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代表作《喜福会》描写了四对母女之间的矛盾冲突,展示了中西方两种文化的碰撞。小说中母亲和女儿的冲突不仅反映出两代人之间的隔阂,更反映出两种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谭恩美的小说《喜福会》中四位中国移民母亲和在美国长大的女儿之间复杂关系的深入剖析,揭示了母女之间冲突的本质。笔者认为母女间的误解、冲突、沟通理解,到最后的认同反映出东西方文化互相碰撞、沟通和交融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小说《喜福会》母女关系主题入手,通过对四对母女关系的矛盾冲突到融洽的心路历程的分析,折射出东西方文化从冲突与对立走向沟通与融合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西方华裔作家谭恩美的作品《喜福会》,通过四对母女关系的冲突与融合,折射出中西文化从冲突走向融合的发展趋势,展现了作者对待中西文化的态度.此次研究有助于人们更深入地理解中西文化各自的特性及共性,在坚守中国文化自信的基础上,探索中西文化多元化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美国华裔作家谭恩美的小说《喜福会》讲述的是四对华裔母女在美国的生活经历。小说一发表就得到了读者的喜爱和评论界的关注。本文以母女之间的冲突为切入点,以中美两国不同的家庭教育观念为主线,一方面讨论了中美文化差异在母女冲突中所产生的影响,而另一方面则分析了文化冲突对于移民心理所产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作为当代女作家之一的池莉,她在作品中总将自己置身于市民的立场来描绘平凡人的琐事,极力展示普通老百姓的真实生活和人生价值观,小说在刻画母亲形象时一贯站在世俗的角度,客观真实地还原出母亲形象的世俗性,清晰地呈现出世俗母亲的日常生存真相和精神状态,倾力书写了一个个形象鲜活的“世俗化”母亲形象。  相似文献   

7.
海外华文女作家张翎在其小说中刻画了众多母亲形象,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张翎笔下的母亲形象,即传统的"良母"、异常的"恶母"、移民的母亲。这些母亲形象的塑造体现了女作家个人的生命体验,传递了作家对文化冲突与融合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近现代日本文学作品中,关于母亲形象的塑造不在少数。《弃老》和《楢山节考》便是两部以弃老为题材,反映社会现实,描写了母亲形象的作品。本文通过对文本的解析,通过对小说的背景、母亲的性格、选择不同的分析,主要探讨两部小说中母亲形象的异同。相比之后可以看出,两者的主人公都是独立刚强的日本女性,《楢山节考》中刻画了一位慈爱而无私母亲形象,为家庭大局考虑选择了上山。在相比之下,《弃老》中的母亲的选择是一种厌世观的体现,是积极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9.
母女关系是美国黑人女作家莫里森小说一贯的主题。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本文对莫里森1987年的作品《宠儿》中的母女关系进行了探讨,发现黑人个体行为异化的主要原因在于家庭关系对个体负面的影响,而一旦融入代表黑人文化传统的社区,就能弥合母女关系中的创伤,确立自我身份,延续黑人文化。  相似文献   

10.
基于跨文化交际学相关理论,以《喜福会》中几对母女的冲突为研究视角,文章从语言、家庭观、和宗教观三个层面来分析中美之间的文化冲突,旨在让读者更好理解原著。同时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让人们能够正确对待文化冲突,并尊重不同的文化。  相似文献   

11.
大冈升平在《母亲》这篇小说里塑造的鲜活生动的母亲形象揭示了日本传统社会女性的悲剧命运,在对母亲的忏悔里表达了对母亲的深深眷恋和思念。《母亲》是大冈升平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本文通过作品中的母亲形象分析其小说的创作特点。  相似文献   

12.
《金锁记》是张爱玲的代表作品,讲述了曹七巧用黄金的枷锁劈杀了她自己和子女的命运的悲剧。本文主要以虐恋文化背景下分析七巧与子女的关系,揭示了母亲与子女的施虐和受虐的关系。以及在父权社会中,女性在父权缺席下对权力和欲望的僭越。七巧和子女的关系是变态和扭曲的,这种关系与张爱玲和她母亲的关系也构成了一种对话关系。  相似文献   

13.
吴永恒  刘冬梅 《职大学报》2013,(4):19-21,74
与其说斯特林堡的《朱丽小姐》是"自然主义"杰作,毋宁说它是一个女性主义批评的标本。其中早期的女权主义者朱丽小姐母女的形象被妖魔化了,她们被塑造成人性扭曲、行为失控的歇斯底里的"坏女人",最终被镇压被唾弃,精神分裂,走向毁灭。这两个形象实际上掺杂着作者对女性,特别是对接受女权思想影响的女性的偏见和厌恶,这与作者个人经历有关,同时更表现出父权制意识形态对其创作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白军芳  雷婼熙 《职大学报》2012,(6):37-40,52
《爱,是不能忘记的》是张洁的重要作品之一,该作品挑战传统上"母女"对抗的方式,打破母亲是父权代言人的格局,通过深刻思考,把爱情作为张扬女性思想的切入口,描写新型母女关系:她们有知识女性的理性和独立,有共同的爱情理想和执着的抗争精神,所以,形成"女性与女性协作"的新格局。这种新型的母女关系是在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引导下建立的,不仅昭示着张洁对于女性生存问题的深刻思考,而且张扬着女性精神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5.
弥尔顿的长诗<失乐园>塑造了三类形象:即以上帝耶和华为代表的神,以亚当夏娃为代表的人,以撒旦为代表的魔鬼.本文将着重阐述这三类形象构成的三组形象关系以及三者的"欲望".  相似文献   

16.
《喜福会》作为一部美国的华裔文学作品,展现了美国两代华裔移民之间的情感冲突和融合,在所有关于《喜福会》的评论中,母女对各自身份的寻求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重点。本文尝试从母亲在中国和到美国之后的生活状况的对比以及女儿们在美国的生活情况出发,分析母女两代人对各自身份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在作品中大量描写中国传统文化是美籍华裔作家作品的一大特色。本文以华裔作家谭恩美的《喜福会》为例,追溯她在家庭经历、后东方主义及新原始主义关照下,对中国传统的事物、占卜以及巫术等的书写是如何自成一家的。  相似文献   

18.
在《世说新语》的人物世界里,儿童和少年也获得了独立价值,少年儿童作为一个群体形象第一次大规模出现于文学作品之中。这些少年儿童形象,作为魏晋名士成长阶段的记录,既有作者对人物形象塑造一贯性的艺术追求,又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思想文化意义。这些少儿形象,既有着少儿特有的自然纯真,又有着那个时代社会思想文化的印记。从文化角度阐释这些少年儿童形象,对我们认识《世说新语》一书以及魏晋时代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以《周易》到《说文解字》中的“龙”为研究对象,从汉字文化学的角度,考察龙在中国先民文化中的形象流变,从中发现龙历经了一个从单一走向复合、从实物走向神化的历史演变过程,蕴含着丰富的伦理道德和人文精神,迥异于西方的Dragon,最终凝筑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图腾和精神象征.  相似文献   

20.
在《史记》中,描写了众多不同阶层的女性形象,她们风姿各异,大多处于中下层.作者布置精谋巧构,通过语言、表情、动作以及丰富细腻的心理活动等,来刻画与塑造了这些特色鲜明的女性形象,淋漓尽致地展现出她们的美与丑、善与恶.本文将另辟蹊径,尝试从女性角度切入,重点探究《史记》中独具特色的女性形象,进一步了解她们在历史舞台上是怎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