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纲是以爱国著称于世的。作为政治家,他的业绩彪炳史册;作为词人,其词却鲜为人重,没有一首编入他的集子里。如《四库全书》收他的《梁溪集》,有诗、文一百八十卷,附录六卷,独无词。这种冷落直到清末才有改观,王鹏运刻《四印斋所刻词》,将他与李光、赵鼎、胡铨的词合辑为《南宋四名臣词集》,其中李纲的《梁溪词》收词五十首。唐圭璋先生编《全宋词》,又据别本补入四首(其中残篇二首)。但这还不是李纲词的全部。《宋人轶事汇编》卷十四引《词谱》云:“绍兴初,都下盛传《苏武令》一  相似文献   

2.
北宋杰出词人秦观,在中国词史上享有很高的声誉.李调元在<雨村词话>中说:"秦少游<淮海集>,首首珠玑,为宋一代词人之冠."他的词清丽凄婉、"和婉醇正",渗透着伤心的泪水,充满着深沉浓郁的愁绪,被后人称为"古之伤心人".  相似文献   

3.
元好问(遗山)为金词之大家,其词集曰《遗山乐府》,版本甚夥,有一卷本、二卷本、三卷本、四卷本、五卷本等多种,自明以降多次刊刻,版本颇复杂。因此对遗山词集之版本作一番爬梳、钩稽极为必要。  相似文献   

4.
蒋士铨(1725—1785年),江西铅山人,清代著名的文学家。蒋氏在文学上有多方面的成就,“诗、古文、词负海内盛名”。不过,当时人们最推崇的是他的诗,今人则特别赞誉他的剧作。蒋士铨有词集《铜絃词》二卷,收词作一百六十余首。《铜絃词》数量不算多,但内容上和艺术上均有独特之处,人称“别有《铜絃词》二卷,是世间一种不可磨灭文字”。蒋士铨的《铜絃词》被陈乃乾收入《清名家词》,有清一代近三百年间,江西文人词集仅《铜絃词》及文廷式的《云起轩词》收入其中,由此不难看到《铜絃词》在清代词坛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淮海词在宋及后代传播广泛,影响很大。酬答传播使淮海词在宋代声名鹊起,别集传播表现出受众对淮海词的敬重,选本传播突显淮海词醇正典雅的风格和比兴寄托的词法,词评传播使淮海词接受得到深化。  相似文献   

6.
朱彝尊(1629—1709)是清初著名的经学家和文学家,诗词都有较高的成就。成为浙西词派的开山祖,在清词发展史上有重要的地位。朱彝尊的词学活动,始于中年。他说:“予少日不喜作词,中年始为之,为之不已,且好之。”(《书东田词卷后》)他从事词学活动主要是从三十岁到五十六岁这段时期,即布衣时期的后期和仕途时期的前期。这段时期正是他精力最旺盛,在社会上的声望日益提高,影响日益扩大的时期。他自从对词学发生兴趣以后,用功极勤,一边广泛搜集前人的词集,精选词章,与友  相似文献   

7.
《淮海词》的成功,标志着词在发展过程中,词家审美意识的一次解放和审美个性的自觉.《淮海词》所表现的,是作者心中的真情实感——纯洁执着的爱,对生活的寻求,在大自然的陶冶中的欢乐,在政治倾轧中的忧郁和悲愤。秦观的艺术实践,走了一条独特的道路,从而让自己在审美领域中能自由驰骋.《淮海词》的艺术的成就启迪人们,作家必须走自己的艺术道路,才  相似文献   

8.
本文一反传统说法,以历史事实为依据,进行了较深入的理论分析,得出东坡绝爱淮海词、不愧为淮海词的最早知音者的新结论.  相似文献   

9.
邹祗谟是清初著名文士,工于填词。他的词学活动主要是与毗陵、广陵一带的词人交游酬唱.这对他本人的词风和清初的词坛都有很大影响。他编选的《倚声初集》,为清代词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0.
主要探讨北宋著名词人秦现《淮海词》愁情的形成原因、描写特色。挖掘《淮海词》在愁情表现方面所取得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1.
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号观堂,浙江海宁人。他“学无专师,自辟户牖,生平治经史、古文字、古器物之学,兼及文学史、文学批评,均有深诣创获,而能开新风气,诗词骈散文亦无不精工”(语见缪钺先生《王静安与叔本华》)。静安并未专注精力填词,其词作数量亦不甚多。计《观堂集林》(卷24)所录长短句二十二阕,以及《苕华词》所录九十二阕,总共不过一百十五首。然而,静安自视其词甚高,他说:“近年嗜好之移于文学,亦有由焉,则填词之成功是也。余之于词,虽所作尚不及百阕,然自南宋以后,  相似文献   

