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教材,是贯彻教育教学目标和课程标准的载体,是一线教师最重要的施教工具之一。教材的使用效果,直接决定着教学效果。《历史与社会》新教材(人教版,以下均称“新教材”)是新课程改革的产物。作为使用过该教材的一线教师,现就七年级新教材谈一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2.
《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实验稿)》总目标明确指出:“在掌握必要的人社会科学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体验对历史和现实问题进行综合探究的过程和方法。”第8条具体规定:“尝试从不同的角度、综合多种知识探究社会问题、提高参与社会实践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历史与社会的综合探究课正是依据此目标进行编写的。在七、八年级的教材中,每个单元后面都有一个综合探究活动,两个年级的综合探究活动共有16个之多。而九年级的探究就更多,每一课都配1-2个专题探究。那么“综合探究课”到底应如何上?综合探究课教学要注意些什么?笔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点初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4.
小组合作学习是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教育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拟探讨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课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5.
《历史与社会》这门崭新的课程充分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和杜威先生“教育即生活”教育理念的高度结合。课程关注学生的认知、情感、技能、兴趣、意志等品质培养,更突出课堂的外延——课外学习生活的重要地位。故而学生的课外学习就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在课堂上创设契机,使课内外学习有机结合,以鼓励学生积极、自觉投入课外学习。  相似文献   

6.
陈忠巢 《教育现代化》2006,(11):112-113
《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一书,涉及课程设计理念时,指出课程发展目标是让每一位学生都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这四个学会里“学会共处”是很重要的基础。是一个人立身社会、谋求发展、成人成才的重要条件。学会共处,就是要学会合作、学会关心、学会分享、学会共同生活、共同工作。了解自身、发现他人,尊重他人,用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维护自己的利益。因此,新课程很强调合作学习的方式。但是在具体的操作方面,  相似文献   

7.
8.
本文针对新课改形势下初中《历史与社会》教材辅文编排的新特点。着重选取“读与思”、“大家谈”、“知识窗”和“活动区”等学习窗口,分别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问题探究、自主学习及动手实践能力等方面对新课程一线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作了粗浅的分析与论述。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教师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意在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但我们也常常可以看到许多课上,学生讨论不起来,或者只是形式化的讨论,不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原因何在?笔者认为,这除了与学生缺乏必要的合作技巧有关外,还与教师的组织调控有很大的关系。下面以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学习改变命运”一课为例,就其中的一个教学片断,谈谈精彩讨论的背后给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历史与社会》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出现的一门崭新的课程,《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也更强调学生的“学”,而教师的“教”只是为学生的“学”服务。在《历史与社会》课堂上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1986年我国《义务教育法》正式颁布。为了实施义务教育法,我国进行了第一轮课程教材改革。这次改革打破了长期以来全国实施统一教学计划、使用统一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局面,从全国统一课程(教学计划)转变为国家教委、上海市、浙江省三套课程并存。其中,初中阶段国家教委历史、地理分科设课,上海市、浙江省开设综合社会科课程,不再设置历史、地理课。  相似文献   

12.
课程资源是课程改革中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也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那么,在中学历史与社会教学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何重要意义?课程资源有哪些主要类型?如何开发和利用?这些都是当前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们十分关注的问题.本文拟就此问题作一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章文波 《成才之路》2009,(14):74-75
《历史与社会》教学中,教师应尽量通过学生自身积极主动地参与、内化、吸收来获取知识。使学生自觉学习,学会学习。下面我就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说说自己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吴泰 《青年教师》2004,(5):21-22
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历史与社会》教科书较传统《初中历史》和《初中地理》相比,除了内容丰富了许多,最显的特点就是在正中穿插了许多相应的“小栏目”。如:故事角、知识窗、大家谈等。因为其标题小、内容少,往往被人在不经意中忽略,这些栏目从版面设计到内容的选择都尽可能地照顾了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认识水平、注重学生兴趣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本试结合初一《历史与社会》的教学实践,就小栏目的运用谈一点个人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5.
16.
随着新一轮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探究式学习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鼓励探究式学习,要求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性、探索性,强调学生的体验、探究、实践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注重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研究、判断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使学习成为学生获得积极、愉快、成功体验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施福荣 《教学月刊》2004,(11):37-38
探究性学习是学生从问题或任务出发,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以获得知识、发展能力、进行情感体验为目的的学习方式。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面对的是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或任务,他们需要通过多样化的探究活动来回答问题或完成任务,并在此过程中获得知识、能力,进行情感体验。《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第8条明确提出:“尝试从不同的  相似文献   

18.
一、更新观念,立志做“研究型 学习型”教师 历史与社会是一门新课程,总的目标是对学生进行公民教育和人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因此,本课  相似文献   

19.
20.
传统的教学系统只有教师、学生和教材3个要素,而在现代化的教学系统中则多了一个要素——“教学媒体”。多媒体运用于《历史与社会》课堂有着其它许多学科无法比拟的“先天优势”,它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但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多媒体教学的隐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