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赖希是第一个尝试把马克思主义和弗洛伊德理论结合起来的人.他指出马克思主义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各自的不足,然后尝试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补充马克思主义,用马克思主义改造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他的努力是有目共睹的.虽然这种尝试最终归于失败,但他的开拓精神仍然值得我们学习.  相似文献   

2.
胡志  何秋瑛 《教师》2008,(12):99-101
弗洛姆把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与马克思主义的异化理论加以综合,创立了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他以此为理论基础,把马克思的异化理论进行全面的扩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异化理论,同时也推动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理论关照文本,透过主人公深层的心理来揭示《爱是不能忘记的文本里爱情痛苦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针对弗洛伊德学说和马克思主义是弗洛姆思想两大资源这个既有结论.分析了弗洛姆思想从个体的精神分析向分析的社会心理学的转变过程,理顺了弗洛姆学说形成的动态轨迹,从而揭示了弗洛姆广泛借鉴包括母权论、伦理学在内的诸多学说,并非纯然是弗洛伊德学说和马克思主义的融合。弗洛姆学说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为基础,综合运用母权论、斯宾诺莎的伦理学和马克思主义修正个体的精神分析学说,且与弗洛伊德学说渐行渐远,从而形成自己富于特点的“分析的社会心理学”。  相似文献   

5.
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的成员之一,弗洛姆对马克思主义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都有深入研究。在其代表作《爱的艺术》中,弗洛姆将马克思主义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相关联,用以深入研究二次大战后西方人爱的"异化"现象。在弗洛姆看来,西方社会的爱,已经蜕变成商品关系,他们把市场上的交换原则带到爱之中,使爱赤裸裸地打上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烙印。但他在坚持批判的同时,也提出了"人类永恒的爱"这一目标,认为只有这种爱才能疗救异化的爱。这虽在一定程度上带有乌托邦色彩,但他认为,人们不应放弃对人类永恒的爱的追求,应铲除种种社会障碍,同时通过高度发展科学技术来克服来自自然力的束缚,逐步实现这个目标。  相似文献   

6.
李会青 《中国教师》2011,(21):78-80
<正>爱利希·弗洛姆(Fromm Erich,1900—1980)是"新弗洛伊德主义"精神分析学派的缔造者之一,是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成员。他一生写下了大量著作,《爱的艺术》是其代表作之一。弗洛姆在此书中最重要的主张是只有把实践爱当做一种信仰,才能真正地懂得爱的艺术。当代青年对爱的态度并不十分严肃,很多教育者面对这样的现实心  相似文献   

7.
无意识理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美学的学理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理论是西方当代人文科学的重要理论支柱。他的精神分析学以无意识理论为核心,从心理结构理论衍生出人格结构学说、心理动力观和梦的理论。弗洛伊德创造性地将精神分析学说用于解释文学艺术问题,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精神分析美学观。因此,无意识理论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美学的学理基础。  相似文献   

8.
英国小说家戴维·洛奇在小说《治疗》中把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主要理论基石——神经症、性与潜意识以及三重心理人格——化为文本故事层面和叙事层面的关学构成,成功把一种心理学学说转化为一则文学叙事。  相似文献   

9.
章士钊是最早向国内介绍弗洛伊德及其精神分析的中国学者,他对于心理学的译介和研究,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个人原因.他率先将心理学的理论应用于文史、政治等领域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以他的<弗洛伊德叙传>为起点,国内开始在争论的过程中认识精神分析,弗洛伊德的学说在中国近代学界和文学上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补天》的创作理念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鲁迅将青春期的躁动与焦虑作为创造的原始动力赋予了女娲,这种创造性的运用,使《补天》成为挑战中国传统思想的拓荒之舟。  相似文献   

