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我国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的关键时期,打造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是对接区域产业发展、实现校企协同创新的重要举措,但目前仍存在运行管理效能不足、资源共享程度不高、协同化服务能力欠缺、人事管理制度落后、评价功能和激励效果不明显等问题。高职院校应对接科技发展趋势,推进多元主体深度参与,提升科研资源核心价值和共享程度,打造平台协同式服务能力,制定科研人才柔性流动机制,形成以“共享、协同、创新”为特征的平台管理模式和评价激励措施,全面提升高职院校科研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2.
以"协同创新"理念为指导,从本校食品与生物工程系协同创新基地建设的实践经验出发,探讨了高职院校拓展资源、锻炼内功、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的途径,重点围绕机制建设、技术服务、人才服务等方面展开讨论,为其他高职院校深入领会和实施"协同创新"、促进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针对国内高校自制设备闲置和管理混乱状况,该文提出一种信息化视域下高校自制设备协同共享模式。该模式将高校自制设备纳入协同共享管理,为科技创新的产业化、成果化搭建一个快捷、务实的推广平台,实现科技创新供需双方的及时对接。平台依托现有的大型仪器共享管理模式,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制度激励的作用,不断完善和加强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出高校自制设备的社会协同效应。这一模式的实施,将有助于实现高校自制设备资源共享、服务提供、创新驱动、协同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阐述协同创新模式下高校科技人才考核机制的重要性,结合目前高校科技人才考核的现实状况,指出考核主体差异化、考核体系模式化、团队考核形式化、同行评议亟待优化、考核激励单一化等问题并进行深入分析,探索协同创新视野下的高校科技人才考核机制,提出对策,以促进高校科技人才建设科学化、效益化和可持续化,使科技人才更好地服务高校,服务地区,促进产学研结合发展,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5.
加快高职教育转型升级是当前高职教育重要的任务。协同创新为高职教育转型发展带来重要机遇和强大动力。高职院校应以协同创新为引领,将协同思想贯穿人才培养、科技研发、社会服务的全过程,通过构建协同创新的平台和模式、建立协同创新的体制和机制,转变发展理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变科研和社会服务管理方式,实现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6.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担负着社会服务职能,协同创新平台是职业院校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建设协同创新平台是高职院校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的重要途径和载体。佛山职业技术学院近年来在建设协同创新平台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7.
加快转型升级,成为当前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协同创新为高职教育转型发展带来了重要机遇和强大动力。高职院校应以协同创新为引领,将协同思想贯穿于人才培养、科技研发、社会服务的全过程。高职院校通过构建协同创新的平台和模式,建立协同创新的体制和机制,转变发展理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变科研和社会服务管理方式,实现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8.
“共生”主张拥有不同生活方式的人们之间建立社会依存和结合关系,求得彼此沟通、悦纳、宽容、滋养、协同和共识。宁波滨海国际合作学校秉持“共生”理念,在管理机制上创设了“三导师”制,化管理服务为教学相长;成立了“学生自主委员会”,化单向接受为多维发展;开设了“家长发展学院”,化被动参与为协同共生。通过管理制度创新,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  相似文献   

9.
产学研协同创新风险分担机制设计与运行绩效的优劣,决定着产学研协同创新项目的成败和协同创新活动能否持续推进。从风险分担机制形成机理和风险分担模式分析入手,借助贝叶斯网络法,比较分析基于实践案例的不同模式风险分担机制的风险控制绩效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科技服务和知识产权市场管理、推进风险分担机制市场化、引入风险投资、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创新政府财政支持体制和风险管理理念,是产学研协同创新风险分担机制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0.
社会工作是伴随着工业化引发的社会问题而产生的,作为一项专业的助人活动,社会工作是现代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的重要手段。它特有的柔性化管理和人性化服务特征方式使政府的刚性管理方针与具体的社会管理服务深度契合,在社会管理创新中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因此,在结合实际调查的基础上对河南省社会工作协同河南省社会管理创新中的路径进行科学探析,进而对社会工作协同社会管理的制度性、目标性和功能性的机制研究对河南省社会管理创新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打造专业群教学创新团队是高水平职业院校建设的关键领域,也是推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力量。文章针对高水平职业院校建设进程中专业群教学创新团队面临的现实状况进行解析,在此基础上围绕治理体系、“三教”改革、集成资源、人才工程、校企协同等内涵建设方面寻求行动路径,旨在促使教学创新团队实现专业集群化、资源集聚化、管理集约化,服务聚焦“双高”建设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大学生群体特征的基础上,研究了大学生群体社会管理的基本状态,提出大学生群体社会管理的协同创新发展方式与主要对策,强调建立校、政、企等不同领域的多元主体共同管理的治理结构和协同创新的发展道路,更好地服务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和顺利进入社会。  相似文献   

