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强大学生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针对部分理工科院校,重理轻文,重视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忽视精神培养,将知识传授等同于精神培养,对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合的认识产生的误区。探讨对理工院校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分离的现状、融合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理工科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人文精神渗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的大学,尤其是理工科大学轻视甚至忽略了对大学生人文素质、人文精神的培养和教育,大学生人文素质弱化,人文精神失落,已成为制约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瓶颈.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坚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并重,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渗透人文精神教育.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加强大学生科技道德教育,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理工科院校要高度重视。坚持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融合,以科技发展为依托,以教学为基本途径,以网络为新阵地,促进理工科大学生科技道德认知、科技道德情感和科技道德行为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重视学生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培养已成为高等教育界普遍关注的课题。本文针对理工科院校“重理工、轻人文”的宴际,从促进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阐述了理工科院校加强人文精神教育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理工科院校加强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途轻。  相似文献   

5.
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是当今社会的主流精神,随着社会高速发展,人文与科学的交融越来越明显。无论是普通高等教育还是高等职业教育,首先都要把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作为主要目标。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作为学生各项能力素养发展的基础,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由此,文章提出了高职大学生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交融及其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6.
第一,科学教育中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问题。对理工科毕业生及用人单位的调查结果表明:毕业生的敬业精神、坚强意志、不怕艰苦是迅速成长的主要因素,面对现实、脚踏实地、“沉下去”的意识和涵养是事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所以他们强烈呼吁高校科学教育要在社会的基础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知识方面多下功夫,并特别注意培养理工科学生的时代意识、主动获取精神财富的精神和心理承受能力。这充分说明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也是现实社会的要求。对理工科在校大学生的调查和访谈表明,学生最大的压力是“学业”、“成绩”,传统的专…  相似文献   

7.
在对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内涵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关系,反思了中外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分离的现状及后果,进而对现代高等教育中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关系进行了辨析,阐述了现代高等教育中科学与人文精神融合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论当代大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课题组 《天中学刊》2002,17(1):109-113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分别源于人类对自然和人世的认识,前者以物为尺度,追求真实,推崇理性;后者以人为中心,追求美好,推崇情感,它们一起构成人类精神文化的精髓,是完善人的心智,提升人的精神境界的思想理念。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和教育的偏差,导致了人文教育的失落,加上中国传统中缺乏现代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致使当代大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缺失。人文精神与科学素养的统一是现代人的基本特征,加强当代大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是人类教育发展的历史必然,也是世界教育发展的普遍趋势。加强当代大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要求强化人文教育,重建教育理念,改革教育体制,完善教学体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教师素质以及注重大学生知识的内化。  相似文献   

9.
从人文和人文素质层面看,当今理工科大学生有加强人文素质培养的必要,因此应将“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和理念融入大学的专业教育。理工科大学的科学教育不仅是要使学生获得专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使其获得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及科学方法,以求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科学精神的核心是“求真”,人文精神的核心是“求善”。科学与人文精神的融合成为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和保障,科学与人文精神的融合是促进大学生全面素质培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缺失、归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技术发展的负面影响、西方文化的冲击、社会环境的浸染、高等教育自身的失误以及家庭教育的缺位,导致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知识匮乏,人文精神迷失,人文品质弱化,人文价值模糊,人文修养欠佳,人文方法缺失.所以,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在教育理念上,重视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的视界融合;在教育内容上,将人文知识的学习和人文精神的培育结合起来;在教育方法上,变"游击战"为"阵地战";在教育途径上,构建"立体化"的人文素质教育体系;在教育评价上,重构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才质量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12.
"红色经典"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教育作用。高校理工科专业既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应用操作能力,也不能忽视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因此,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要两手抓,利用"红色经典"文化加强理工科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人类精神领域独有的两大精神谱系。爱智、求真、向善、致美的境界也正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交相映照所创生的崇高而美妙的意境。新建地方理工科院校文化软环境建设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以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融合之道观照其校园文化软环境建设是新建地方理工科院校提升软实力的现实创新之路。实践证明,以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融合之境为建设原则,并把此原则嵌入建设过程始终,假以时日,新建地方理工科院校文化软环境可以通达至古圣先哲所设想的"深奥的致远之境"。  相似文献   

14.
结合大学英语教材实施针对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教育首先要明确其目的,其次是教师作为实施这一教育的关键要有正确的认识,要研究并选择更有益于人文精神培养教育的教材,在选定教材之后,展开对教材的大量的实际工作,精心备课,从教材中发现进行人文精神培养教育的实例,真正实现教书育人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方向,就是应该有利于当代大学生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大学生的科学精神是指大学生在接受、传播以及应用科学成果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特殊精神气质。大学生的人文精神是指大学生在接受和运用人类科学和文化过程中中所具有的关于对人的存在和价值意义的思考和道德行为的精神气质。二者的融合具有紧迫性与可行性。其紧迫性表现在社会发展对复合性人才的需要;高等教育的专业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结合的需要;大学生个人成长成才的需要。可行性表现在科学精神和人丈精神的一脉相承性;党和政府以及高校的重视;大学生有渴望成才的动机。  相似文献   

16.
在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今天,大学生特别是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精神教育是当务之急,应予以足够的重视.文章综合了《院士思维》等著作中诸多著名科学院院士以及教育家的成长和成功的切身经验,对人文精神的内涵、作用以及培养途径作了具体的阐释,认为人文与科学结合是理工科大学生成材之正途.  相似文献   

17.
研究生是引领未来科学技术发展并服务于社会的高端人才。一个合格的理工科研究生应该既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又具有良好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育理工科研究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除了要形成良好的社会环境以及健全的培养机制外,还应该发挥导师的主导作用和研究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利用理工科研究生科学实验研究的培养环节,以实验室为平台,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贯穿整个科学研究过程,为国家造就更优秀的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8.
人文精神是一个人内在的养成和精神追求,是人文素养的核心和灵魂,是一个人修身养性的最高境界。新时期,培育和涵养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精神,有赖于人文学科的濡养,离不开人文遗产的熏陶,应注重挖掘科学教育中的人文意义,更需要加强师德建设和提升校园文化品位。  相似文献   

19.
分析理工类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不足,提出理工类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应着重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钻研精神和动手能力,建构“文理比例适当”的课程体系,将人文素质教育常态化;以“与专业特色相结合的人文系列讲座”为辅助载体,创新理工科人文素质教育培养途径;以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着力培育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与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20.
高校素质教育中大学生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我国的高等教育迫切需要加强大学生的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使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相互补充,提高大学生包括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在内的综合素质。因此,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较强,同时具备较高人文素质的大学生是当前我国高校素质教育的理想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