11.
霍妮是新精神分析学派或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的先驱和代表人物,在精神分析思潮的发展历史中,她既继承了弗洛伊德的无意识动机、对童年期经验的重视等思想及一些精神分析的治疗技术,又系统批判了弗洛伊德的理论学说,在精神分析中引进了社会文化的因素,确定了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新精神分析)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12.
杨坤 《学语文》2014,(1):49-50
艾米丽·勃朗特的《呼啸山庄》在英国文坛乃至世界文坛都有着重要的地位.人们从符号学、原型分析、主题学等各个方面对它进行阐释,形成了一门“呼学”。其中的女主人公凯瑟琳的深层心理亦可以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来阐释。人格心理学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的各种学说中比较重要的分支,根据人格分析理论,弗洛伊德把人格分为三个部分:本我、自我与超我。健康的人格需要本我、自我和超我相协调。然而《呼啸山庄》中的女主人公凯瑟琳却有着放纵的本我、焦虑的自我和矛盾的超我.这体现在她对希斯克厉夫扭曲的爱与挣扎。  相似文献   

13.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是当代西方理论界争议较大的学说之一。争议的主要分歧在于精神分析学说的臆测性和科学性。作者认为精神分析学说的科学性和弗洛伊德积累材料、解释材料的方式有关,深入分析弗洛伊德积累材料、解释材料的方式有助于科学地评价精神分析学说。因此,本文试图论述弗洛伊德解释癔病、梦与日常生活失误行为、文学艺术的三种不同方式,从而对精神分析学说这三个领域的内容的科学性做出评价。  相似文献   

14.
易相鸥 《文教资料》2012,(34):66-69
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理论因其剖析人类心理活动的深刻性,在近几十年来越来越多的被引入到有"人学"之称的文学研究领域,产生了精神分析批评这一文学批评流派。本文正是采用这一批评方法,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角度解读近两年被从故纸堆中挖掘出来的张爱玲遗稿,自传体长篇小说《雷峰塔》与《易经》,探求这两部作品中主人公沈琵琶的心理状态及其人际关系,并力求从中揭示张爱玲深不可测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5.
茅盾的处女作《蚀》深受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影响。运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对小说中主要人物进行分析,揭示中国青年知识分子在特定历史环境下灵魂深处苦闷与放纵、折磨与抗争的矛盾,剖析其心理活动的深层次的原动力因素,从人性的视角对《蚀》进行一种全新的诠释,进而佐证茅盾在中国文学由传统走向现代历史进程中,将中西异质文化批判继承并有机融通,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文学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6.
马尔库塞是西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爱欲与文明》是其代表作之一.20世纪50年代后,他致力于综合弗洛伊德和马克思的思想,实现二者的结合.他吸收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里的本能观点,将它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思想中关于剩余价值、异化劳动、人类解放等思想相结合,对弗洛伊德的理论进行修改和补充,发展了弗洛伊德的“爱欲”学说,使它不再局限于“性欲”的范围,同时他修改了弗洛伊德认为爱欲与文明相互对立的观点,提出“无压抑文明”的社会构想.  相似文献   

17.
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性理论是精神分析学说的一个主要思想支柱.因此,如何评价弗洛伊德的性理论,无疑这对他的整个精神分析学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一、什么是弗洛伊德的性理论  相似文献   

18.
《源氏物语》是世界上最早最优秀的散文体长篇小说。作品在心理刻画方面达到了相当的深度。源氏的寻花问柳行为背后深刻的心理动力机制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所揭示的恋母情结。这导致了其他几个女人的悲惨命运。  相似文献   

19.
李晶晶 《文教资料》2006,(25):76-77
弗洛伊德是西方心理史学的开山始祖。他将精神分析学说应用于历史研究,来解释历史问题。对他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解释,历史学界褒贬不一。本文在介绍弗洛伊德的史学活动的基础上试图提出自己的看法,希望能有所献疑。  相似文献   

20.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对教育尤其是儿童的心理教育有重要启示,本文首先对精神分析学说的相关理论进行阐述,在此基本上从几个方面对精神分析学说进行评价,最后探讨了精神分析学说影响儿童教育的一些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