12.
朱彝尊(1629—1709)是清初著名的经学家和文学家,诗词都有较高的成就。成为浙西词派的开山祖,在清词发展史上有重要的地位。朱彝尊的词学活动,始于中年。他说:“予少日不喜作词,中年始为之,为之不已,且好之。”(《书东田词卷后》)他从事词学活动主要是从三十岁到五十六岁这段时期,即布衣时期的后期和仕途时期的前期。这段时期正是他精力最旺盛,在社会上的声望日益提高,影响日益扩大的时期。他自从对词学发生兴趣以后,用功极勤,一边广泛搜集前人的词集,精选词章,与友人合作,用八年的工夫,编成宏大的词选本——《词综》,以它作为填词的借鉴,推动词学的发  相似文献   

13.
转词是《马氏文通》所论的句读成分之一,是动字的一种连带成分。卷十“论句读”专门论述的四种句子成分依次为:起词、语词、止词、转词。转词在《文通》卷四论动字、卷七论介字中曾多次论及,但都是附带讲到。《史通》到卷十彖四才对转词进行了专门论述本文拟对转词的用法与矛盾之处谈谈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论黄庭坚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庭坚虽以诗名世,但他在北宋词坛上独标一格,称得上是一作手。不过时人与后世对他的词评价颇多分岐。晁补之谓“黄鲁直间为小词,固高妙,然不是当行家语,乃著腔子唱好诗也”(《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三)。陈师道则认为:“子瞻以诗为词,如教坊雷大使之舞,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今代词手,惟秦七、黄九耳,唐诸人不逮也。”  相似文献   

15.
况周颐词集之词论文献考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况周颐癖词五十余载,词论、词作成就卓著。其词集除《蕙风词》之外有总集两种、别集十一种,为其成就更高的词论所掩,未引起学界足够重视。其词集自序、论词之词、词之题序与自注,蕴含丰富的词学理论,可与《蕙风词话》正续编及其他词学文献相互发明,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其扩展了况周颐的词学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6.
论黄庭坚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庭坚虽以诗名世,但他在北宋词坛上独标一格,称得上是一作手。不过时人与后世对他的词评价颇多分歧。晁补之谓“黄鲁直间为小词,固高妙,然不是当行家语,乃著腔子唱好诗也”(《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三)。陈师道则认为:“子瞻以诗为词,如教坊雷大使之舞,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今代词手,惟秦七、黄九耳,唐诸人不逮也。”(《后山诗话》)将他与秦观相提并论,归入于本色当行的词家之列。其后李清照也将山谷列入能“知(词)别是一家”的词人之中。而清代的陈廷焯却以为“黄之视秦,奚啻之与美玉”,“黄九于词,直是门外汉…  相似文献   

17.
徐婷 《语文知识》2011,(4):85-86
陈子龙是明季爱国志士、文学家。他有词集《江蓠槛》、《湘真阁存稿》,有词学理论篇章《三子诗余序》、《王介人诗余序》、《幽兰草题词》、《宋子九秋词稿序》等。陈子龙词的主题不外乎闺情、咏物和感怀,且绝大部分以春日为对象或以春日为背景,在表面的婉丽哀艳后面寄托着深刻的人生理想、生命感慨和时世之叹。  相似文献   

18.
仲殊词浅谈     
宋代僧人仲殊,苏轼称其"胸中无一毫发事",有词集《宝月集》一卷。其词作清丽婉转,与世俗情愫无异,甚至也具脂粉气,然仲殊词亦透露出某种佛家超然的清净意韵,这是由于其僧侣生活圈子相对狭小,作为一个俗世生活的观望者所产生的距离上的清净感,以及花间范式的写作方式造成的清净之意。一名高僧写如此世俗化的词作,是宋代佛家世俗化以及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9.
冯延己,马、陆两家《南唐书》皆有传,近来又有夏承焘先生所作《冯正中年谱》,其生平政治、艺文行事,班班可考,无俟缕述。史称其“工诗,虽贵且老不废。尤喜为乐府词。能书,似虞世南。”今其诗竟无传本,墨迹亦未闻有收藏者,惟乐府词则有《阳春》一集,与李璟、李煜俱为南唐文学之代表。冯延己词集之最早记录,为南宋时陈振孙之《直斋书录解题》,其言云:“《阳春录》一卷,  相似文献   

20.
当代著名词人、词学家月人先生的新著《月人词集 (二 )》(1 993- 1 996) ,最近由西安地图出版社出版发行 ,该集选收作者 37至 40周岁 4年间作品 1 0 0 0首 ,编为 2 0卷 ,每卷 50首 ,续接《月人词集》(1 979- 1 992 )。至此 ,月人词作问世 40卷计 2 0 0 0首。该集是月人先生公开出版的第六部词学专著 ,分别由东南大学曹济平教授和西北大学李志慧教授作序。月人词“合词谱、协音律、美声情、寓意境”,“题材广泛 ,感情真挚”,“既有豪放清雄之气势 ,又有婉约清新之笔墨”,是当代社会“真实而形象的记录”,值得广大文学爱好者欣赏、阅读、收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