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总目标,它更加全面深刻地突出了德育的核心地位和作用。课程改革的实施,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首先对德育课程改革实施中所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分析,继而从价值澄清理论中吸取可资借鉴的理论精华,并把它们同我国德育课程改革相结合。  相似文献   

2.
正济南市长清区石麟小学把学校文化建设作为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的主导因素,紧紧围绕"和文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省级课题,秉持"让和谐人生从这里起步"的办学理念,积极优化内外发展环境,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方针,努力开展学科德育课程建设和德育课程化建设的实践探索,初步构建了以"和文化"为理论基础的和悦德育体系。一、树"和悦"理念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就是要建立"以人为本"的课程价值观。以人的成长为核心而构建起来的知识、技能和活  相似文献   

3.
赵芳 《考试周刊》2008,(12):7-8
学习并研究一些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同时开展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实践,将对我们实施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教材改革,产生深远的影响和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乡村初中正处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阶段,德育课程作为核心素养落地的重要载体,应科学设计与有效实施。乡村初中德育课程的理念、开发原则必须基于国家的教育方针,以国家德育课程标准为依据,课程设计应以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根本,以充分调动教师内生动力为核心,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主要目标,凸显“守护底色、创新特色,为学生生活润色”的德育课程功能;课程的实施应着眼于乡村学生的特点制定德育课程教学目标,做到整体规划、协同推进,增强乡村教师参与德育课程改革的意识和课程执行力。  相似文献   

5.
方小培 《中国德育》2014,(11):69-70
正地理课程承载着重要的德育功能,具有丰富的德育内涵。地理德育是学科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教育应以育人为核心,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重点,着力突出地理德育内涵,提高中学生整体素质。一、地理德育目标的发展上世纪80年代以前,地理学科的德育目标概括为"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1986年颁布的地理教学大纲提出了"要进行爱国主义、  相似文献   

6.
职高电子电工专业在原有课程设置中,存在一些急待解决的矛盾,针对这些矛盾,我校在课程改革过程中坚持"以技能为本位,聚焦学生发展"为战略,以就业和升学为导向,实施分模块课程教学;以技能模块为核心,优化课程组合;以理论与实践一体化为原则,整编现行专业教材;以职业资格证书考核为依托,突出课程的实效性.在课改实践的过程中,我们不但积累了经验,而且对学校、教师和学生而言都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毕业论文工作改革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为高职生毕业论文工作改革提供了理论指导.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改革高职毕业论文工作应着眼于以课程改革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改革,淡化"学术性",突出"应用性",在内容与形式、取材和时间安排上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同时要鼓励学生团队合作和教师团队指导.  相似文献   

8.
烹饪专业项目课程的管理采用三级"树枝"型管理模式,该管理模式以专业办公室为管理核心实施一级管理.以专业学部为主体实施二级管理,以专业学科带头人和德育骨干为团队实施三级管理.在教学评价方面.将课业手册、考试成绩、操作竞赛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评价.在德育评价方面,建立专业奖学金制度、"校企合一"值周制度和"准职业人"的专业承诺制度.  相似文献   

9.
以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为宗旨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更加全面深刻的突出了德育的核心地位和作用。新课改的实施,对学校德育工作的目标定位、总体思路、内容途径、实施策略、绩效评价等.都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高校德育实效性低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以从社会、学校和学生三个层面进行分析.高校德育课程改革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实际效果不佳,存在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德育实施脱离生活实际、德育只重目标不重过程等问题.提高德育实效性应使德育课程非专门化,在课改中全面渗透德育因素;重视隐性课程的开发与管理,以"无为而无不为"对抗高校德育实效性低迷;德育课程回归生活,使德育成为践履之学;指导大学生自我教育,培育道德选择能力.  相似文献   

11.
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诉求,也是基础教育的难题.上海市七宝中学以"全面发展、人文见长"为办学指导思想,多年来致力于学校德育规律以及如何运用人文教育提高中学德育有效性的探索.2002年,学校以"运用人文教育增强中学德育有效性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为题申请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并获得批准.课题以促进人文教育与德育的结合,增强德育的有效性为目标,努力丰富我国中学德育理论,在实践中探索与课程和教学改革相适应、具有推广意义的德育模式和途径.  相似文献   

12.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更加突出了德育的核心地位和作用,新课改的实施,对学校德育工作的目标、总体思路、内容、实施策略等,都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当前,人们谈论课程改革往往局限于教学领域,淡化了对新课程背景下德育工作的思考和实践。笔者认为,新课程的改革不仅仅是教学工  相似文献   

13.
<正>建湖实小教育集团坚持以依法治教为导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秉承"涵养化育,自然天成"办学理念,深化课程改革,注重特色引领,聚焦核心素养,提升办学内涵,依托"四生文化"。一、坚持"立德为根本",构建活力高效的德育管理体系1.突出德育管理"扁平化"。提出学生安全及常规"三管"教育的要求。打造德耀实小""非常5+1成长1对1"等常规管理品牌,现场展示优秀班级管理特色,  相似文献   

14.
针对传统学校德育存在着目标过高过大、内容"大而全",德育实效低下的弊端,临沂市在充分调研基础上,启动了"问题导向"德育地方课程研发工程。该市以区域为单元、以15个德育专题为主要内容整体推进德育创新,通过创新德育视频教学、案例教学等教育形式,形成了"问题导向"德育课程教学的"1335"模式。实施"问题导向"德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实到各个环节,有利于培育学生的核心价值素养,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5.
德育"低效"问题长期困扰我们,虽然我们付出了艰辛努力,但效果仍不理想."德育成了一杯烧不开的水",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近年来,我校实施创新德育的四步走.以校本课程的开发为突破口,用"改革"完善德育的内容与形式,用"创新"铸就学校的德育"名片"与"品牌".  相似文献   

16.
新课改的培养目标和课改标准的顺利实施,不仅需要积极推动现有学科教学的改革,而且需要包括德育在内的学校全方位工作的改革。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适应时代要求的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三维课程实施标准,为新时期的德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让素质教育走进家庭,使家庭教育也能以德育为核心,  相似文献   

17.
课程改革是教师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和途径,也是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头戏.依据以个人实践性知识为基础和反思为核心的"反思性实践者"这一教师新形象提出的对教师素质的新要求和新的课程理念,对现有的课程目标(标准)、课程设置、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进行变革是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基本逻辑.根据教师素质要求及现存缺陷和对职前教师教育课程设置中问题的分析,南疆民族教师教育职前课程设置改革需要在凸显地域及民族特色的基础上,突出学习和学习者中心,增加课程总量、调适课程结构,强化实践体验及其与理论的融合,加强课程内外的整合.  相似文献   

18.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德育课程,该课程的核心价值是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如何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来促进该门课程的实施,是该课程实施过程中要重点研究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之一。因此,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新的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是当前小学德育课程改革中非常迫切的任务。  相似文献   

19.
洪娟 《职教通讯》2012,(6):40-42
PBL教学模式以问题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强调问题解决的合作性,突出学习的建设性,对中职德育课程的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应用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为此,提出了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协调课程系统性与随机性的关系、加大时间和经费的投入、完善学习评价体系等对策,以保证德育课程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以后现代课程观为视角,遵行学科教育课程与学科专业课程并进、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构建了高师"地理教学论"拓展性课程体系,对核心课程"地理教学论"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为拓展性课程体系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