13.
创新能力薄弱是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的主要差距,也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高水平发展的瓶颈所在。协同创新是当前我国提升创新能力的必由之路。作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应用技术创新、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的重要基地,高职院校要紧跟现代产业发展的步伐,构建人才、技术、文化需求导向的协同创新模式,加强协同创新管理,组建协同创新团队,强化协同创新评价,构建协同创新文化,全面提高办学质量,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14.
协同创新是全球科技创新的重要趋势,也是各国政府科技资助的重点方向。由于政府决策体制、财力保障能力、市场化程度等多方面原因,中外五个协同创新计划在政府资助机制、组织管理机制、绩效评估机制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总体看,发达国家协同创新计划在制度建设的完备性、组织管理的规范化、评估机制的有效性以及在持续吸纳社会资金投入方面具有一定特色。我国"2011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中存在社会力量参与不够、行政管理不到位、评估机制不健全、经费使用效益不高等问题。建议从完善顶层设计、实行公开化规范化管理、加强过程管理和绩效评估、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等方面推进建设。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重点分析了校企合作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创新、教师队伍建设创新、教学模式创新、招生就业模式创新、科研和服务社会创新以及文化传承与创新所起的作用.据此指出:在高职院校协同创新过程中,校企合作可以有效地实现创新主体的协同、创新目标的协同和创新手段的协同;可以有力地促进教育资源配置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高职院校功能的创新,因而是高职院校协同创新、打造办学特色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高校实施协同创新模式与机制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协同创新是支撑国家创新建设的新理念,是有关创新型国家及其主体要素建设的一项社会管理创新。从协同创新的内涵出发,对高校实施协同创新模式与机制进行研究,对于全面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历史文化资源的活态化,不仅是人文学科服务社会的有效途径,也是人文科学的发展趋势。信阳师范学院中原与闽台关系研究团队以此为学术取向,通过与地方政府、高等院校、研究院所合作研究中原根亲文化,走出一条立足区域资源、创新学术发展、服务地方社会的协同创新之路。一、协同河南省台办、信阳市人民政府、固始县人民政府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大学的功能探究了以协同创新引领高等学校转型发展的价值选择问题.认为,大学无论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还是以协同创新推动自身转型发展,都应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为价值选择,都应把大学的人才培养是根本、科学研究是支撑、服务社会是目的、文化传承创新是使命的价值选择统一于大学的价值实现.  相似文献   

19.
公安机关社会管理创新依托于社会管理创新,在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指引下,公安社会管理创新要努力在管理理念、管理主体、管控模式、控制机制等四个方面寻求转变,并努力从强化公安民警服务理念、推进公安社会管理工作社会化改革、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公安社会管理评价机制等方面着手进行.  相似文献   

20.
教师队伍是职业教育的第一资源,是推动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力量.加强"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有利于创新"双师型"教师培养路径,有利于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有利于促进校企师资双向流动."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的建设需要得到政府支持、行业指导、校企合作和社会各子系统的参与,与协同理论契合.基于协同理论,可采取最优化结构、模型化设计、精细化管理、协同化运行等措施,有效推动高水平教学团队建设,打造专兼结合、优势互补的不同类型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