡怀人的五言小诗。它短小精悍,语言明白晓畅,情致深远真切,所以千百年来一直流传人口,历久不衰。这首诗在《李太白全集》中原为: 床前看月尤,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乡石巴故乡。忍已在的选本均为  相似文献   

3.
李白的《静夜思》文辞简约,意蕴深厚,是脍炙人口的名篇,然而人们对诗作的背景、版本和关键字词的理解见仁见智,其中关于"床"字的考释结果概括起来就有卧床说、坐具说和井栏说。确定"床"字的词义,对诗境的理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利用版本异文,可以推勘"床"的意义;结合诗歌创作艺术,能够进一步证明"床"当作"卧床"讲。  相似文献   

4.
马未都先生在《〈静夜思〉新解》(中华书局,2008年版)一文中称,李白《静夜思》诗中所描写的床是胡床。这只是一家之言。按照中国古代家具发展的历史与古人坐行姿势的变化来看,这一说法不太符合历史的实际。  相似文献   

5.
一张旗《说“疑”》一文(载《语文学习》2000年第5期),根据《辞海》中“疑”有“似”的义项,认为李白《静夜思》中“疑是地上霜”的“疑”即“似(象)”,并举出杜甫《梦李白》、陆游《游山西村》中的诗句及薄松龄《聊斋志异》中的句子作为例证。而耿建华在《唐宋诗词精译·诗卷》关于《静夜思》的“解析”中又认为“床”“应从‘井栏’解”黄河出版社1996年11月版,第155页)。庆学在《郭沫若妙解‘床’字》一文(载徐州师大《中学语文教学周报》)中介绍说,郭沫若先生也认为“床”为“井栏”义。笔者以为,上述解释是与《静夜思》所凸现的意境难以吻合的。  相似文献   

6.
在《唐诗鉴赏辞典》中读到赏析大诗人李白《静夜思》的短文,“透过窗户的皎皎月光射到床前”,“真好象是地上铺了一层白皑皑的浓霜”。显然,作者把“床前明月光”的“床”认作是房中睡卧之床了。皎皎月光透过窗户  相似文献   

7.
李白《静夜思》中的“床”一向是作“睡床”解的,2008年初收藏家马未都先生在央视《百家讲坛》上另辟蹊径地提出,此”床”乃是“胡床”,即“马扎”。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时间新说成为热门话题,赞成者有之,反对者亦有之。最近西南大学文学院的胥洪泉教授在《中华读书报》上发表文章,针对马说的不足之处展开批评。胥文说,把《静夜思》中的“床”解释为”睡床”,并不是说作者就一定睡在床上,难道说到“床”,就一定是睡在床上吗?  相似文献   

8.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柴立青 !唐@李白  相似文献   

9.
李白的《静夜思》流传甚广,从唐诗的启蒙读物到不同的唐诗选本,都收录了此诗,它较好地表现了李白诗歌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一自然不饰而又韵味无穷的风格,是一种不需技巧的圆熟。正如胡应麟所评:“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但大多的选家及读者对该诗  相似文献   

10.
(一) 关于《静夜思》的主题,清人王琦《李太白全集》辑注引胡震亨云:“思归之辞也”。近人说法也是大同小异。有的说是“写游子的乡愁”(复旦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组:《李白诗选》);有的说是朔描写作者在寂静的月夜,触景生情而兴起的对故乡的怀念"(武汉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  相似文献   

11.
明月是古诗中永恒的主题。在大诗人李白的众多作品中,《静夜思》因为明白如话却又意味深长而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更以精悍短小、含蕴无限的4句20字引发了后人长期的争论。  相似文献   

12.
“床”应为坐卧之具;“疑是”犹好象;“豪放飘逸”是李白诗歌的主导风格,此外还有“许多风格上是清新俊逸或简古质朴的作品”,平淡自然是《静夜思》的风格。  相似文献   

13.
苏娟 《儿童音乐》2012,(9):80-81
【教学目标】1、能学会歌曲《静夜思》,体会歌曲的思乡情,并能有表情地演唱。2、能充分发挥想象力,积极参与创作活动,在活动中体会音乐的美。【教学重点】能学会演唱歌曲《静夜思》,体会歌曲的思乡情,并能有表情地演唱。【教学难点】休止符的表现和装饰音的音准。  相似文献   

14.
朱瑛 《云南教育》2005,(25):20-21
教材简析:《静夜思》(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是唐朝著名诗人李白的作品。全诗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无尽的思念。课文的背景图是诗句内容的形象反映,生动地再现了诗歌所描绘的意境,是引领学生理解古诗,深情吟诵的教学媒介。  相似文献   

15.
16.
教材简析: 《静夜思》(人教版实验教材一上)是唐朝著名诗人李白的诗.全诗语言凝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无尽的思念.课文的背景图是诗句内容的形象反映,生动地再现了诗歌所描绘的意境,是引领学生理解古诗,深情吟诵的教学媒介.  相似文献   

17.
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乐府古诗《蜀道难》,是我国诗坛上一颗璀璨的明珠,长期被称为“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殷璠《河岳英灵集》)的千古绝唱。其中“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句的“峨嵋”,到底指什么地方?对这一句应怎样理解?现在社会上流传的各种唐诗文版本,凡注李白《蜀道难》中“峨嵋”者都谓“四川峨嵋县西南峨嵋山”(本文为后面叙述方便,暂称之为“南峨嵋”)。这样,就带来一个问题:李白写的是由秦入蜀的道路之艰难,所写的奇山险景都应在蜀(成都市)以  相似文献   

18.
教材简析:《静夜思》(人教版实验教材一上)是唐朝著名诗人李白的诗。全诗语言凝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无尽的思念。课文的背景图是诗句内容的形象反映,生动地再现了诗歌所描绘的意境,是引领学生理解古诗,深情吟诵的教学媒介。教学理念:课标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而古诗词中那精练、含蓄、优美的语言正是引领学生进入诗意浓浓的精神世界的重要凭借,它对净化学生心灵,提高人文素养,培养审美情趣有着重要意义。一年级的古诗教学在解决识字…  相似文献   

19.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是李白的《静夜思》。清人沈德潜评此诗说:“旅中情思,虽说明却说不尽。”这首诗选入小语课本后,影响更大,流传更广。其实,现在流传的这首诗与李白的原诗是有一些出入的。清代文学学孙洙(别号衡塘退士)编选的《唐诗三百首》收录的《夜思》(197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再  相似文献   

20.
对于诗,无论是中国还是日本,从古至今,可谓人人爱唱,解释多样。表面看来,这些解释大体相同,若仔细推敲,多少还有些有差别。诗毕竟是诗,不是散文,不同的读者有不同的理解。但应该考虑如何理解最恰当,这就应该探索作者的创作动机和当时的环境。首先摘录江户中期的文人服部南郭的《唐诗选国字解》,他的解释如下: “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床是睡觉的地方,看床前,月光照在地上一片白,好像霜一样。“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仔细一看并不是霜,抬起头来巡视远山,终于看到了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